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春
我们爱孩子,自然会把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给孩子,只是对于什么是孩子真正的需要,我们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比如我们往往误以为每个孩子都喜欢自由,喜欢为所欲为,其实孩子在需要自由的同时,也一样需要规矩。
规矩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对外部世界的确定感。懂规矩的孩子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会有更多掌控,对外部环境有更多体认,因此他们会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行动的自由,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入群体。
“熊孩子”是对还没有学好规矩的孩子们的别称,如今也是不少见的现象。有的家长自己就不懂规矩,孩子有样学样,自然也不懂规矩。孩子的各种捣乱,其实是在用行为试探自己被允许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如果家长一直没有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边界,他们会用各种出格的行为一直试探下去,哪怕身心俱伤。所以,我们爱孩子,既要给他们需要的自由,也要给他们需要的規矩。
给孩子建立规矩,是个技术活,既不能过度死板没有一点弹性,也不能宽限无边,朝令夕改。“温和地坚持”既是原则也是方法。“温和”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利于孩子在内心建立起规则;“坚持”则保证了规矩的存在与有效。对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的小孩子来说,犯规时家长讲太多的道理,因为不能被孩子真正理解,也就没有作用。对他们的规矩应该简单明了可操作,让他们具体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当孩子遵守规矩时,要及时肯定他们;若出现了错误行为,也要及时予以批评制止。而对孩子肯定与批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告诉孩子,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他们对父母的感受一定会非常在意的。由此他们会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会知道自己的守规或者违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什么,有利于孩子在内心建立起规则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