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伊面
很多“70后”的爸妈开启了“后学霸”模式——上学时学习一般,现在升级为爸妈,那叫一个认真。
我晚上遛弯时,绕着小区走。走到小区最北边的时候,听到二楼一家大哭小叫,孩子作业没做好,家长愤怒地抡起鸡毛掸子。
绕过小区一周,再次走过“事故发生地”,10分钟了,“战争”还没有结束,孩子还在哭,大人还在叫。“什么关系!啊?到底什么关系?互为相反数啊!”想到近日网上疯传的段子,原来这真不是笑话,生活中天天都在上演。
我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咆哮妈”,自从儿子上了小学四年级,我的咆哮就一天天升级。孩子没有我想象得优秀,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教,就凭着看《喜洋洋与灰太郎》认识了几百个汉字,捧着《笨狼的故事》一口气读十几页。那时候的我是真的骄傲,我以为我的孩子天赋异禀。可孩子一天天普通下来,很多地方连普通也算不上,只能是中游偏下。
这个打击对我是“如雷轰顶”,我拍着桌子、踢着板凳,开始了我振振有词的“吼功”。看着他的作业,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为什么会错?啊?为什么?哪儿不明白?啊?”我无数个疑问反问加设问,只换来了小东西的一个鼻息,脖子一梗:“不会。就是不会!”
“不会?我就不明白了,这样的题我上学时从来就没有不会过!我的数学从小学到初中都是满分!这题有什么难的呀!”儿子咬牙切齿地看着我,继而冷笑一声:“你会你的,我就不会,怎么了?”
不光我,我发现很多“70后”的爸妈都开启了“后学霸”模式——上学时学习一般,现在升级为爸妈,那叫一个认真。我的一个同学为了研究高中地理,凌晨两点都不睡,在凌晨5点睡梦中忽然想明白,激灵一下滚下床,赶紧找笔找纸记下来,天刚一亮,就驱车赶往孩子的学校,他要赶紧给住校的儿子“汇报”,把自己苦思冥想的结果如数教给儿子。
我自己也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事儿是做数学。可是儿子仍一如既往地混混沌沌,耳朵里塞着耳机,裤兜里插着手机。我吼他,吼完数学吼语文,吼完语文吼历史,然后,我洗衣服、拖地板、买菜、做饭洗涮涮……更是气死我了。就这么气着、吼着,我住到了医院,患有乳腺增生、多发囊肿,医生说要做手术,然后问我:“你是不是爱生气?这病不能生气啊!”
是,不能生气,我自己也知道,可我做不到。哪一个妈妈不是拼了命一样要把孩子往上推?
也许我该想一想。吼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也许我从来没把孩子放在一个与我平等的角度上,心平气和地去相处。我吼他,表面上是对他的不认真在生气,其实是一種自私,我想发泄,我想通过名正言顺的教育,发泄我对生活诸事的不满。
今天晚上我做得很好,史无前例,没吼。儿子有些幸福地说:“妈妈,你这样说话,我有些不适应呀。”可他显然很享受这种方式,像个小大人一样看着我:“再吼,再吼你的小命就没了。”
我一把抱住他——那个渐渐长高、长大、比我高出一个脑袋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