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娟
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素质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发展,只有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将来的人才结构才能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察与了解
在美术活动前,我们的教师深入幼儿中间,与之交谈了解,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了解其需要和帮助,尽可能为每个幼儿提供从自己兴趣出发进行学习的机会。根据观察了解情况,做好多种应变方法,给予幼儿灵活机动的教育引导。如我在上大班手工活动课“撕窗花”时,有一幼儿撕了一种窗花后就无所事事,这时我鼓励他去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制作。在活动结束前,这位幼儿又完成了第二件制作,而且花样比上一次复杂,还兴奋地举起来让我看——这充分说明这位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已被调动起来。
(二)提供让幼儿表现的条件与机会
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须打破成规、灵活处置,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供其选择,让幼儿自己在探索中获得学习经验。我在活动前为幼儿准备的纸张有大有小,底色有深有浅,绘画工具有油画棒、水彩笔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了什么画应配什么底色,运用哪些材料进行创作的经验,大大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还应让幼儿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按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尝试表达,如在命题画《春游》中,我发现一部分幼儿画的是跟父母去游玩的地方,另一部分幼儿画的是老师带领去游玩的公园,还有一些幼儿画的是想象中未来的公园,其中不乏大胆的想象与创新。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会更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二、拓展幼儿自主性思维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创作,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创作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创作所需要的条件和因素。
曾几何时,我们也曾走入误区: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认为这样便是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幼儿便能自主地、大胆地进行创造,提高绘画的积极性,其结果是孩子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却画不出。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三、引导幼儿自主性绘画
自主性绘画是指引导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对孩子而言,学会教师教给他们的基本的方法后,便进入了一个自由自在的表现天地,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绘画方法、绘画顺序、绘画形式、绘画主题。他们可以不管基本功而“乱涂乱画”,他们甚至可以“错误百出”:画错结构、画错比例、画错色彩、画错自然界中用科学原理阐释清楚的任何现象和物体。这样说吧,在儿童画的世界里,几乎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在西方,绘画被称为是“没有错误的学科”,儿童画被认为是“真正的最自主的活动”。可见,儿童画指导中的重创造、轻临摹、能出“错”的教学模式,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具备的。因此,在具体辅导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少批评、少干涉、多启发、多鼓励的原则,并特别注意不当众拿孩子相互比较。教师的职责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被培养的权利,让每个孩子都有施展的机会,注意培养和强化孩子的自信,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孩子的绘画兴趣。其次,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为幼儿准备多种绘画工具、绘画用纸,组织多种绘画形式,以满足孩子的绘画需要。再次,在活动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和幼儿一起做绘画游戏。但要注意,在游戏过程中,是以孩子为核心、为主体,是围着孩子转。最后,自主性绘画与自由画不同,不是放任自由。儿童各种自发生成的表现中有“珍珠”也有“鱼目”,需要教师高瞻远瞩的策划和明智选择。
总之,美术活动对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艺术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显著的作用,而这些方面都离不开自主性的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不断去自主发现,让幼儿与自主性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在幼儿园奠定下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充分地倾吐自己的感受,自主地彰显自己的个性,完全地展示自己的智慧,自由地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意向。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