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雯
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人类的特有行为,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方法地对受教育者施以多方面影响的活动。就学科的特性而言,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绘画是美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方法。本文通过对幼儿的平时积累、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师的语言引导、幼儿作品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绘画幼儿创新能力语言引导作品评价
美术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美术创造不同于简单的临摹,而是用线条、形体、色彩等独特的艺术语言来创造性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深化生活,因而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有利。
<幼儿园教育纲要》把发展幼儿创造力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认识到,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重新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征和表现,明确了成人的审美观与幼儿的审美体验不能完全等同,更不能强加影响教学的理念,但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绘画呢?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体会如下:
一、幼儿的日常生活积累是创造性绘画的基础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欠缺,这对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展开想象创造,只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营造更大的空间。平时应引导幼儿观察、积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表象,这是幼儿想象空间的物质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进而达到发展幼儿的感官、丰富其想象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目的。
1.直接认知
直接认知,就是让幼儿直接观察客观事物。比如组织孩子们根据季节与大自然做个亲密接触,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积累素材,为想象力的发挥打下基础。这样,幼儿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获得了想象加工的“原材料”,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绘画作品。
2.问接认知
间接认知,即利用文学作品、故事启迪,刨设情境等方式积累幼儿的知识。幼儿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发展。如:童话是具有幻想性质的故事,可先让幼儿听童话故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利用绘画反映故事,及时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
二、选对绘画内容,给孩子留下“异想天开”的空间
选择适合幼儿经验的绘画内容,对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幼儿由于缺乏旧知识旧经验的束缚,想象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如果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所以,正确的选择绘画内容是创造性绘画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才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例如,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讲卫生的小动物》中,笔者没有提供范例,而是提出简单要求后让幼儿们自由发挥。一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画了一只章鱼在大街上捡树叶、碎纸等垃圾。我问他为什么选择章鱼来做讲卫生的小动物,该幼儿答:“章鱼的‘手多,可以用很多手来捡垃圾,这样一条街的垃圾很快就捡完了。”小作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画画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出了自己的个性。这种留有创造空间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想象依据,孩子不是凭空想象,没有“对”与“错”、“像”与“不像”的局限,从而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在绘画活动中。教师正确语言引导的作用
学龄前期的幼儿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语言运用及理解能力,教师恰当的语言引导能够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他们善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1.用生动有趣、启发、探索的语言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想象力
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于枯燥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富于童趣的语言易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活动,更能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语言,这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应经常用商讨、探究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
2.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创造信心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不断地受到鼓舞,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孩子在天资上存在差异性,老师在活动中要找出不易为常人所发现的创造金点,并恰当地给予表扬,让幼儿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不容置疑的肯定,他会在以后的创造活动中更加竭尽全力地发挥其想象力。
四、正确评价幼儿作品。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
孩子的画,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一个表面,好的教师能够穿透表面看到后面的最精彩的部分或隐藏很深还没闪光的“闪光点”,对幼儿绘画作品的正确评价,对发现、培养幼儿创造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正确认识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
“儿童绘画阶段论”表明:无论你给写实期的儿童传授多少知识,儿童的绘画水平依然如此。幼儿美术作品中的童心和童趣是幼儿美术心理特征的体现,教师评价幼儿美术活动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一般有涂鸦期,象征期,图示期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美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2.尊重幼儿的作品
由于幼儿作品有如上述特点,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对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应加以肯定。幼儿一番“涂鸦”之后,完成的作品即使在成人眼中很难看,但在孩子心中却是世界最美妙的画,这时候的幼儿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赏。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尊重孩子的作品,多肯定,多鼓励,以激起幼儿的创作勇气。
3.组织幼儿互评
古尔维奇说:“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很原始,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好看与不好看、喜欢与不喜欢。”因此,应该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们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能在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给予每个孩子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和热情。总之,我们应坚持在绘画教学中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幼儿绘画创新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的新途径,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种教学手段。只要我们能够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选对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正确地评价幼儿的作品,就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孩子以后所有的创造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