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自懿 师全定
摘 要: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分析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所表现的多元文化价值,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始保持“以人为本”“为民、亲民、便民”的两个重要原则,始终坚持以社会化、法制化、多元化为构建理念,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社区各服务体系的协调配合以及民众的积极参与下,经深入的开展宣传讲座,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监督政策,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科学化健身,正真实现服务于人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健康中国 社区公共体育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9(b)-0140-04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GAN Ziyi1 SHi Quanding2
(1. Prim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Wuwei Normal School, Wuwei, Gansu Province, 733000 China; 2. Jiangtan Primary School in Tongwei County, Dingxi, Gansu Province, 7433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ulti-cultural value of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and constructs the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Marxist theory, and maintains the two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people-oriented", "for the people, close to the people, and convenient for the people", and always adheres to the socialization, legalization, and diversification Through the support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he coordination of community service systems and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through in-depth publicity lectures,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and supervision policy; introduce professional talents,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realize scientific fitness, and truly serve the people.
Key Words: Marxism; Healthy China; Community public sports; Construction
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最早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对揭示人类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可以解决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矛盾等关系,而且可从微观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分析人类矛盾产生的背后最初情感。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促进了中国化的不断发展,同时,给予社会个体或群体积极意义的启示,也给予相关领域学科积极引领和指导。
“健康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重点提出的内容。内容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医疗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督、重视公共安全等问题的同时,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认同体育、环保、公共安全等已经成为健康中国的核心。随着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富裕、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的民族意识强了、文化意识高了,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而社区体育文化关系着每个公民的身心健康,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地促进社区和谐氛围的建设,提高人们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因此,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努力构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文明建设、提高人文精神,提高每个公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价值
2.1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社区体育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同一区域、同一院区的居民,以个人方式或者集体方式参与及完成相关体育项目的锻炼,以促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带给人们来自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然而通过社区体育活动,使每天奔波与繁忙工作中的他们可以社区体育锻炼为主要排减压力的方式。随着国家对社区公体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大力支持,国家对社体体育场所投入了适合于各类人群的健身器材,配备了专业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给予科学化的指导、科学化的练习,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2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文化的变迁、城镇化的加剧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住所由最早的茅草房发展到了红砖瓦房再发展到今天的高楼大厦。的确看到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是巨大进步留给背后却是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住房条件好了,人们的交流却少了,如果没有了交流,社会还怎么发展,怎么进步,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在政府的主导、辖区主管和社区各个服务体系应协调配合下,认真、积极、负责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价值多元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如开展个人、亲子及家庭等集体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向心力。同时,通过对参与过程的交流、对活动中身体感知的交流,使大家相互熟悉、相互信任,从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区综合素质,实现每个人的社会归属感。因此,从某种有意义上讲,社区体育与精神之间都是营造一种充满和谐、友情、现代化新型的社会人际关系。
3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原则
3.1 政府支持、社会倡导
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英明决策和全心全意的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个部门协调配合。随着“健康中国”的指导理念的提出,各个地区的居民对自身健康的认识有了更深理解。重視身体健康、重视体育参与、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体育锻炼成为了他们主要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给予社区公共体育全方位的鼓励与支持。多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包括了经济的支持、场地器材的投入与建设以及专业体育人才的配备等。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其他各个部门应相互协调,努力配合社区公共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辖区、社区以及相关社区居委会应该积极倡导,努力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文化活动来提高居民的参与程度。
3.2 以人为主体
《诗经》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可见,“以人为本”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因此,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在项目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强度与负荷的大小要根据人群的不同、掌握运动技能与现有身体素质的不同等条件,制订和开展适合于各个人群的体育活动。老年人可以以传统养生系列的项目为主,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为主;中年人可以以隔网对抗的项目为主,如羽毛器、网球及羽毛球等项目为主;青少年可以以对抗来的项目为主。通过区别对待,“以人文本”的原则,始终保持“为民、亲民、便民”的思想,真正体现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于民的价值。
4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方向
4.1 法制化
1995年8月《体育法》的颁布,不仅填补了国家立法的一项空白,而且标志着中国体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新阶段,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李益群和骆玉峰通过《城市化、老龄化与中国体育公共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发现,有58.3%的我国城镇居民不知道《体育法》,高达63.1%离退休人员也不知道《体育法》。可见《体育法》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于体育的法制宣传,让更多的人真正地了解体育,了解《体育法》。通过掌握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公民享有的体育权利。
4.2 产业化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中,除了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之外,应该大力发展相关软件设施。科技的迅速发展带给我们的是数字化的发展,今后社区体育发展更应该是数字化、信息化、准确化及科学化。因此,应该为社区提供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的仪器、体质与健康的监测和评价,同时也应该增加体育康复与体育保健,为长期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给予运动处方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段进行治疗。以此来促进体育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4.3 多元化
体育项目活动的多元化是社区公共体育开展的一个必然条件,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设置,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学习锻炼兴趣。除了目前社区最为流行的广场舞、太极拳、太极柔力球等活动项目之外,多引进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项目竹竿舞,还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竞技类。这些项目的引进不仅可以使习练者有了更大选择的空间,而且还可以通过这些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了解其传统文化,也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集体记忆的一种反应。
5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5.1 开展宣传讲座,促进健康意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如果人们能够对体育可以增进健康有客观的认识,并形成属于自己行为感知和思维存在,那么,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也并非难事。但恰恰相反,人们对于体育增进健康的认识一直处口头上,当真正问为什么可以增进健康?怎么增进健康?大部分人不太清楚。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政府部门聘请运动医学领域相关专家,以真正的数据、实际的案例通过讲座的形式让人们知道,体育活动过程中3种供能系统的相互转换、脂肪如何分解燃烧、太极拳锻炼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改变等。通过多次举办宣传讲座不断提高运动促进健康的意识,使其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
5.2 政府大力支持,民众积极参与
政府部门可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的制度政策保证社区公共体育的正常开展。政府部门应投入资金,改善社区体育器材和场地,保证社区居民有场地可锻炼,有器材可锻炼。政府部门也应该引进体育社会指导员,使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一个专业化、高质量化、高水平化的态势下健康的发展。社区居民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意识,积极参与到每一次体育活动中去,将社区体育锻炼当作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5.3 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监督政策
近些年,国家对大众体育、全民健身这一块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论是在城市当中还是在乡村都有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材。每到傍晚时刻,动听、优美的歌声背后总能看着美丽动人的舞姿,总能看到沉醉于体育活动当中的人们。因此,在“健康中国”这种形势之下,紧抓国家战略计划,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各项监督政策,及时反馈每个职能部门之间出现的问题和组织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走向一个健康发展的态势。
5.4 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服务质量
应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的落实,培養一批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社区体育建设服务。社区专业人才的引进既可以解决指导力量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实现科学的健身。体育社会指导员绝大部分毕业于高等体育专业的院校。他们在大学的学习中不仅以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为理论依据,而且不断学习各个运动项目,他们在科学化健身、科学化锻炼和如何增进身心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所以,引进体育社会指导员,扩大师资力量建设是提升社区体育服务质量的必备条件。
6 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也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指导,更是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经济等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构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关系着每个居民健康和谐的发展,也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健康中国”的提出,使我国的居民对什么是健康,如何促进身心健康有了重新的认识。所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把握“以人为本”“为民、亲民、便民”的基本原则。把握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系统构建的发展方向即社会化、法制化、合理化和市场化。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良好制度体系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引进努力提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实现科学健康,达到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笑兰.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状况及发展路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2):175-176.
[2] 陈文刚.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野下南充市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8-9.
[3] 杨学智,刘宗杰,张园春.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评价体系构建及测评效率提升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2):22-27.
[4] 李艳.建设厦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8.
[5] 王冬冬.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19.
[6] 丁伟.芜湖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需求与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