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在窗外
洪烛
一
信手关闭青藤缠绕的窗,屋顶下面,是属于我的一个夜晚。外面的街道不时有车辆驶过,一束雪亮的灯光在拐弯时斜射进室内,使本已为我所默诵的天花板变化莫测,宛若磷光闪烁的海面。
在这座城市里,黑夜被众多孤立的房间所分割,演绎着迥然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方格里面,都有一个夜晚;每一块屋顶下面,都有一块天空。拧亮电灯,我在这恒星照耀的天幕下,心平气和地耕耘黑色的土壤。我的夜晚是朴素的,却有孤独作为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好在想家的箭镞向来不受限制,游思于斗室之内,屋顶和地板的距离,也就等同于天空和地面的距离,足以驯养回忆的鸟群,放飞幻想的风筝。从白昼中脱身而出,反手关门,很庆幸在苍茫大地有一块属于我的屋顶,而在屋顶下面,又有一个与别人的梦格格不入的自己的夜晚。
在雨季,聆听着铁皮屋檐被无形的手指滴滴答答地弹响,能感觉到自己的床逐渐漂浮起来,每个梦都是一座花团锦簇的岛屿。有时,也会梦见一两只羽毛绚丽的夜鸟栖息于梁柱上,好奇地嘀咕着,不时窥视我的动作和表情。我总是屏住呼吸,生怕一伸手,就把这初来乍到的夏天惊飞。
我井井有条地安排着夜晚,小心翼翼地布置着梦境。在这样的时候,才能最好地面对自己,叙述并且倾听。即使某一个夜晚,突如其来的飓风把这个世界所有的屋顶席卷而去,裸露出千姿百态的梦境,我也不会畏惧风雨。因为一种包裹在我之外的美好的孤独,已构筑成一层看不见的屋顶,一片另外的天空。
总是在星星躲进云层的夜晚,我格外怀念那些闪逝在漫长旅途中的微笑,那些使另一座天空变得拥挤和温暖的美好的泡沫。它们曾像空气或朴素的植物,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而又一直忽略的部分。在这样的时刻,我为自己白天的疏忽而愧疚,更为这种愧疚使它们愈加温馨和清晰而欣慰。就像纤细的火柴使整座森林恢复了明朗,当我联想到某些已经遗忘或尚未知晓的角落,有众多的心灵对我怀有善意和友爱。
经过每一个交叉路口,我都要撒下一颗花种。对于每一缕曾给予我痛苦或欢乐的风,我都要摇曳着永不褪色的怀念。就像树叶在所有季节伸出明亮的手掌,我精心收集来自天空的雨滴,或者月亮从屋顶升起时的反光。旅行,我记不清多少次果断而不无遗憾地选择道路,但小憩在风景如画的地方时,我激动地计算着那些宝石般熠熠闪光的颗粒,并因之而忘却了孤独,忘却了流云偶尔投在地面的微弱的阴影。
有太阳的中午,我的列车轰鸣着驶过乡村。已是收获季节,人们在金黄的麦田挥汗如雨,像籽粒饱满的庄稼在风中沙沙作响。我凝视着那些潮湿的旗帜,以最简单的动作证明自己,凝视着土地走向天空缓慢而完美的过程,宛若一面镜子,震惊于另一面镜子里的图案。鸟群叽叽喳喳地低掠过收割后的田野,像五颜六色的泡沫随风飘散,使任何朴实的画面生动起来。我知道那关切地目送我远去的,是一轮即将盛放的夕阳。
我临窗而坐,长久地感激并怀念那些镰刀所传递的新月的光芒。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6年1期)
名师导读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作者将目光投向窗外,目睹了一个赏心悦目的宁静之夜。夜是朴素的,也是灵动的,临窗而坐,美不胜收。在写法上,本文巧用修辞,彰显了语言之美,更描绘出了窗外风景之美,令人回味无穷。比如,灯光斜射进室内,就像磷光闪烁的海面铺在天花板上;比如,屏住呼吸,生怕惊吓了夏天;比如,人们在麦田里挥汗如雨,就像颗粒饱满的庄稼;比如,鸟群像泡沫一般随风飘散。
(黄书满)
信任
鲍尔吉·原野
去年夏天,我在川西的康定城游历,这里是“康定溜溜的城呀”的属地。街上倒没有什么好看。这里时兴拆旧建筑盖新楼,缺少“溜溜”之时的风情,而店铺里有好玩的东西。
一是康巴汉子的礼帽,两头掀起,扣在随便什么男人的脑袋上都有几分像英雄。问好价,我付钱,又给老板15元快递费,请他帮我寄给我的外甥。
小老板有点窘迫,或者说,这种信任让他有一些忸怩,如同考验。边上几个人起哄,说“不要把钱私吞了”。他很恼火,瞪这些人,又对我笑,说:“你相信我?”
我看他清澈的眼睛,说,“怎么会不相信?”
他脸红了,四处看,好像成了人物。接着,他抓过一张纸,要把自己的铺号、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留给我。我说不用。
他大声说:“会,我一定会寄到。”
说着,我和山西作家吕新离开这里,继续看街景。可我们迷路了,又转到这家店铺门口。小老板见我们,跑出门,说:“我马上就去邮局,刚才有事耽搁了,不好意思。”我们说:“不是这个意思,转回来了。”
我们转到另一条街,见小老板趴在一个案子上写什么,边上放着绛红的呢帽。他见到我们更为吃惊,说:“前边就是邮局,你写的字我有些不认识,请人念一遍,抄下。”我和吕新颇不自在,想说“我们并没有跟踪你、监视你,巧遇而已”,但说不出口。吕新小声对我说:“咱俩看上去很阴险。”
过了十多天,我继续在川西游历,接到外甥电话,说他收到了帽子。接电话时,脑海浮现小老板的脸,十分真切。
在康定城,我还买了一尊木雕,一只玛瑙嘴的大烟枪,准备分送不同的人。我把钱、快递费和地址交给各位老板,包括一位面相诡异的老板,请他们帮我寄出。后来,东西都到了。
回想起来,这三位老板当时都显惊讶,或者说对别人的信任有一些意外。
我心里有数。信任一个人,其实没什么理由,不需要和所谓陌生人认识多久,也不需要研究他们的长相、学历和口音。
我是这笔买卖的受惠者,买了东西又有人帮你寄走。而他们——帮我寄东西的老板,对我心存好感,就像我给他们每人胸前戴了一朵大红花。
信任一个人,就好像说你突然发现了一个好人。而他反过来觉得你好。
(选自《扬子晚报》2016年6月3日)
名师导读
本文以“信任”为话题,记叙了旅游途中的小事,突显了人性之美。虽然与小老板并不熟悉,但信任在彼此之间架起了友善的桥梁。与人交往,先信任别人,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而信任会让人间开满鲜花。在写法上,本文平铺直叙,从身边小事入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与人为善,诚信以待,生活将变得越来越美好。
(黄书满)
木格窗下挂一阕心事
李汉荣
它从我父亲的手温中和脚印里,从父亲顺口说的一句农谚里,启程了。
不需要搜索枯肠,腹稿是早已打好的。它一边走一边想,必须把一些心事放在高一点的地方。
倒不是自己有多重要。地上有那么多苗苗草草枝枝叶叶藤藤蔓蔓,自己呢,小小的自己一点也不重要。可是,很不重要的人也会有很重要的心事。何况它的心里,装的并不都是自己的事,是春天的事,夏天的事,秋天的事。说重一点,是千年万载的事。
这样想着,它就沿一排篱笆慢慢走。在篱笆上玩耍的牵牛藤叶挽留它停下来歇歇,说能否今晚互换杯盏,尝尝对方烹调的甘露。这个当然可以。它停下来,与牵牛藤叶握了手,碰了杯,饮了对方斟来的甘露。它没有留宿,继续赶路。它念叨着:一定要把一些心事放在高一点的地方。
篱笆那边,在杜甫与邻翁曾经对饮的地方,一些还没有长高,还没有力气握起扫帚的扫帚秧,亲热地伏在它臂弯,劝它住下来好好玩,等秋天来了,一起热热闹闹打扫秋天。呵呵,我还得赶路,若是蜷在这里玩下去,秋天空荡荡的,拿着扫帚打扫什么呢?它念叨着,一定要把一些心事放在高一点的地方。
走着,走着,它快挨着院场里我妈的晾衣绳了——麻绳,灰白色的;棕绳,深棕色的。绳子并排绷了四五根,绷着的全是妈的心事,晾晒的全是思念,有被子、打补丁的衣服、孩子的尿布。它闻到了人世的味道。真好闻。尿布隐约的气息,它却闻得真切。它深吸了两口。它兴奋了,一用劲儿,触须挨着绳子,它赶紧缠绕了几圈儿,拧紧螺丝,在绳子上绾一个小结,站稳,然后继续走,走,走。它看见绷晾衣绳的那棵槐树附近的墙上,是一扇木格花窗。
它念叨着,一定要把一些心事放在高一点的地方。
走了大约有几千首唐诗那么远的路,那天中午,出来晾衣服的我妈看到了,菜园里挖葱的我爹看到了,屋檐下燕窝里的燕子夫妻看到了,房前屋后溜达的黑猫看到了,放学回来的我看到了,木格花窗里梳头的妹妹,推开窗一眼就看到了。两个葫芦,一左一右,已经挂好了。刚好,在窗子外面,在梦的附近,与前半夜的那轮白月亮,并排挂在窗口上。
它终于把一些心事放在了高一点的地方。
人们问了几千年: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其实,葫芦里没装别的,葫芦里装的还是葫芦,是上一千年的葫芦和下一千年的葫芦。葫芦无心,无心恰恰有心,是初心、诗心、本心、赤子心。
千年万载的心事,都装在里面。从远古,从农历的深处,一根藤儿弯弯绕绕地走啊走啊,把线装的历史走了个遍,经过了千年万代父亲们的篱笆、牵牛花、扫帚秧、母亲的晾衣绳、妹妹的窗口,经过了无数民谣、农谚和平平仄仄的诗篇,终于,葫芦怀揣的千年万载的心事,有了着落。它终于把那重要的心事挂了上去——与前半夜的那轮白月亮,并排挂在我家窗口。
它终于把一些心事放在了高一点的地方。
(选自《快乐阅读》2016年7期)
名师导读
本文记叙了葫芦的一次旅行。它从遥远的古代走来,一路上磕磕绊绊,总算挂到了木格窗下。它有一肚子的心事呀!它更需要诉说,想把心事都挂在高处。在写法上,本文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葫芦以生命,带着各种心情与使命不停地向上爬。这也暗示人生,一次次地努力,只为能站在高处,让生命变得高贵。
(黄书满)
叹不如物
张丽钧
小时候,自卑多多——貌不如人,衣不如人,舞不如人;及至长大,自卑变换了频道——才不如人,名不如人,闲不如人;再后来,自卑又变换了频道——体不如人,思不如人,悟不如人……“不如人”的感觉真是糟透了,你被一把残酷的尺子量得体无完肤,却只能独自揣着一份羞于示人的痛,隐忍前行。
而今,该轮到我庆幸了吧。我的“自卑”,竟渐渐地脱卸了丑陋的形貌,变成了凡庸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份依怙。
某个清寂的春日午后,我独坐在郊外一个新绿初泛的小土丘上,无比自卑地观瞻了一下午喜鹊筑巢。她和他,轮流衔了草棍、树枝等“建筑材料”,一心一意修建爱巢。暖风吹着他们的灰色羽衣,阳光都开始淌蜜了呀。他们劳动,他们对话,他们交颈而歌。他们的巢,简陋至极,却又华美至极。我在心里对他们说:“亲,贷款、首付、月供、物业、车位……这些词,你们都不知道吧不知道,这真好。”
金风劲吹的日子里,我让自己的视线骄傲地跳过了闹嚷嚷的菊展,去追寻那些开得如痴如醉的野菊花。那些紧贴大地的菊朵儿,可真瘦啊,攒在一起,却又是那么招眼的粲然一片。为了传递对她们深怀的好感,我特地穿了件黄色羊毛衫去会她们。我跟菊们说:“今天,就是要跟你玩‘撞衫哦!”但是,跟她们的黄比起来,我的黄怎么那么难看呀?暗沉沉,灰突突,脏兮兮。被一朵瘦瘦的、贱贱的菊秒杀,我输得只想笑。
校园里种了几垄番薯,收获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稀稀拉拉的番薯秧下面,竟埋藏着巨大的块根。每天,我从这一小块田地边经过,从来没听到过它们为自己唱赞歌、拉选票。它们静默地生长,不因“怀才”而狂傲,却用谦逊的叶蔓低调地匍匐于大地。只有到了收获的季节,它们才用沉甸甸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锦心绣口。与它们相比,我发现自己有时简直浅薄饶舌到可怜。
从在人前自卑到物前自卑,从“叹不如人”到“叹不如物”,我的自卑,走过来一段从委顿到桀起的路程。感谢岁月,没有让我在自卑的忧悒中烟灭,也没有让“不如人”的痛刺得我忘了领受生活的好。在必然地走过了一段“硌脚”的路之后,我迎来了灵魂的涅檠。今天,我已懂得,只有当自卑蜕变为“因惊羡万物之伟大而深感形秽”时,自卑,才能由“啮人”变为“养人”,由“虐心”变为“润心”。
(选自《散文》2016年3期)
名师导读
本文以“自卑”为话题,从“叹不如人”到“叹不如物”,发出了一连串的感慨。文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三幅画面,一是喜鹊筑巢,二是菊展,三是校园番薯,并采用拟人手法,将它们写活。喜鹊的巢虽简陋,却也华美至极,这是他们温暖的家;野菊花开得如痴如醉,使“我”自叹不如;几垄番薯默默地生长,谦虚内敛,令人叹服。虽然遭遇自卑,但作者并没有气馁、放弃,而是在岁月的积淀中养心自慰,拥有一份豁达与恬然。
(黄书满)
编后语:阅读不仅仅滋养一个人的心灵,更是对生命的润泽。因版面有限,只择取一部分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如果同学们想阅读更多的文章,敬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作文选读”,每天推送好文章。以期同学们每天利用十分钟的阅读时光,提高积累,储备知识,为语文学习乃至心灵成长提供丰富的养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和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