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家长

深“挖”一尺,让思想流出泉水

家长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学术归档 最新发布 模块sitemap 名妆网 法律咨询 聚返吧 英语巴士网 伯小乐 网商动力

深“挖”一尺,让思想流出泉水

张家玲

我们阅读同学的记叙文,常会惊叹于作者对于生活敏锐而深刻的思考和认知,称赞说“这是有深度的写作”,或者“有独到的见地”,这是因为叙事的文字里流淌著作者思想的泉水,于是文字不再浮于情节的表面而有了生机。这是情节叙述过程中对事情追问的力量。追问引发思考,让文字有了重量。

但是浅尝辄止却是我们不少同学作文写作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还记得那幅著名的漫画,画中的主人公挖了许多口并,希望找到水源,可是一次次都没有成功,只得扛起锹失望地放弃。殊不知在众多的井中,许多只要再多挖一锹,那口井就会喷涌出不绝的泉水。许多浅尝辄止的记叙文往往不缺“挖井”的精彩,缺的就是最后挖透土层的那一锹。这,就是叙事中的浅尝辄止。

记叙文写作中的浅尝辄止不仅不利于作者通过写作对生活进行再认识,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它使作者错失了生活在具体的事件中所给予的智慧与感动;它还不利于读者在阅读中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它让人无法获得阅读的美感和启迪。

那么,记叙文写作中如何避免浅尝辄止的毛病呢?下面以一位同学写作记叙文《好奇>的经过来说说怎样“深挖”作文素材的价值,升格作文的主题。

[失误原文]

好奇

刘照

生活中的奥秘有很多,我们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就能时时发现生活的奥秘。但是,有时候发现的结果却未必是我们想要的。(开篇即点题,并能设置悬念。引出事件的叙述。)

小时候,我们在吃了黄爷爷许多又红又甜的大苹果之后,总是莫名其妙地产生一个怪念头:那些挂在枝头上的青苹果一定比红的更好吃!要不然,他咋总舍不得摘下来给我们吃呢,这个念头像个小精灵,时时撩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坐立不安,还无端地把那青苹果和《西游记》里吃的人参果联系起来。(对“我们”心理的描写真实并充满趣味,可见作者并不缺敏锐的知觉和想象力。)

为了尝一回音苹果,我约几个小伙伴从围墙上翻了进来。那青苹果青翠欲滴,在微风中摇头晃脑。小峰摘下一个就要吃,我马上制止他,示意出去后再慢慢品尝。我们各摘了七八个时,被黄爷爷发现了。(用词生动,“摇头晃脑”形象地写出“我们”眼中青苹果的憨态与可爱。可见作者并不缺细致的生活观察与细腻的写作文笔。)

他看着那刚被拧下来的青苹果,惋惜得直叫,还说:“你们,你们——说这,说这一”我是听不懂他说的话,更不懂得他的具体意思,大概是生气了吧。就这样,他背着手踱步,重复着这个话。过了一会儿,他不走了,也不说了,只是看着我们,不断地摇头,点头…真是的,不就是几个——噢,不,几十个青苹果还真是蛮多的。(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极力刻画人物,颇为生动。可见作者并不缺人物描写的经验。)

我们逃也似的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就是一大口。“呸,呸——”又立刻一下子吐了出来,太难吃了。原来青苹果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唉,并不像人参果,真是不值得啊。虽说满足了好奇心,但却落了一个贼的印象,青苹果可真不好吃。不过,我到底还是尝到了青苹果的滋味,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事情的叙述过程完整,结果交代得很清楚。并且照应了文章开头,首尾呼应。可见作者并不缺记叙文写作的叙事能力。但是,这样的结果好吗?合适吗?)

看来,好奇害死猫还真有道理,好奇心未必有好收获啊。自那以后,我对什么事都充满新奇感。感谢这次“青苹果事件”,是它给了我一种特有的经验——凡事都感到新奇,都要亲自去探个根底。(文末点题,想提炼作文主题,提升作文认知的层次。可见作者并不缺对写作规律和素材处理方法的认知。但是,主题的提炼是否恰当、合适?)

[失误探究]

这篇作文叙述了因好奇心而引起的一次偷青苹果的事情,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首先,文章思路清晰,叙事完整。从开始的引入与铺垫,到“偷青苹果”事件的叙述、总结,环环相扣,并能首尾扣题呼应,使文脉贯通。成为整体。其次,文中叙事能够抓住重点,着重叙述了“偷”的过程。描写颇为出彩。如写青苹果的“摇头晃脑”。寥寥数语,传神地写出了苹果在“我们”眼中的可爱,表现出“我们”想品尝的急切心情;又如写黄爷爷发现“我们”后的言语和动作,生动、细腻。第三,能够有对素材深入思考的意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没有在事情叙写完结后就立刻收尾结束,而是进行了思考:“自那以后。我对什么事都充满新奇感。感谢这次“青苹果事件”,是它给了我一种特有的经验——凡事都感到新奇,都要素自去探个根底。”但是。主要问题却也是出在这一点上,作者思考的意识并没有真正转变为有效的思考行动,因为他犯了浅尝辄止的错误,他的思考是浅层次的表面化思考。

浅尝辄止在作文写作当中,通常表现为就事论事,叙事总是流连于表面的热闹,简单的情节几乎就是作文的全部,作者不能够静下心来在事情的展开过程和结局中去感悟生活内在的温度和厚重。简单点说,就是浅尝辄止的记叙文写作对作文素材缺乏思考与分析,作文主题肤浅甚至缺失。这样的作文自然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好奇》的失误因此也就非常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一、作文主题缺乏提炼,就事论事,浅尝辄止。文中作者反思素材,得出的感悟是:“原来青苹果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唉,并不像人参果,真是不值得啊,虽说满足了好奇心,但却落了一个贼的印象,青苹果可真不好吃。”始终都纠缠在“青苹果的味道”上。浅尝辄止,忽视了对事件中更有价值的东西的发掘。其实,只要多对事件的发展进行追问,我们就会得到真相。比如:黄爷爷为什么不送给我们青苹果?我们的好奇心带给我们的仅仅是青苹果的酸涩?循着内容,我们可以不难体悟出青苹果背后的东西:黄爷爷的善良、朴质。好奇心帮助我们发现了美的事物——这一主题是多么深刻且能打动人!

二、作文主题的挖掘忽视了事件中的重要元素,甚至游离于情节内容之外。一是提炼主题时,只见青苹果却无视黄爷爷,所以只品出青苹果的酸涩却不能感受黄爷爷的善良、质朴,这是典型的浅尝辄止;二是文末的感悟(“凡事都感到新奇,都要亲自去探个根底”)脱离叙事内容似套话,如同万全油一样,可以“涂抹”在任何事物上;甚至更有莫名其妙、无关主题的插科打诨:“好奇害死猫还真有道理,好奇心未必有好收获啊。”

所以,扣住作文内容,通过追问,深挖叙事要素与情节,是这篇作文升格的关键。

[升格展示]

好奇

刘照

生活中的奥秘有很多,我们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就能时时发现生活的奥秘。但是,有时候发现的结果却未必是我们最初想要的。不过,我们得到的往往比我们一开始时想要的要多。(篇首点题,留有更大的悬念。)

小时候,我们在吃了黄爷爷许多又红又甜的大苹果之后。总是莫名地产生一个怪念头:那些挂在枝头上的青苹果一定比红的更好吃!要不然,他咋总舍不得摘下来给我们吃呢?这个念头像个小精灵,时时撩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坐立不安,还无端地把那青苹果和《西游记》里的人参果联系起来。于是,再吃红苹果时就觉得不那么甜也不那么香了,甚至,心里还有了一点点的埋怨:黄爷爷竟然不给我们几个人参果吃(这里的描写为后文认知的转变和深入做了必要的铺垫,并形成对比,可以突出“好奇”带给我们的收获。)

为了尝一回青苹果,我约了几个小伙伴从围墙上翻了进来。呀!那青苹果青翠欲滴,从稠密的枝叶间一簇簇地露出来,正在微风中摇头晃脑。好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人参娃娃。“人参果啊,人参果!“真像!”“一定很好吃!”我们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着。灵巧的小峰抢先攀上虬曲伸展的树枝,伸手摘下一个青苹果,张口就要吃。我连忙制止他:“等会儿,别学猪八戒!”伸手往外指,示意他出去后再慢慢品尝,“细品才能吃出味道,不能这样就囫囵了。不料。我们各摘了七八个时。被黄爷爷发现了。

他看着那些被拧下来的青苹果,惋惜得直“喷——喷——”,还说:“你们,你们——说这,说这——”我是听不懂他说的话,更不懂得他的具体意思,大概是生气了吧,但却吓到了我们。只见他背着手任那棵苹果树前步重复着这个话,却并不骂我们。过了一会儿,他不走了,也不说了,只是怔怔地看着我们,好像从我们身上看到了什么,若有所思地摇头,又点点头,然后又怔怔地望向树……真是的,不就是几个——嗔,不,几十个青苹果还真是蛮多的。

我们却趁机逃也似的跑回各自的家,进了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仅剩的一个青苹果,上去就是一大口。”呸,呸——”又立刻一下子吐了出来,太难吃了。原来青苹果的味道就是这样的,唉,并不像人参果。这时。我似乎知道了黄大爷为什么只送给我们红苹果,刚才又为什么会那样。(情节叙述更注重了细节的刻画,不仅突出了人物,还增添了真实感。)

正一个人懊悔着,却听见屋外有人说话:“刘老师,这些个苹果给小照!”却是黄爷爷的声音,“那哪成?总是吃您的。”爸爸说。“没事,没事!刚摘得的红果子,甜。我也吃不了那么多。再给别院的送一些。““那。谢谢,谢谢!”(补充再送苹果的情节,与前文照应,和我们的行为形成对比。进一步突出人物的善盘。)

我到底还是尝到了青苹果的滋味,满足了好奇心,可我却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羞愧的我恨恨地再咬向青苹果,却似乎不再那么酸涩,竟有丝丝的黄爷爷说的甜沁入嘴里,渗进心肺。我想,我品到的可不只是青苹果的滋味呢!我忍不住跑出屋子:“黄爷爷,对不起......”

却见黄爷爷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了微笑。(点题巧妙。言不尽而意更幽,一切都在不言中。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发现了什么?青苹果的滋味?“可不只是青苹果的滋味”,或许还有自己成长的味道。)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212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