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钱海燕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做了极好的界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探索,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然而,我们在幼儿园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身边虽然不乏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热情;由于教师长期习惯于以知识为主线开展教学,因而,对于如何与主题、生活融合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感到比较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我们围绕“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景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现今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年龄段幼儿数学发展的要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主动体验、尝试,并积累感性经验。如小班在开展“苹果和橘子”的主题活动时,通过“分水果”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中班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时,通过让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家里人的鞋子号码、身高、体重是多少,为家人选择物品,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如大班在“三八妇女节”的主题活动中开展了“为妈妈采购”“妈妈最喜欢的东西”等活动。既让幼儿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加减法的知识,又将统计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情景帮助幼儿理解。

2.在区角活动的游戏情景中,提供材料开展数学活动

区角活动的游戏情景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展开探索的操作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充分地感知和体验。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娃娃家”时,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提供材料,创设 “娃娃家”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分发碗、勺,整理物品等活动,理解“1和许多”、“一一对应”等数学概念,发展幼儿分类和比较等数学能力。在提供物品时,教师可以先提供一样多的物品,再提供不一样多的物品,逐渐提高要求。在分类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可以从给动物分食——提供具有暗示性的分类活动开始,逐步增加分类难度,促进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二)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环境,引导幼儿感知、体验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激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例如幼儿园盥洗室排队等候的小脚印标记、活动区域人员控制的标记、摆放玩具的标记、值日生分发碗筷等,都是小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比较等数学内容的机会;“我是第几组”、“我排第几个”等,既有数学中关于“序”的内容,又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玩具材料、桌椅、门窗的形状,比较个子的高矮等等。教师要运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教育因素,让幼儿感到数学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三)善于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数学教育元素

对幼儿而言,数学就是处理生活中切身相关的问题,而非记忆由抽象符号构成的“天书”,数学不是不可理解的高深学问。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幼儿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努力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创设情景,让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在区角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排序方法,让幼儿在活动时根据活动时间的长短,有条理地安排每个人活动的先后顺序;利用看电影的机会,教师可让幼儿运用单双数的知识找座位;利用户外锻炼的机会,教师可让幼儿对拍球及跳绳进行计数,测量谁的小飞机飞得远;利用散步机会,教师可让幼儿寻找路上的数字,如公交站牌、商店营业时间、红绿灯倒计时器、车牌号码等,让幼儿理解数字所表示的不同的意义。

(四)让幼儿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内涵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早上幼儿穿的衣服上有扣子 ( 大小、多少)、按时上幼儿园( 时间)、来了几个、缺席几个幼儿 ( 数量、统计);吃饭用的餐具摆放( 分类);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 ……幼儿对数学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变幻莫测、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处处都有数学:公园里有些什么花?路边有几棵树?树叶都有哪些形状……对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确立整合的教育观,根据孩子生成的问题求知解惑,将相应的数、量、形、时空等方面的数学内容自然地与主题、与其他学科领域、与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五)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新奇事物,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产生兴趣,产生想学、愿意学的积极情感,使幼儿进入主动学习的积极准备状态。如果选择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则更具变通性。如在“物品匹配”数学活动中,我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实物、玩具、饮料瓶及盖子、吸管、塑料泡沫、布条、毛线头、废旧盒子等大小不一,颜色各异, 能让幼儿感到好奇好玩、有趣的东西。当幼儿看见这些东西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跃跃欲试的念头也就产生了。在幼儿认识图形时,让他们先试着“折一折”(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 折成2个小三角形,把一个圆形折成2个半圆形等)、“剪一剪”( 把长方形剪成圆形, 把圆形剪成2个半圆形等)、“拼一拼”( 把2个半圆形拼成一个圆形,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等) 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分辨多种图形,开拓思路,这样尝试性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尝到了成功的乐趣。

(六)在家庭中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老师可以做到,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要求教师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那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江苏省扬中市文化新村幼儿园)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122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