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庆 孟祥波 李姝源
摘要:中国传统动物图形作为一种设计符号,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动物图形杰作,也建立了完整的艺术设计理论体系,使动物图形得以广泛运用。现代设计不仅要保持中国传统动物图形的艺术魅力,更要追求艺术语言的创新化、国际化。探究传统动物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的过程,也是传统动物图形的再创造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动物图形;现代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4-0110-02
Abstract:As a design symbol, Chinese traditional animal graphics are not only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but also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Since ancient times, the Chinese nation has not only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masterpieces of animal graphics, but also established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of art design, making animal graphics widely available.Modern design not only maintains the artistic cha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imal graphics, but also pursues the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rtistic language.The process of applying traditional animal graphics in modern design is also the process of recreating traditional animal graphics.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nimal graphics;Modern design;Application
中国传统动物图形起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发现和创造,经过人们的继承和不断修改,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但随着历史变迁,很多传统动物图形原有寓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能够利用现代摄影、计算机、数码技术等科技手段,将传统动物图形元素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完美融合,注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扩展自身的意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古老的艺术不断地延续下去,积极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因此,传统动物图形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值得探索,动物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独特风格、新颖形式和创新之处也值得分析。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理清传統动物图形的脉络,探究动物图形中包含的思想和寓意,将文化精神转化为现代语言,根据现代设计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和更新设计,让它们更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每个设计师的使命,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遗产、发扬和创新现代设计的重要任务。
1中国传统动物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1.1中国传统动物图形的起源
中国传统图形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创造出来具有独特性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图形,是中国传统文化物化的结果。中国传统图形种类繁多,包括人物、动物和植物图形,可通过描画、绘画、雕刻和印刷创造出来的。其中动物图形出现相对较早,由于其不受地域、种族、语言、信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与其它传统图形相比更具识别性。
1.2中国传统动物图形的发展
中国传统动物图形历史悠久,早在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人们会在洞穴、岩壁、陶器和木头上刻画动物的形象,甚至把它们铸在各种青铜器上;奴隶社会,人类与动物关系越来越密切,在他们使用的工具上会有牛、马、羊、猪、鱼、鸟、熊等动物的图形;魏晋时期,壁画上开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鸟纹,大多展开双翅,活跃在花中林间,显得格外轻盈曼妙,潇洒自如;汉代开始出现麒麟图案,多昂首挺胸,双目圆瞪,神态似虎如狮子,常用辟邪;隋朝的动物图案更具生活情调,其形态多为身体肥壮,神态安详;唐代动物图形更加丰富多彩,饱满富丽,如蟠龙、对凤、狮子、孔雀、仙鹤等;宋代动物图案不似盛唐时期的豪华放纵、尊贵奢华,更多的是伤感、孤冷、忧郁之美,但生动自然,更具实用性;明朝动物图案逐渐向写实方向发展,纹样更加细腻精巧,有团龙、莺凤、鸳鸯、花蝶等纹饰;清朝动物图案力求繁褥华贵,以假乱真,精益求精,常用的动物纹样除了有狮、虎、豹等兽类,喜鹊、鸳鸯等禽鸟类,还有蝴蝶、蜘蛛、鱼、蟹等昆虫和鱼类。
1.3中国传统动物图形的文化内涵
传统动物图形经历了中国13个朝代的发展,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可将它们分为抽象动物图形和写实动物图形两大类。抽象动物图形大多以图腾形式存在,是人主观创造的虚拟形象,这种图形通常由多种动物形象组合而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其中常见的有饕餮纹、龙纹、凤纹、夔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1]。写实动物图形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等。此类图形种类众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吉祥意义的动物,如蝙蝠、喜鹊、鹿、鸳鸯、仙鹤等,其中蝙蝠的“蝠”与“福”谐音,表“福”之意;“喜鹊”的“喜”表喜之意;鹿与“禄”谐音,表“禄”之意;猫、蝶与“耄耋”谐音,表长寿之意;鸳鸯代表“美满爱情”,仙鹤代表“高洁,鱼代表“余”等等[2];另一类则是大家熟知的十二生肖的图形。
2中国传统动物图形在现代设计上的多元应用
2.1中国传统动物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在企业标志设计中,动物图形往往是首选,不仅因为动物图形标志较其他图形标志更具识别性,更重要的是动物造型其本身具有象征意义,是传达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载体[3]。设计师可通过变化、重叠、重复、渐变等艺术手法对动物的图形进行重新构架,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并能一眼就能接收到标志中所传达的信息,从而达到品牌的宣传和识别目的。如图1,某物流公司的一款标志,为了突出快速的特点,其标志将马的形象进行分解重构,黑色部分的马头与灰色部分的马尾变化、重组,打破了两者之间实际的形象造型,使得整个标志更具审美感受,更体现出物流的“快速”特点。
2.2中国传统动物图形在包装设计的中应用
动物图形作为一种设计符号,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包装设计中,既增添了生活乐趣,提高了审美情趣,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价值。动物元素的灵活运用,不仅能让整个包装获得生命力,还能间接地将产品的特征、原料等生动形象地在包装上体现出来。如图2,农夫山泉把长白山的动植物刻画到包装上,既强调了水源的优质,又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品质,加深对品牌的印象。
2.3中国传统动物图形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环境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意识到,要积极创造适合民族审美心理的设计,同时将传统动物图形的深层精神内涵融入现代环境设计之中,使环境设计具有文化元素和社会特征。
如图3,我国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南北分界线标志――《火凤凰·龙》雕塑,成为蚌埠市龙子湖畔新景观,巨型雕塑造型奇特,气势磅礴,具有极高的艺术地位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雕塑底部由传统文化中“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环绕而成。顶端是一条欲飞的苍龙,寓意中国的全面腾飞。“四灵”紧靠八根擎天大柱,寓指“天之四灵,以正四方”。八根大柱顶端分别折向东西方向,蓝色四根指向北方,象征北方气候寒冷;红色四根指向南方,象征南方气候温暖;中间夹着一颗青铜珍珠,表示蚌埠地处南北之间,集天南地北灵气于一体。此雕塑展示了中国巨型城市雕塑的气度和风采,也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做了形象的注解,是传统动物图形在环境设计应用的成功典范。
2.4中国传统动物图形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从传统动物图案中汲取灵感,采用各种刺绣,如印花、钉珠、彩绘、裁剪、贴布等服装工艺,将传统动物图形纹样与现代流行的色彩以及时尚的面料相结合,使服装既有文化底蕴又时尚感十足[4]。无论是大型动物,还是超级萌化的动物、神秘的蛇形象、精致的飞鸟、可爱的昆虫等等经过改造,以超现实或者抽象的手法传递动物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设计界不寻常的意义。如图4,对于动物图形的运用,通常可采用用整体运用独立构图,或对动物图案进行改造,把多余的身体位置去掉,只保留头部形状或者局部内容,将动物图形运用得恰到好处,同时与服装的款式、材料、工艺等环节琴瑟和鸣,创造了服装设计的大美。
3结语
中华民族的传统动物图形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形式多样,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物图形的设计语言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表现形式。我们不仅仅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也要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否则它们最终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但对传统动物图形的传承,不仅仅是简单的认识和拷贝,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传统动物图形的精髓,注入新的情感和时代精神,从而实现中国传统动物图形的重生,促进传统动物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系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东北石油大学引导性创新基金《“工业4.0”机械产品造型创新设计的艺术理论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YDL-08)。
参考文献
[1]王强,包晓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M].昆仑出版社,2004:114-117.
[2]李祖定.中国传统吉祥图案[M]..上海普及科学出版社,1989:195.
[3]于藕.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J].企业导报,2016(20):197-197.
[4]黄能馥,陈娟娟.中国历代装饰纹样大典[M].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