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年龄小、部小肌肉群发展不够完善、知识经验缺乏、想象力弱,因此绘画有一定困难。这让很多小班幼儿老师产生误区:小班孩子根本不会画画,只能进行涂色活动,她们不知道正是这些乱的线条、乱的点或乱的色块,体现了他们对世界的梦想和认识,甚至是他们日后在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有效地利用我们本镇的民俗文化资源来组织小班幼儿美术活动,能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让他们在有趣的绘画活动中感受到绘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一、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尝试多样的美术形式
小班孩子刚入园,对于新环境还不是很熟悉,难免有紧张的情绪。教师应努力给孩子创设宽松、自主而又丰富的整体环境,在班级内除师生共同布置良好的墙饰环境外,同时为幼儿设置多种可供选择的活动区域,如:青花瓷区、毛线粘贴画区、布贴画区、泥工区、剪纸区等,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使他们能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游戏、创造,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培养美术情趣。例如:小班上学期的美术活动《好吃的糖果》,老师交代好活动的要求后,可让幼儿自主选择去哪一个区,用自己的创作方式表现好吃的糖果,这样孩子们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又如在小班的角色区《甜蜜屋》的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分别扮演工作人员(服务员和点心师)的角色,进入甜蜜屋。角色区相对于其他区域,自由度更大,孩子们可以通过简短的招呼或交流,有意识、有目的地完成一些美术活动。糖果卖光了,工作人员会自己动手制作糖果、糖纸等包装后进行买卖。就这样,通过一次次活动的开展,他们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慢慢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类似的美工活动了。
二、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投入美术活动
目前, 中国教育提出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等口号。但现实中存在很多过分偏重认知,忽略情感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教师较注重技能的培养,如注意物体的外部形状等;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也仅以“像不像”为惟一标准。这样,幼儿在绘画时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抑制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扼杀了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所以,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典型的场景,激发孩子的情绪,把情感和认知结合起来,以发展幼儿的个性、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
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在软软的靠垫上,随着音乐展开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长了翅膀,它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一起游戏,小眼睛飞到了……看到了……又和谁在一起……孩子们还把自己的作品用儿歌说一说:小眼睛变变,变成了热气球的世界;小眼睛变变,变出小刺猬的乐园;小眼睛变变,讲述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从幼儿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创作出丰富的作品。
三、让幼儿在本土文化的课题中培养美术技能
《新纲要》指出:“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我们班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古镇——同里,这里不但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也是品尝美食的好去处。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弱,只会画一些简单的图形,为了让幼儿充分利用同里的小吃为模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特色小吃。我们利用节假日请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参观同里的明清街,真实地感受并品尝甜甜的退思饼、酥酥的袜底酥、糯糯的橘红糕等等。例如:美术活动《我喜欢的同里小吃》,圆形、椭圆形是相对小班幼儿来说比较简单的,孩子们也能基本把握好。面对有点小缺口的袜底酥,小朋友都能自豪地说是因为它太香了,所以忍不住咬了一口,多么富有童真的话语,这时您还能忍心再批评他吗?我想在活动中只要他们感兴趣了并动手创作了,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不是吗?
四、合理评价幼儿的作品,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舍弃“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不能再用“像不像” 等语句来评价。因此,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我们给幼儿讲述、解释的机会,大家都来参与讨论,使幼儿知道自己“哪些地方画的很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老师也要坚持幼儿的作品与表现形式无“好与坏”、“对与错”之分的原则。粗看幼儿的绘画作品,会觉得散漫、杂乱,甚至还十分荒诞、离奇,但若细细品味、揣摩,幼儿的每幅作品都不失造型艺术的特征,都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幼儿的每幅作品都是他们思想、情感的流露,成人应耐心地去倾听和了解。同时教师还要发现孩子进步的地方,及时表扬与鼓励,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美术兴趣的培养,关键是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和更新,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树立整体观、发展观、个体差异观,把儿童看成是发展中的个体,是学习中的主体,有效地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激发他们美术活动的兴趣,发挥幼儿的潜能和个体,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想象的翅膀和创造力的一代新人,使绘画在孩子的发展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