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梅
乡土材料是乡土资源中最常见、最实惠,也是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自然资源。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以说,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设丰富的物质操作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发展,成了当前我们每一位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深思的问题。我园处于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友、和鱼虫玩耍,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演绎幼儿自己的创造才能。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因地制宜,挖掘农村资源中的乡土材料,并让各种富有鲜明特点的乡土材料,在大班幼儿的区角活动中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一、乡土材料在科学区中的投放与运用
在科学区域中,乡土材料应该突破以往的观赏价值,更多的是要把教育价值融入其中。基于这种理念的产生,我把大班的科学区域分化成了“自然角”和“科学探索区”。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尝试,其中包括种植和饲养活动。
在种植活动中,师生一起动手,种上了各种种子和秧苗等,经常组织幼儿去浇水、拔草、松土、施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为了使幼儿通过种植活动获得更多的自然知识,我们还在种植方法上翻花样。如把同种植物分别种在水里、泥土里,让幼儿观察其不同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又如投放两盆植物苗,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阳台上,一盆放在阴凉的卫生间,让幼儿观察两盆植物不同的长势,从而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亲身参与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还通过观察懂得种子之间的差别、花的叶子有很多的形状、植物是先开花还是先结果等许多自然科学常识,粗浅地了解种子、幼苗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等等。
在饲养活动中,我们养过小蝌蚪、小乌龟、泥鳅、龙虾、小金鱼等,这些小动物有的是小朋友家里带来的,有的则是家长带着孩子去小河边捉来的。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使幼儿更进一步接近动物,与小动物建立起友好的感情和行为。而这些农村常见的小动物,也常常给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小金鱼睡觉的时候怎么一直睁着眼睛?龙虾的大钳子有什么本领……于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孩子们会三三两两地问老师、问同伴,回家后还问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一次,为了解决“鱼儿为什么会游泳”的问题,我与孩子们一起做了个实验,把一条鱼的胸鳍、背鳍和尾巴粘住,使它们不能动,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没有胸鳍、背鳍和尾巴的鱼顿时在水中失去了平衡,只能摆动,不会游。而另外几条鱼却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孩子们明白了,原来鱼儿是靠胸鳍、背鳍和尾巴来游动的。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激发了兴趣,懂得了道理。
二、乡土材料在美工区中的投放与运用
品种繁多、形态各异的乡土材料,更是适合孩子们来动手进行艺术创造活动。而我在美工区所提供的乡土材料注重了材料的原始性,体现了内容的挑战性,让孩子们在美工区尽情地表现表达,大胆地想象、创造。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有灰色的芋艿、紫色的茄子、红色与青色的辣椒、绿色的青菜等。这些颜色、形状各不同的蔬菜正是孩子们进行创造的最丰富的原材料。经过孩子的观察想象,它们变成了孩子眼中特有的、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力的物体。如:有的孩子把辣椒想象成了青蛙、把芋艿想象成了刺猬、把白萝卜想象成了白老鼠与小猪、把扁豆想象成了小船等等。同时,在孩子善于想象的基础上,我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让他们与材料进行互动。如:垫板、牙签、橡皮泥、火柴、即时贴等,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如何使用工具与辅助材料将蔬菜制作成各种有趣的造型。如:孩子们会在胖胖的芋艿背上“刺”上一些牙签,并把火柴插在芋艿的“肚子”下面当作是脚,最后用即时贴粘上眼睛、嘴巴,一只活灵活现的“芋艿”小刺猬就这样诞生了。
另外,乡土材料的再次利用还可以充分挖掘“家长”这一群体。比如: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幼儿园的“秋季粘贴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采用自家田里丰收的各种种子,为玻璃瓶子穿上漂亮时尚的“种子衣服”,并带到幼儿园进行展览、评比活动。有的把瓶子变成了韭菜娃娃,有的为瓶子穿上了玉米粒衣服……我还把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投放在美工区,引导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灵感,自信地完成美工作品。
三、乡土材料在游戏区域中的投放与运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除了在室内组织开展的与各学科相联系的区域外,还有一种室外的开放形式是很受孩子们欢迎的,我就把室外开展的区域活动称为“游戏区”。农村幼儿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存在于他们的周围,是孩子们的欢乐源泉。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活动场所,作为农村的幼儿教师,我们要尽力去挖掘大自然所赋予的优势,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走向自然,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养料”。
例如:农村特有的“茅草地”就成为了农村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的天然场所,它柔软、舒适、安全,既不要高投入,又能帮助我们解决孩子多、场地小的矛盾。因此,“亲亲茅草地”的系列户外游戏活动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孩子们喜欢在茅草地上躺一躺、滚一滚、爬一爬,赤脚踩在茅草地上,享受微风、空气、小草的抚摸;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在草地上捉小昆虫、翻跟斗、跳皮筋、丢手绢、放风筝、捉迷藏……这种绝对自由、无拘无束的游戏令孩子们很满足。春天,孩子们喜欢趴在柔软的草地上,用小脸蛋和毛乎乎的草地亲一亲,说说悄悄话;夏天,孩子们坐在树荫下的茅草地上倾听蝉鸣;秋收我会带领孩子们在草地上捡拾落叶;冬天,那漫天飞舞的瑞雪,给茫茫草地盖上了一条厚厚的白被子,这幅景色让孩子们陶醉。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孩子和老师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乡土材料的另一大功能就是可以经过老师的巧手,来为孩子们创造独特的教玩具。因为,玩具是孩子的亲密伴侣,是幼儿参加游戏的物质基础。农村特有的稻绳、球、竹圈、柳条圈、木棍、沙包、麦秆等废旧物,洗净消毒后,稍加装饰就可以做成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例如:引导幼儿用麦秆当游戏棒、吹泡泡、做哨子等,我还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用麦秆做材料的巧手角。又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孩子用稻草编辫子、搓绳子、做稻草人或玩跳绳、跨跳等游戏。还可以将大纸箱制作成活动汽车、坦克,小纸箱加工成了纸盒积木,厚纸板做成了开发智力的插接玩具等等。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友好合作、一物多玩,尽情享受乡土材料带来的运动快乐!
四、乡土材料在角色区域中的投放与运用
我根据农村幼儿园的条件与大班幼儿的实际需要,在班级的阳台上开设了有农村特色的角色区角活动——蟹市,其次考虑到我们家乡是养蟹之乡,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在大班开展了“太湖蟹”主题活动,在主题开展中我们结合主题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区域环境,将整个活动室创设为一个太湖养蟹场,有蟹苗交易市场、养蟹培植基地、螃蟹交易市场等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资源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在“蟹市”游戏中,孩子们能互相商量着如何摆放摊位、分配角色,并自制交易使用的钞票等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游戏结束后的调查、评价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介绍了自己在“蟹市”中的见闻与游戏方法,并强烈要求老师以后能经常开展“蟹市”活动。
乡土材料的可用之处不仅仅在于此,在大班幼儿的语言区、数学区、生活区以及班级的主题环境布置中,同样也能让乡土材料发挥出它特有的功效。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开展活动区活动,为幼儿提供自主的环境,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由情境。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