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阳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表现方式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发展时间较长,涉及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多种技术,但在其最后的内容呈现中,需要将符合客观、符合大众审美的画面设计呈现出来,具有设计性和艺术性,因此,虚拟现实技术是从属于数字艺术的。在研究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数字艺术表现时,不仅是研究如何通过传统的数字媒体来进行表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更要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传统造物表现方式的研究。
2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艺术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在造物设计过程中,涵盖方向广泛,制造工艺复杂且充满智慧,善于总结提炼,提倡天然合一,师法自然。这些特点都是有迹可循的。无论是早期的青铜器,还是后来的丝织品,或是明清时期的家具,乃至马车、桥梁、建筑等方面,中国匠人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创造。《考工记》《天工开物》等一系列记录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的著作,融合了诸子百家的精神内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的造物思想。
传统造物,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具有中国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设计体系。传统造物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在设计方式和表现方式上,始终无法摆脱二维空间的束缚。春秋战国初期的《周礼·冬官》,记录了当时手工艺设计与生产技术,书中通过手绘插图的方式记录了一些手工艺的设计方法,同时也再现了经过设计而成的成品。但从整体来看,记录和再现都以黑白线条为主,显得很粗糙。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描述北宋风俗的《清明上河图》是少有的绘画精品,在画卷中,描绘了数量庞大的人物、动物,同时也绘制了北宋时期大量的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画家表达的是具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但对于建筑桥梁的描绘,也客观的反映了当时建筑风格和特点,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传统造物表现方式的最高成就。
自古以来,在传统造物的艺术表现过程中,既有简单粗犷的速写式描绘,也有绘画一样精细的艺术表现,传统造物的表现方式始终贯穿着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特点。整体来说,中国绘画不讲透视,不强调光色彪悍,强调神似、主观趣味。传统造物的艺术表现,在符合中国绘画艺术的整体特征时,根据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表现风格。画圣吴道子在其作品《金桥图》中,描绘了皇帝出游的景象,在作品中,出现了桥梁、马车、器仗等物品,画家在进行人物和器物表现的时候,“笔记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喜以“焦墨勾线,淡彩设色”,人称“吴带当风”,作品具有典型唐代时期的绘画风格。而到了明清,画风题材日益繁多,风格开始有所变化,并开始与西洋艺术结合,在造物表现中,体现出更多的风格。
3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造物思想艺术表现方式的影响
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造物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设计理念的更新。虚拟现实技术改变了设计师作为创造者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以前,当设计师有了设计构思时,先绘制出草图,再确定造型之后,绘制详细的结构图,然后按照结构分别生产零部件并进行组装,同时,根据设计原型进行使用测试,再去修改原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设计者绘制完成草图设计之后,根据尺寸,可以先进行电脑模型制作,然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测试,然后才进行原型制作。这样,就省略了反复的修改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构造原型和使用方式的改变。通过交互技术修改虚拟模型,再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完成原型的制作,人们只需要进行装配。造物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造物,没有实体,一切都在虚拟中。比如电脑游戏,手机app等,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造物,供人们日常使用。
3.1表现方式延伸性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造物时,可以增加产品的种类及产品的延伸性。传统的产品通过外观和功能的改变来进行创新,但这往往只是造型上的创新,并不涉及功能,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强产品与设计师及用户的交流。同时,虚拟现实技术的采用,扩大了面向市场和面向人群。比如,设计一款儿童使用的产品,不单单只是产品本身,还可以扩展到儿童教育产品,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向更广阔的领域推进。例如新东方和乐视合作创建的VR英语平台,实现了虚拟现实与儿童教育产品相结合突破。
因此,人与物的互动交流,其实由实际走向虚拟的过程,同时二者可以并存。
3.2表现方式多样性
从虚拟现实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在未来,会有更多的360度全景内容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广告会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形式,虚拟现实技术产品的可用性会不断提高并且成本会慢慢降低,与此同时,体验感会越来越好。
3D动画技术、立体影像、数字绘画技术等在表现过程中会越来越多的采用,通过特定的设施设备,将虚拟影像进行呈现并与观众进行交互,将是今后的主流设计方式。
对话式交互技术在对造物进行表现时,重新定义了造物的过程,在贯穿设计思想的原则下,通过计算机控制制造程序,计算出需要执行的具体步骤,使得制造过程能够按照人的思维逻辑进行,使“制造”变成“智造”。
沉浸式体验是传统造物表现方式的重要特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出一个与真实世界类似的虚拟世界,使观众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比如,在虚拟现实技术设备中进行弹琴的游戏,虚拟现实设备会给使用者提供一架钢琴,使用者通过手柄进行弹奏,会获得和现实中差不多的弹奏感受,其差别仅仅只是钢琴按键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对于传统造物来说,需要有一个实物给你去感受,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你可以依靠计算机技术,穿越时空,体验很多未知的领域。
在提供沉浸式体验时,虚拟现实技术也会对传统造物进行超越模拟的构想,使得体验者不仅能够感受逼真的感觉,还可以拓展体验者的认知空间,激发想象力和兴趣(如图1)。
4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造物思想艺术表现方式中的应用
首先,传统造物设计,只通过文字描述、手绘草图、计算机技术等进行设计表现,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数字仿真技术、三维动画技术、交互技术等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从平面向立体的转换。同时,新技术的运用,强调人机对话,使得设计师与客户可以进行生动而富有成效的交流,解决在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局部全方位细节的表现,使得造物过程中的设计预算变得更加精确,同时由于产品全方位的虚拟展示和应用说明,减少了客户修改的时间,提高7 7作效率。
第三,目前,有很多公共展示場所诸如博物馆之类,已经开始将现实场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感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实景造物和虚拟造物有机结合,实现公众与虚拟环境的互动体验,提高了造物展示的多样性,给了观众不一样的感受。
5结语
新兴的虚拟现实技术,对传统造物思想及其表现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传统造物能够突破表达的局限性,带来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这是传统造物思想经历的一次较大的变革。但是,变革本身并不意味着颠覆,在表现手段多样化的条件下,传统设计理念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继承传统造物理念的精髓“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做好适应时代发展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