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萍
幼儿教育的飞速发展促使每个园所必须对自身的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园一品特色兴园』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特色建设也成为了近年来提升办园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地方文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至完美』如何在特色建设之路上稳步行走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拓展视野 兼容并蓄
特色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挖掘和发现地方文化教育资源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课程体系的逐步建构,放宽地方特色文化内容的视界是找到更多教育资源整合点的重要途径。从传统特色文化中汲取精华,寻找具有一定社会存在价值的特色文化,找到它们的精气神,把优秀的特色文化作为传承和发展的导向标,不抱残守缺,在保持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和连续性的同时,不断融合和创新,让幼儿接受多元化的文化养分,才能更好地把特色文化建设做细做精。
“挖掘本土地方资源,传承家乡特色文化”是我们特色建设的目标,《儿童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教学研究》是立项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两者的研究思路是一致的。只有做到以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助力互推,理性反思课程与特色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文化与传承的关系,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善特色,在文化的继承中累积底蕴,站在儿童发展与园所发展的维度,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特色和文化的交融。
二科学统筹 分解目
1.理念引领 核心导向
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和核心,是特色建设工作中当之无愧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园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风格,影响着幼儿园文化与精神的培育。在幼儿园特色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一系列制度和规划,用来保证特色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包括:中长期目标、三年规划、近期规划、特色教学师资培训制度、新教师园所文化培训制度、特色建设开展保障制度等,做到规划合理、计划详尽、方案细致、活动有序、效果突出。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把握好大方向,关注好小细节,提前做好相关预案,制定好活动方案,布置好具体工作,落实好具体责任人。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敷衍塞责,应该用积极的行动和向上的情绪来影响和感染教师,用充满正能量的核心价值观来调动教师创建特色幼儿园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投身特色建设工作的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并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才能保证特色建设的顺利实施。
2.骨干牵头 以点带面
骨干教师是一所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发挥骨干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特色建设,是走出一条特色建设成功之路的重要保障。根据前几年探索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我们成立了“特色环境工作组”和“特色课程工作组”,由园长担任总组长,特长教师和业务园长担任小组长,成员分别由有美术特长的教师和教研组长、教学能手、教学骨干组成,每学期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组织、安排、落实特色建设的相关工作。“特色环境工作组”要结合特色课程内容,负责全园或者年级组中有关特色展示一类的创意设计,做到环境烘托,锦上添花;公共环境的整体创设和班级环境的具体指导,做到特色为本,创意无限。“特色课程工作组”要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做好每次活动的前、中、后审议,确保教学活动质量,做到课程有特色,落实有措施,教师有成长,幼儿有发展,社会有影响。
3.人人参与 强化意识
教师是立园之基、兴园之本、强园之源,也是推动幼儿园特色建设的根本保证。我们对老师采用分层、分类培训模式,进行“书卷型教师”“特长型教师”培养。把教师培养作为幼儿园特色建设的一部分,以个人阅读、年级组阅读、全园分享阅读等形式,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通过书香陶冶,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品位,也使得幼儿园的特色建设处处呈现文化的意境。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爱好特长,对教师进行个性化的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与特长培养相关的教学理论,开展剪纸、刺绣、编织等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特色教育能力。同时,充分挖掘园内教育资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提高人人参与特色建设的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组、教研组活动,组织各类竞赛、评比,凝聚教师的心力与智慧,凝聚教师关注幼儿园发展、参与幼儿园活动、致力特色建设的团队精神,使教师队伍朝着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持续发展。
三、脚踏实地 传承创新
1.氛围营造 美中求实
幼儿园特色的内涵和核心就是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和精神,任何幼儿园在特色创建过程中,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围绕创建主题精心打造幼儿园文化,凝练园所精神所彰显出来的激励功能。目前我们所营造的“荷——和”文化氛围契合了我们的地方特色文化主题,为传承家乡文化做了一个精神上的整合点。从园所大环境到班级小环境,我们力求呈现给大家的是能够彰显特色的文化氛围,更追求一种能够激发孩子对家乡文化的热爱,让孩子获得发展的教育功能。来自于大自然的各种材料——农作物、种子、蔬果;来自于民间的各种工艺——刺绣、竹编、钩花等等,都是我们创设特色环境的最佳资源,生自于乡野,取之于自然,源自于民间,用之于教育,貌似平淡无奇,不能先声夺人,但是不浮不躁,淡泊温和,实在有效,恰恰是我们追求的文化目标。
2.弃弊扬新 建构课程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式从“自上而下”转变为“自下而上”,课程立足点越来越倾向儿童,课程管理日趋多元化、自主化,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对于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价值逐步形成共识。从“九五”到“十一五”,我们一直致力于园本特色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先后开展了省级《早期阅读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园科学教育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等课题的实践研究,总结积累了很多关于特色文化传承的课题研究经验。目前,我们已经成功立项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儿童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教学研究》,立足“儿童文化视角”,以“幼儿园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教学”为基点,选择幼儿身在其中的地方文化资源,以回归幼儿世界为价值引领,将地方文化和主题课程有机整合,融入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社会活动中,把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作为儿童文化和地方文化水乳交融的良好纽带,让具有教育价值的地方文化元素成为特色园本课程构建的有效资源,实现地方文化与课程文化的有机融合,还幼儿快乐、本真、健康、和谐的童年。endprint
特色课程建构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内容的挖掘整理,几年来,我们对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作了多次的梳理整合,把课程内容基本分成“民风民俗”、“民谣俚语”、“民间游戏”、“民间工艺”四个组成部分,再细化每部分的涵盖内容,“民风民俗”中包含“传统节日”、“时令节气”、“民间小吃”、“民俗用品”、“农耕工具”等;“民谣俚语”中包含“常熟童谣”、“歇后语”、“民间传说”等;“民间游戏”中包含“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角色游戏”;“民间工艺”中包含“传统手工”(竹编、钩花、刺绣、花边)和“传统小吃制作”(做青团、包粽子、摊面衣、蒸年糕、做汤圆、做米团)等,计划和内容的不断细化,保证了课程目标的实施,而课程的审议则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和课程建构的成熟性,突破了原有的地方文化教育模式,站立在儿童文化的视角,使儿童文化精神借助地方文化这一教育载体,通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完成文化与文化的对接,实现对文化的自觉和自识。
园本特色文化课程的不断深入,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孩子从多元的文化课程中摄取养料,把富有地方特点的美好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地方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旧貌新颜、传统艺术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家乡人民用聪明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激发了学习动力,唤醒了探索欲望,获得了教学灵感,成就了共同发展。
3.特研相依 互融互合
特色建设需要不断积累和不断反思,更需要教科研的强力助推,在特色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依托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儿童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教学研究》,深入挖掘家乡地方文化中的优势资源,再实践、再思索,拓展课题内涵外延,做到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特色建设。如:“家乡文化节”是幼儿园特色建设的主题系列活动之一。我们首先根据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然后结合各年级组的特色课程计划,听取课题小组的意见,细化活动的各个环节,最后制定出相关主题活动方案。如:小班、大班年级组的“风筝节”系列活动,主要从社会性着手,邀请传统民间工艺传承人来园给小朋友现场制作风筝,激发了孩子对传统工艺的浓厚兴趣;中班年级组的“茶文化”系列活动,侧重于幼儿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如采摘活动、茶艺表演以及整合于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让孩子对山清水秀的家乡平添一份无法割舍的柔情。这些教学活动都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开发、创编或者改编,这个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特色教学能力。同时也为如何将地方文化中蕴含的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丰富地方文化教育的内涵,提供和积累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大大提升了教师参与特色建设和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特色主题活动过程的细化和优化使教育目标得到了有效整合和落实,也使特色建设和课题研究的结合更为紧密。
4.家园联动 资源共享
地方文化内容深厚,历史久远,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习俗不同,靠幼儿园单方面渗透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因此,我们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家长资源的挖掘利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连续开展的“家长助教,走进课堂”系列活动就是整合家长资源,丰富特色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上课的这些家长的职业背景(教师、警察、医生、武术爱好者、民间工艺传承者等)、学历、籍贯等各不相同,教学内容涵盖民间工艺、传统习俗、传统中医、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为我们拓展特色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特色课程体系,优化特色课题研究,推进特色建设进程,彰显特色内涵,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是实现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四平心静气 山长水
1.发蒙解惑 尊重个体
特色建设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激进的想法和行为。因此,幼儿园应该以幼儿身心特点发展为原则组织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我们解读幼儿园特色建设,首先,要关注的是幼儿本身,要以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前提,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整体的、启蒙的、广泛的教育,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幼儿学习某些技能或者片面强调某方面的知识。所以,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对特色课程计划的执行力,克服随意性,但是也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更多地要让教师不做特色课程的被动消费者,而要给他们更多选择的空间,只要内容是恰当的,适合幼儿发展的,就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2.细水长流 静中求活
特色建设要出成绩出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幼儿园多年来所积累的经验、资源、理念、关系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逐步形成适合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幼儿园发展的一整套运作系统和管理方案。所以,我们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急躁更不浮躁,用平常心做平凡事,滴滴涓流汇成海,只有做到细水长流,才能让特色之水永不枯竭。
站在家乡厚重文化底蕴的肩膀上,放眼而望,那些古朴的、鲜活的文化印记;那些希望的、执着的追索步履,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让我们在这暖日和风里,尽情呼吸家乡文化散发的苍翠气息,感受世上万物的生生不息,这正是地方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也是我们行走在特色建设之路上的精神源泉。
(江苏省常熟市昆承小学幼儿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