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耀平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本文从添加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删减游戏材料,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多变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制作游戏材料,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这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巧变材料创新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开展好游戏首先离不开物质环境的提供和游戏材料的准备。要使幼儿在游戏中有所创新,并让能力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很重要。如何在游戏中提供适宜的、孩子所需要的材料呢?笔者认为巧变游戏材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一、添加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区域里的材料长时间一成不变,那么孩子对这个区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即使选择了这个区域也是对操作的重复,并没有任何收获。要想使这个区域不会“黯然失色”,教师需在原有材料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的材料,让幼儿游戏出现新的内容或情境,引发幼儿新的探索与尝试。在增添材料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成功的自信逐级而上,生发出游戏的“增长点”,运用既有的认知经验在游戏中获得新的经验。
起初我们对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和小菜场这些区域进行平行分隔是比较适宜的。但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开始有了一定的游戏目的,游戏有了具体的情景。为了增长幼儿游戏的兴趣,我们在原有的区域中进行调整。把小医院分隔成“门诊”和“病房”两个区域,在小医院里挂上了窗帘。果然,这一变化吸引了很多幼儿来到小医院。有的在“门诊”忙着给病人打针,有的则躲进了“病房”当起了小病号,小医院里人丁兴旺。我缩小了理发店的空间,但放置了一面比较大的镜子,提供了许多漂亮的头饰。理发店虽然变小了,但材料却丰富了很多,理发店里又充满了幼儿的欢笑声。我还把小菜场的整体位置和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和排列:把小菜场的货架围成一个圈,使卖莱人能坐在中间,方便操作,而买菜人也拿取自如,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小菜场杂乱无章的环境。通过这样的调整,孩子们的游戏“增长点”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不同活动区域的特性和功能更加凸显,原本没有发展空间的游戏又有了新的展示内容。
二、删减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的世界。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以引导者、鼓励者身份参与幼儿的区域游戏,灵活运用游戏材料,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其中删减游戏材料能促进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使用,在幼儿面对游戏出现新问题时,引导他们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努力寻找“创新点”,为幼儿在剩余材料实践中获得经验的延展。
如大班“菜市场”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玩过一段时间后,可能情节会单一地停留在“购买、取钱、付钱、整理货架”等游戏情境中,争抢货物、钱币等行为时有发生,叫卖的孩子也可能是无所事事。此时,教师通过删减游戏材料来激发起游戏的“创新点”,如“去掉部分类别的蔬菜”,询问孩子“菜场里的食品不够了,怎么办呢?”,孩子们立刻会想到“进货”。再去掉一些辅助游戏的材料如电话、自助银行等,教师进一步启发谁去购买食品,怎么买,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从而迁移和提升其原有的经验,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三、多变游戏材料,拓展幼儿的创新意识
只有创新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新的潜能,而且有创新的需要。开展“一物多玩”的区域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同伴合作交往创新意识。开展“多变”游戏材料,应引导幼儿先通过观察材料,从材料性能着手,从不同角度观察,再通过试一试,玩一玩,使新花样层出不穷。如在操作区中,提供简单的各色珠子与线,让幼儿进行串珠,开始幼儿只会单纯地一色串,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串珠能力后,我们及时在墙壁上张贴有关标志,如:间隔串、规律串等,由易到难,让幼儿学习根据标志操作:接着再让幼儿按幼儿意愿创造性地进行串项链、腰带、手镯等饰品及风铃吊饰、串珠画等,鼓励幼儿不断玩出新花样。
当然,不是每一位幼儿都能想出好的玩法,所以就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孩子们主动、大胆地将自己发现的新玩法展示给同伴,使切实可行的新玩法得到推广,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更多的幼儿学会这种玩法,从而更有利于幼儿探索求新。如:玩彩带游戏,老师和幼儿手拿彩带,老师边念儿歌“我的彩带当马鞭,甩起马鞭驾、驾、驾”边领着一群“小马”,边跑边玩彩带,并提问:“你的彩带还想怎样玩?”引导幼儿边想象边玩,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在游戏中创造了多种玩法,并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我的彩带像风筝,在空中飞啊飞。”“我的彩带像条鱼,在水中游啊游。”幼儿每说出一种玩法,其他幼儿便跟着一起学,幼儿玩的兴趣很高,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四、制作游戏材料,提升幼儿的创新意识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型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著名的教授杨振宁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因此,我经常组织幼儿一起动手制作游戏材料。如,开设“宠物店”但缺少宠物。于是,我便引领幼儿一起思考:我们开服装店,要有哪些服装?可以怎样做?可以用哪些材料做?在制作过程中,幼儿首先思考服装店要有哪些服装,然后思考怎样来表现服饰,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把家里的服装带来一些,有的说下载一些图片做广告等。到真正制作时,孩子一起分工合作,画、折、剪、贴等一系列工序幼儿都能创新思维积极参与,达到了超出预料的效果,其中有两个孩子合作用彩纸做了一件公主裙子,造型精美,深受孩子喜爱。服装店也被评选为幼儿最受欢迎店。由此可见“游戏材料和儿童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会影响幼儿的意识行为,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在游戏中要通过材料和环境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鼓励引导幼儿动手实践,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变为现实。并让幼儿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这样幼儿才能真正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并乐而不疲。
综上所述,在巧变游戏材料中开发幼儿的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既符合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又能潜移默化地起到教育的作用。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两者融会贯通,让幼儿的创新之花在游戏中绽放,进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