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豪佳
摘要:在基于加工技术及实际应用的塑料型材或管材的包装领域的生产规范的基础上,目的是提升产品整体形象的设计依据,帮助企业在品牌塑造中提升产品系列化程度、规范系列产品形象、提升企业品牌识别度,本文采用张口后的薄膜,传送带式送料的方式,从而进行优化可调节张口器设计,实现能够方便、自动和快捷地撑开塑料薄膜的效果。
关键词:可调节;张口器;薄膜包装;优化设计
中国分类号:TB4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6-0155-02
1 可调节张口器的工作原理
本文基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张口器,能够方便、自动、快捷地撑开贴合产品,例如薄膜、编织袋等。对于张口后的薄膜,用于后续包装,可更安全、快捷、可靠地对塑料管材或型材进行高效的包装,可广泛应用于塑料管材或型材的包装领域。可调节张口器包括本体和底座,本体下部设有下轴承,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一轴承组;底座上设有两个下滚筒,底座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侧滚筒;本体的下轴承和底座的下滚筒相对,底座的侧滚筒和轴承组相适配。通过在本体上设置下轴承和轴承组,以及在底座上设置下滚筒和侧滚筒,实现对贴合产品的自动撑开。以薄膜为例,将薄膜的自由端套装在本体上。套装时,薄膜穿过下轴承和下滚筒之间的空隙,以及侧滚筒和轴承组之间空隙。拉动薄膜,使得处于贴合状态的薄膜被本体撑开。在拉动薄膜的过程中,下轴承、下滚筒、侧滚筒和轴承组随之滚动,而本体和底座的位置不变。随着薄膜一端的移动,处于贴合状态的薄膜逐渐通过本体被撑开。
2 可调节张口器的结构优化设计
2.1 可调节张口器的本体结构设计
可调节张口器包括本体1和底座2,本体1下部设有下轴承3,本体1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轴承组4。底座2上设有两个下滚筒5,底座2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侧滚筒6。本体1位于底座2上方,且本体1的下轴承3和底座2的下滚筒5相对,底座2的侧滚筒6和轴承组4相适配。上述可调节张口器,通过在本体1上设置下轴承3和轴承组4,以及在底座2上设置下滚筒5和侧滚筒6,实现对贴合产品的自动撑开。以薄膜为例,将薄膜14的一端缠绕在膜辊13上,薄膜14的自由端套装在本体1上。套装时,薄膜1 4撑开,并穿过下轴承3和下滚筒5之间的空隙以及侧滚筒6和轴承组4之间空隙。拉动薄膜1 4,使得处于贴合状态的薄膜14被本体1撑开。在拉动薄膜14的过程中,下轴承3、下滚筒5、侧滚筒6和轴承组4随之滚动,而本体1和底座2的位置不变。随着薄膜14 一端的移动,处于贴合状态的薄膜14逐渐通过本体1而被撑开。除了薄膜1 4之外,张口器还可以用于撑开其他处于贴合状态的产品,例如编织袋。
2.2 可调节张口器本体不同结构的优化设计
本体1可以有多种不同结构。为使得结构简单紧凑,本优选例选择以下结构:所述的本体1包括两个支撑单元7,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8固定连接。每个支撑单元7包括支撑杆组件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中的第二连接件9。下轴承3连接在第一连接件8上。轴承组4连接在第二连接件9上。本优选例中,本体1由杆件和轴承组成。支撑单元7用于撑开贴合产品,例如薄膜。通过支撑单元7撑开后的薄膜,具有所需要的形状,例如,圆形、矩形等等。通过合理设置支撑单元7的外形轮廓,可以得到薄膜撑开后所需的形状。例如,两个支撑单元7平行布设,且两个支撑单元7组成的整体的一端为矩形,那么本体1撑开后的薄膜呈矩形。
2.3 可调节张口器的安装设计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杆1 01、第二杆102、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第一杆101位于第二杆102上方,且第一杆101和第二杆102平行布设,第三杆103位于第四杆104上方,第一杆101和第三杆103固定连接,第二杆102和第四杆104固定连接。本优选例中,支撑杆组件由四根杆组成,薄膜套装在支承杆组件上。支撑杆组件撑开了薄膜。当然,为了制作和安装的便利,所述的第一杆1 01和第三杆1 03为一整体件,第二杆102和第四杆104为一整体件,这样有利于安装。对于侧滚筒6,可以在底座2设有腰形调节孔,将侧滚筒6安装在腰形调节孔中。通过调节侧滚筒6在腰形调节孔中的位置,使之和轴承组4的位置调节相适配。这样,通过调整侧滚筒6和轴承组4的位置,可以改变本体1的宽度。为便于在本体1上套装薄膜,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倾斜布设,第三杆103远离第一杆101的一端位置低于第三杆103与第一杆101连接的一端;第四杆104远离第二杆102的一端位置高于第四杆104和第二杆102连接的一端。第三杆103和第四杆104倾斜布设,是为了使得薄膜能够逐渐产生形变,最终套装在本体1上。如果这样设置,那么处于贴合的薄膜直接套装在本体1上,容易对薄膜造成损坏。这样,第三杆1 03和第四杆1 04相当于过渡段,实现薄膜从贴合状态到被完全撑开。
3 可调节张口器的结构优化结果分析
3.1 稳定性优化
上述实施例中,轴承组4的设置是为了和侧滚筒6相配合,对薄膜的两侧进行限位。轴承组4的设置可以有多种方式,本优选例选择以下方式:每个轴承组4包括四个轴承401,所述四个轴承401分别连接在两根第二连接件9上,每根第二连接件9上连接两个轴承401,一第二连接件9上的轴承401和另一第二连接件9上的轴承401一一对应布设。四个轴承401上下两两布设,使得薄膜通过轴承组4和侧滚筒6之间的空隙时,更加稳定可靠。
3.2 组件间距离优化
第一连接件8用于连接两个支撑单元7。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的距离根据薄膜被撑开的形状而定。也就是说,当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时,有利于张口器在不同规格尺寸的薄膜上应用。因此,本优选例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件8包括第一调节柱802和两根第一连接杆801,第一连接杆80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单元7上,第一连接杆801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柱8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调节柱802,可以改变第一连接件8的长度,进而改变两个支撑单元7之间的距离。同样,支撑杆组件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9连接。通过改变第二连接件9的长度,可以改变支撑杆组件之间的距离。本优选例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的第二连接件9包括第二调节柱902和两根第二连接杆901,其中,一根第二连接杆90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上部,该第二连接杆90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调节柱902中;另一根第二连接杆90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调节柱902中,该第二连接杆90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组件的下部。通过第二调节柱902,可以改变第二连接件9的长度,进而改变支撑杆组件之间的距离。
3.3 空气阻力优化
为使得在拉动薄膜过程中,本体1的位置保持稳定性,所述的侧滚筒6位于下滚筒5之间。薄膜穿过下轴承3和下滚筒5之间的空隙,以及侧滚筒6和轴承组4之间空隙,被本体1撑开。将侧滚筒6设置在下滚筒5之间,可以使得本体1不易向两侧移动。作为优选例,所述的下滚筒5为两个,下轴承3为两个,下滚筒5位于底座2的两端,下轴承3和下滚筒5-对应设置,且下轴承3位于下滚筒5的正上方。通过将下轴承3设置在下滚筒5的正上方,使得本体1在底座2上可以稳固。在拉动薄膜过程中,本体1不会上下晃动。为避免外界物体进入薄膜中,所述的张口器还包括挡料板12,挡料板12固定连接在本体1靠近第一杆101和第三杆103的一端。挡料板12可以阻挡外界杂物进入被撑开的薄膜中。当贴合产品的透气性不佳时,例如薄膜,为避免在拉动薄膜过程中,由于被撑开的薄膜内部压力小,使得外界气压压扁撑开的薄膜,增大拉动阻力,所述的挡料板12上设有通孔。这样通过设置通孔,使得外界和位于本体1上且被本体1撑开的薄膜内腔相通,使得薄膜被本體1撑开后,不会被外界气压压扁。这样就防止在自动张口过程中,薄膜内部产生真空,从而减小或消除由于真空而产生的阻力。
4 结论
上述可调节张口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材料的薄膜、编织袋等,如PE、PP、PVC等,同样也适用于尺寸大小不同的薄膜张口,适用范围非常广。对于张口后的薄膜,便于后续包装,可更安全可靠地对型材或管材进行高效的包装。采用张口器自动张口薄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张口器稳定性强。
参考文献
[1]吴宗泽,机械设计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2]刘胜新,五金大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4.
[3]成大先,机械制图精度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4.
[4]王教庆,孙英丽.论产品包装设计的适度与过度[J].艺术教育,201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