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迪
摘 要:北京市于2015年启动七年制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迄今为止涌现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成果,涉及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生管理、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该文关注贯通培养体系下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成长,探究其成长路径,强调建设动态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活动、多维的角色体验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关键词:贯通培养 基础教育 教师 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9(b)-0239-03
Research on the Growth Path of Teachers in Basic Education under the Run-Through Cultivation System
ZHANG Wendi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bour and Social Securit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n 2015, Beijing started the run-through cultivation program which can support students'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learn uninterrupted from high school to college in 7 years. Up to now, more and more researching achievements appear, including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how to design a variety of courses, how to create the most suitabl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eachers of basic education stage, exploring how to promote teacher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we should set up dynamic curriculum system and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to make teachers feel different rol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Run-through cultivation;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Growth path
2015年,貫通培养试验项目横空出世,以“2+3+2”培养模式搭建全新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加入其中,对接师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企业,打造“一贯的教育理念、联通的学习时空”,为新时代首都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贯通培养使原本“狭窄”发展的职业教育走向了继续教育甚至终身教育,也更加突出了专业属性和技术技能,其学习内容的设置与专业的选择契合了时代发展与市场需求,为未来新职业群体的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贯通培养创建了一种全新教育轨迹,打破原本各自独立的教育模块,全局统领、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科学衔接、重组资源、精准培养,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贯通联结,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化,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与专业培养,强调应用能力、创新实践、技术训练与工匠精神,而要保证达到理想效果,教师的作用就尤其突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贯通培养项目基础建设及师资配置上非常复杂,职教与高校有着完备的制度体系,但基础教育阶段却是绝大多数学校的薄弱环节,但该部分却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目前,北京市贯通培养项目的实施院校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多实行两种模式,或与普高合作邀请学科教师进校授课,或搭建独立基础教育平台,毫无疑问后者效果更佳。贯通培养教育体系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他们面对的是普高阶段的学生群体,又生存于高校职教体系中。首先对教师状况进行了跟踪分析,与普高、职教进行比较,发现贯通教师自身定位不清晰,未来发展规划不明确,对贯通政策与市场对接把握不足,但在专业知识、综合素养、动力愿景等方面则非常突出。
1 以课程研发推进教师成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需的前提和条件,是实施中高职教育贯通对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的必然要求”。贯通培养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设计合适的课程体系,基础教育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应该实现科目的综合化,并对知识进行整合重组,根据学生实际推出个性化课程,这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最佳成长路径。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携手北京十一学校建立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创设新版课程架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团队获得了极大的成长与提升。以化学学科为例,2016年第一版化学课程体系以北京十一学校课程体系为蓝本,实行分层分类教学,以学习难度和文理倾向区分出化学1~3层,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情不同不能全盘接收十一课程。第二版课程体系在分层分类的同时适合了当前学情与考试需要,但这样的课程体系是否符合贯通培养项目的定位,这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推进中,师生双方都是重要的感受方,教师对于课程的评价和感受更是直接,我们的老师开始反思和摸索如何在基础文化学习的同时强调未来专业对接。以课程研发促进教师成长,研发符合贯通培养人才培养定位价值需求、具备职业认知属性、有利于学生未来可持续学习发展的特色课程。于是我们打破了舒适区,充分进行调研,兵团作战协同配合,与兄弟院校进行沟通,与职业教育阶段各系部对接,以多种形式实现基础教育阶段职业认知课程的预备学习。最终我们完成了自编教材《化学与材料》,将普高化学知识与职教智慧城市专业《管道腐蚀与防护技术》内容衔接,设立《金属材料》一章,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为职业教育阶段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的开发不仅使学生受益,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师生通过“贯通课程”达到了思维认知和知识体系的连贯持续。教师对原本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与重组,对已有经验进行了转化提升使其彰显出更为灿烂的专业价值,对贯通培养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的“贯通知识体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地走进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通过课程研发与教材编制提升自己的职业认知和专业能力,更促进了不同教育环节、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教龄梯度教师的互助融合。
2 以多维角色助力教师成长
勒维克在曾经指出职业教育要实现工作意义上的自我认知与自觉、将工作体验作为个人声明计划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事业”上升为“志业”,增强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当今社会对于教师的定位逐渐多元,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贯通培养基础教学践行北京十一学校体系架构,搭建扁平化管理体系,引入了“导师制,“走班选课制”“多元评价制”等,因此一位老师可能承担多个不同的教育角色,每个角色都对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个角色都需要与不同的群体进行接触,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真正结合。以笔者为例,入职之初既是学科教师,也是学业导师与分布式项目组负责人,笔者需要完全掌握3种不同身份对应的工作职责,也需要在日常与学生的交往中顺利切换,开始的笔者手忙脚乱疲于奔命,经常混淆3个角色而事倍功半,哀叹纯粹的学科教师才是教育者应该的定位。但在逐渐摸索后却欣然于自己拥有的多重角色,让笔者拥有更多的教育机会与教育平台,而且多个角色间相互配合助力,达到极佳的教育效果。担任导师的笔者与十位学生组成了学习集体,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心理疏导、职业引导,因此笔者需要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动态,与他们的互动让笔者迅速地成长起来,更直接地获悉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工作要点,避免了许多弯路。担任学科教师的笔者在授课之余也参照导师工作与学生保持密切交流,“亲其师信其道”,与学生的沟通虽然占据着了笔者大量的时间,但却让笔者课程和专业水平得到更多的认可,教学效果更加凸显。担任常规管理项目组负责人的笔者最初给自己的定位是“警察”,但在与学生的接触和实际工作中,笔者感受到真正的定位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保护神、导向标”,在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推出了一系列未成年人规则教育活动,而这些教育活动得以落地实施的前提也是得到学生的真心认同。当代职业教育体系呼吁更多老师向着“双师型”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同时承担课业与行政工作,其根本就在于多维角色对于教师的成长意义深远,教师的价值需要通过学生来实现,更多教育机会与更广教育平台对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积累与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
3 以丰富活动助力教师成长
活动育人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也在实践中愈加丰富和具体,对于教师成长而言丰富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其中专业培训活动必不可少,而在此之余我们也创设了各色活动助力教师成长。为更好地助力教师的成长,贯通培养基础教学部设立课程研究院致力于开发教师成长系列活动,发现老师们的需求,搭建更多的平台。
从教师专业成长出发,我们推出了名师大讲堂活动,已有十数位老师上台宣讲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例如历史人物重新解读、文学作品深度解析、生活中的科学实验等。一方面通过另一个平台向学生展示学科魅力与教师风采,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继续并深入专业研究的鼓励与支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登上名师大讲堂的教师获得更多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教师本人也激发了更大的专业研究热情。读书分享会点燃思想的火花,《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56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等一系列教育书籍使老师们丰富了教育智慧,拓宽了眼界,多位老師上台组织开展“分享会”“悦读推荐”“悦读留言板”等促活动。利用教师梯度促使新老教师互助,以拜师会形式推进沟通交流与经验传承,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学习力与竞争力,鼓励建立名师工作室,打造更多典型教师与典型教育的案例,将优秀教师推向舞台中央,更要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互通,实现学科“贯通”。强调群策群力,协同作战,笔者单位开展各种主题的项目研究经验分享会,研究痛点难点,汇聚集体力量,支持教师将工作案例整理为研究成果,在教育年会上有3位老师在分论坛发言、1位老师在主论坛发言、14位老师进行了海报展示,而在多次校园开放日上许多项目组老师就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成果展示。如小学段研究性学习、学生常规管理方法、选排课问题与解决等。在接下来的教师成长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教师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制度当先,完善激励制度,突出个体成长的同时建立各种主题的学习群体,以集体带动个体共同进步。
贯通培养教育体系下基础教育阶段教师面临着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类教育的贯通考验,其成长与发展对于该项目的实施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关注教师成长,研发成长课程,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我们将一直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杰,杜娟.高职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分析与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2019,18(12):56-60.
[2] 冯军.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10):72.
[3] 郑江林.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J].中国教师,2019(2):105-106.
[4] 罗晓辉.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研究[J].职业,2018(31):76-77.
[5] 沈怡,董大奎.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7):28-31.
[6] 勒维克.技职教育哲学——多元概念的探讨[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
[7] 张祥锦.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2018(70):17-19,23.
[8] 王瑞敏,周建辉.职教集团化办学下的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