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群
1967年,冷尼伯格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第一语言的习得能力受到神经系统成熟的影响,只有在18个月后、青春期前,激活有关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才能成功地习得语言。近年来兴起的“脑科学”也告诉我们: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在工作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如何使幼儿有效学习语言”做了几点尝试。
一、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情境
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情境,能使幼儿体验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乐趣,从而使幼儿会说、愿说、说好。
1.情感上宽松
学前期儿童已有惊人的语言接受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言语的积极性也很高。但他们的发音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听觉分辨能力较差,往往说话不完整,发音不准确,多数教师急于纠正,却使孩子丧失了对说话的兴趣。我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允许孩子暂时说得不对、不完整,继而通过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参加他们的游戏、和他们主动交谈等方法充分取得孩子信任,使孩子情感上得到满足,消除陌生感和胆怯情绪,语言表达日趋完整和准确。
2.游戏中宽松
游戏活动的气氛热烈而轻松,此时的幼儿是积极的、有效的学习者。如晨练活动《刮大风啦》,我领着孩子转呀转,孩子兴奋极了,四散奔跑。可能有的教师会将活动戛然而止,大声斥责孩子的无序。但我细心观察,却发现孩子已经进入了游戏情境。有的踉踉跄跄地说:“大风把我刮跑了!”有的欢快得犹如出巢的小鸟:“大风来了,我们快跑呀!”……此时,教师只要运用一下教学机智:“孩子,风停了,快快回到妈妈身边,我们去捉虫了!”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过来。随后再组织幼儿谈话,你会惊奇地发现,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游戏活动中孩子习得语言的能力得到了超常发挥。
3.交往中宽松
通过与人交往,幼儿在互动中产生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也提高了语言交流的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常有控制幼儿交往的行为。如桌面游戏时,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自己的省事、安静,往往要求孩子不能交谈,不能走动。这不但约束了孩子的自由和交往,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语言的机会。因此,我允许孩子轻声走动并自由结伴交谈,这样既让孩子懂得了交往的规则,又让他们在彼此协商、共同游戏中互相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环境
语言活动不是孤立的,必须与其他领域有机整合才能凸显它的魅力。
1.“通感”
“通感”是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兴奋,或一种感觉的作用借助另一种感觉的同时兴奋而得到加强的心理现象。它是各种感官的相互沟通和共鸣,是人体感官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依据“通感”的这种作用,我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文学作品《桃树下的小白兔》,导入环节我先让幼儿感受泉水淙淙,小兔欢快跳跃的优美音乐,并设置问题:“你听到了什么?”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说话的愿望;第二环节揭示主题,我把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展示于幼儿的眼前,丰富了视觉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幼儿讲述的欲望;第三环节故事联想,我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想象自己和小兔一起置身于故事情境,感受帮助朋友后的愉悦感。感官总动员大大增强了幼儿习得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2.情境化表演
舞台剧的背景及演员表演时的肢体语言和对话,会把孩子深深地吸引,从而激发孩子想说话的愿望。因为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孩子的语言又和思维密不可分。表演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之积极调动感官,运用经验在情境中恰当使用语言。而且孩子通过看表演能恰如其分地理解一些词语,如:恶狠狠、窜、心惊胆战……无须老师多加解释,孩子们会通过活动再现情景,并把自己理解的词语进行迁移。
三、全面创新的内外活动环境
幼儿习得语言的方式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即“心灵之约”的隐性内环境;也可以是人与自然、环境等之间的交流,即显性的外环境。
(一)规范语言,丰富内环境
研究表明,孩子习得语言是先学会听,而后再学会正确表达的,因此我们给予的学习环境必须是规范性的,以免孩子“误入歧途”。在讲《灰姑娘》故事时,辉辉说:“我觉得灰姑娘很可怜的。”“哦,是吗?她可怜在什么地方呀?”我不假思索,追问了一句。没想到辉辉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她可怜在草地上。”“啊!”我的心 “咯噔”了一下,为自己组织语言的失误而羞愧,马上进行调整:“灰姑娘很可怜,辉辉是怎么发现的呢?”我看到了她的眼睛里有眼泪。”教师语言带有方言色彩时孩子们会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教师应努力规范自己的语言。
(二)标新立异,丰富外环境
1.“故事墙”,激发讲述
活动室的外墙壁上,我们画了一个又一个幼儿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小猫钓鱼》、《小蝌蚪找妈妈》、《龟兔赛跑》等等。那些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的画面常常使幼儿流连忘返,和同伴、老师及家长,说了一遍又一遍,乐此不疲。因此真实而丰富的外环境能够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操练、扩展自己的语言经验。
2.“我来报天气”,学会表达
苏州电视台播天气预报时特邀了一些小学生加盟,我由此想到:我们的“天气预报栏”是静态的,何不让幼儿来学做“小小天气预报员”呢?既让幼儿关注了天气变化,又使之在集体面前运用语言大胆表达,一举多得。果然,动态的“天气栏”成了幼儿的好朋友,重新吸引了幼儿的眼球。所以,教师只要多留意观察,一些被遗忘的角落也会重新焕发光彩。
3.“宝宝日记”,情感互动
我每天来园接待时都会和幼儿闲谈一番,然后把幼儿的 “奇思妙想”或“童言稚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尽可能配上插图再展示出来。幼儿很兴奋,常拉着家长一起“阅读”。慢慢地,孩子对说话越来越感兴趣,语言表达日趋娴熟,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巩固了。
工作实践告诉我: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只要我们重视幼儿语言学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挖掘幼儿学习潜力,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能得到迅速发展。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花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