张安震 戚洪瑞
摘要:当今社会可持续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同时,设计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越来越与时俱进。设计师单单从设计的角度谈设计理念具有局限性,应该从跨学科的广度视野来思考可持续设计理念。本文从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层面来谈,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并思考产品的设计形式,从哲学、科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设计思维在可持续设计理念上的价值,解析在可持续设计中的设计思维,思考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来反观未来的思维模式,通过可持续设计来构建有效的设计思维观念。
关键词:设计思维;可持续设计;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3-0094-02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1]。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资源问题成为当下应该解决的大问题,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传统粗放式发展不加以改变,势必会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污染加重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可持续设计理念是缓解当下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当前人类改善人与自然环境,建立循环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设计理念。可持续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应该知道的基本知识,面对设计问题时应该思考设计的循环利用性,运用头脑设计思维能力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首先摆脱传统思维观念的束缚,而转为更加开放的、有远观度的设计思维观念,用更加开拓的视野来看待如今的产品发展方向和模式,培养设计人才产品开发的眼光,并思考在产品设计可持续利用因素的必要性和关注度对产品开发时可持续设计理念的设计思维惯性。
1 可持续发展及其在设计中的思想溯源
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思想拓展
在1987年可持续发展这一词是在“布伦特兰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它是这样定义的“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且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模式”[2]。如今的生活中,家中75%的空间被各种各样的产品所覆盖,其中有可持续利用和不可持续利用的产品,包合了20%经常用、30%有时候会用以及50%的搁置产品,这样的状况无疑是大部分家庭面临的问题,其中这50%的产品可以说是生活当中的垃圾产物,这些产品如何可持續的利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作为设计师应该解决的问题。产品的可循环利用是社会发展趋势当中的必然结果,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衡量的不仅是可循环性,更多考虑的是用户对于该产品的需求欲望度和不可替代性。
1.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在产品设计中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因为设计产品、不断创造新鲜事物的行为构建了社会的文化现象,这些丰富的文化现象需要利用物质资源,然而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大自然的破坏,出现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比如水资源、空气污染、天气变暖、不可降解产品堆积如山的现象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没能深入达到统一共识的层面。在构建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上,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人们的思维层面,包括意识、理解力、情感、接受度、普及度等不同层面的认识,才能够从根本上让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技术等条件都满足的条件下全局把握设计中的方方面面,进行可持续设计。
人类一直在构想未来世界的模样,对于未来,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做出突破性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对未来世界模样的推衍,是我们解决人类真正发展问题的思维构想。
2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维形成
可持续设计观可以从哲学、科学以及社会学来谈设计思维的形成。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和进行创造,进行多种思维训练。设计的合理性来自于设计过程,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系列推导和追究,其间充满了准备、孕育、确定和验证的思维活动,但单一的思维模式难以应对复杂的设计现象,只有可持续设计思维才能满足对设计的要求,设计创新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实施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长久的社会命题,其本质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高度认知前提下的实现,它是设计层面更高阶梯的展现[3]。人类的思维活动离不开生活实践,不断开发着设计的思维方式,吸收各个不同的实践领域,只有融合性的思维方式才能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变化。尝试从不同学科角度介入设计思维的分析,让设计的思维扩展开来,是对思维的一番设计。
2.1 哲学视角的设计思维形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认为,任何设计都是内部环境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人们能够对外部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环境作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中适应是设计的本质,适者生存,世界就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4]。这样的思维逻辑正是人类从原始到现在不断进化的哲学本原,大环境可持续的发展更迭,也是设计思维不断改变创造的原因。从哲学思想的论据中领悟其中的法则,从而运用到可持续的发展趋势中去,在历史的发展更迭中,哲学思想是设计的开端,是提出者对世界的认识表达,好的设计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开悟。
2.2 科学视角的设计思维形成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能够让思维更加“通情达理”,“情”表达的是感性的活动元素,而“理”则表达了宇宙万物不变的定律,二者的结合才是设计的完美思维。只有兼顾具有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和符合实用原理的科学观才能构建科学的思维,要遵循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建立理性的逻辑思维,达到事物的科学认识,在符合可循环的加工基础上,来保证感性形式的平衡,而不应该为了达到视觉上刺激和美感的极致追求,而进行不科学的实践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体育馆——五裸松文化体育中心“亮点”设计,奥运会体育馆外立面墙上全球最大的电视墙的面积大规模压缩。否则除了要白白支付2亿美元的成本外,还会对周边社区造成极大的光、热、声污染。这是不可持续设计的案例,也是缺乏科学的设计思维认识所致。应该从正确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构成多方面地设计思维体系。
2.3 社会学视角的设计思维形成
设计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人们不应当忘记,是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5]。以人为本,看作是人类服务的对象,是关注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有计划地废止制度”曾经是设计的原则,但是在人类持续发展设计的推衍中被废止,恰恰说明了人类在无形的思考中对设计本身的影响,具有远观思想,才能够构建更好的社会关系体,社会才会朝向更加开放的思想中进行。美国作家亨利·米勒说:所有的人都在汽车、房子的消费中寻找自己的灵魂。这也可以看作当前中国的写照。这样的价值观是狭小的,因此,影响设计思维的自然有社会观念方面的因素。
所以说,设计思维的形成离不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设计师在发掘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应在产品设计的层面上从多学科的角度发散思维,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维观念。不管在何种层面看待设计,都应该以人为服务对象,并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上构建设计思维观,达到设计的良性循环发展。
3 可持续设计思维对产品再设计的引导
可持续设计通过筹划设计让产品对环境的破坏不断的减少,从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首先,对产品的生产整体设计流程进行改进。从设计思维构建到生产步入消费市场,要基于防治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考量,对现有产品生产流程进行改进,并要符合国际性的生产法律法规。其次,产品再设计,保留原有产品的基本架构,对其某些零件进行升级改造,对此来提高零件和原材料的再利用效率以及产品生命周期,将各阶段的能量损耗降达到最低。然后,功能的革新,是对各国家发展国情进行更迭和创新,举例来说,在中国,共享产品的出现,无疑是对產品的循环达到最高效的利用,但仍存在资源过度浪费的弊端。最后,系统的革新,是对相关基础设施和组织内部进行变革,所以新的产品和服务被开发出来。可持续设计是不断构建思维网络,构建成球状的网络架构,让多元的设计思维共同发展,相辅相成。
对设计师而言,产品的推陈出新,保持产品在生活中的‘括性”是首要任务,设计来源于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关注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的变革,来提高单个产品模块单元的可持续循环利用率,不管在材料上还是在产品的结构上都应该达到产品的多次利用和可循环更替的原则,是需要设计者跟随时代的脉搏,关注当下的科技发展趋势,让产品在生产时的能源消耗达到最低值。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使得电脑的发展水平只需要一个像台灯大小的主机和投影设备来代替屏幕,运用嵌入在投影中的感应器,来对键盘鼠标进行取代,这样的科技减少了实体设备的投入和消耗,反而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并且每个组件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通过技术的革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是可持续设计的必由之路(如图1)。
正确引导设计思维模式,是走向美好未来的桥梁。思维观的构建不仅是在知识理论上,更应该切身实践来传达自身直觉、感觉、感受、想象、联想、意象、知性判断、理性思索等因素来让思想产生创造性行为,思考现在发生的热点社会话题,逆向思维考虑正在发生而又没有成为主流趋势的行为和文化,会不会在未来成为热点趋势,思考未来发展的科技情景,来用未来推衍设计,来让设计更加可持续发展,让思维成为先行者。
4 结语
思维与设计是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辩证统一体,思维引导设计,设计影响思维。可持续设计的实现就要从思维与设计入手,从人的角度出发,观察生活中的“弱信号”,让现在没有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但且具有前瞻研究价值的议题进行设计思维的思考,并站在可持续设计角度,拓展出对未来有价值的思维体系,从而进行产品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多措并施破解“垃圾围城”之困[J].环境保护,2018,46(14):2.
[2]宋婧.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能源技术规制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8(04):25-36+206.
[3]曹伟智.“教学”直击创新创业——全国重点美术院校第三届创新创业沦坛主题发言[J].艺术工作,2016(06):114-117.
[4]杨雪.唐郁明.城市视觉导向系统的影响因素与人性化设计原则[J].艺术品鉴,2018.
[5]周至禹.思到当设计[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