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丢,丢手绢,悄悄地丢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丢手绢的游戏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游戏,大家围个圈,一起唱着歌谣,等待一个小朋友悄悄丢下手绢,然后全力奔跑,发现自己被丢了手绢的小朋友就要全力追逐。这是一个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紧张刺激的集体游戏,但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很少能聚在一起,玩丢手绢的机会就少多了。不过,这完全不影响悠爸和女儿通过玩追逐游戏来获得快乐和成长。
女儿刚会蹒跚地跑起来,我就开始和她玩追逐游戏。
等女儿稍微大一点,由于故事听多了、绘本看多了,女儿的心里也攒了不少吓人的形象,如大野狼、鳄鱼、狮子、老虎、怪物、怪兽等。于是女儿开始和我玩情景模拟的追逐游戏。我来扮演大野狼,还要披着毯子,扮出吓人的样子。女儿扮演小羊,楚楚可怜,在大野狼的追逐下四处逃窜。一旦进入情景,在女儿的世界里她就真变成了小羊,而我就是大野狼。
孩子有非常丰富的想象能力,在这样的情景追逐下,他们可以完全把整个场景和角色的状态想象出来,整个过程一来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二来可以锻炼孩子的勇气。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扮演大野狼之类的引发孩子恐惧感的动物时,一定要注意尺度。
追逐这件事情,大概和人类的发展有关。为了生存,当人类还生活在草原、森林、山地时,为了不被猛兽追上或者为了逮到猎物,就本能地开始追逐。所以孩子在追逐的过程中,特别能感受到那种原始本能带来的刺激和紧张,这时,身体的各种运动机能都会被充分调动,对生长发育也很有益处。
为了追到“猎物”,必须想办法,古人便发明了网、陷阱和驱赶。家里的客厅是我和女儿经常玩追逐游戏的地方,女儿在追我的时候,开始学习如何用策略,她的大脑就这样主动运转起来。
追逐的场地,可以是室内,也可以是室外。
女儿有很多好朋友,这些好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只要是在户外,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抓住悠爸”。规则很简单:1、2、3,悠爸跑,大家追。那架势,在草地上、在树林里,颇为壮观,只看见我在前面跑,孩子们在后面追。有时候,我故意在孩子群里穿梭,利用急停、变线、假动作,让孩子们差一点点就能抓到,可就是抓不到。于是,孩子们必须鼓起劲儿,发起又一次追逐行动,这个时候,孩子们是最开心、最专注、最团结的。
有时候,孩子们也会要求我来追他们,我三下两下就追到“猎物”了。孩子们觉得这样不公平,就引用“冰冻老鼠”的规则,我这只猫快要抓到孩子们扮演的小老鼠时,孩子们可以有3次机会,使用“冰冻老鼠”特权。一旦喊出“冰冻老鼠”,我就不能再追,喊“冰冻老鼠”的小老鼠也被冰冻住了,不能动,直到有其他“小老鼠”来拍一下“冰冻老鼠”,他才能解冻逃跑。
孩子们通过修改规则,为自己争取到相对公平的游戏条件,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不利地位,同时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追着追着,我发现,孩子们长大了。
以前我随便一跨步,就能闪过去;慢慢地,孩子们反应敏捷了,往往一不小心就会被抓住。以前我在草地上来回跑几圈,孩子们累了,就跟不上我;现在我怎么跑,后面总有个小尾巴跟着。原来孩子们只会追着我跑,后来,孩子们会分工了,有的扮演诱饵,有的扮演突击队,有的则会从远处包抄,孩子们在追逐的过程中,发展出了策略。
后来有好几次,我实在跑不动了,躺倒在地上,孩子们蜂拥扑在我身上,很开心地喊道:“抓到啦!抓到啦!”那种经过持续努力和坚持抓到“猎物”的喜悦,实在是太美好了。
追着长大,追着大笑,追着拥抱,你们不用担心会追不上悠爸,因为你们一直在追逐、长大,以后我们也会在你们身边,追逐着。
记得有一本绘本《不会永远都这样》中说到小兔子追大兔子,怎么追都追不上。休息的时候,大兔子把小兔子抱在怀里,小兔子说自己总是追不上大兔子。大兔子充满关爱地看着小兔子说:“放心吧,不会永远都这样。”因为,小兔子会长大,大兔子会变老,只有一样不会变,那就是大兔子对小兔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