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数学教学通讯

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

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

摘  要:文章基于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驱动效应,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深度学习兴趣,引发问题冲突,强化学生深度学习体验,聚焦关键问题,掌控深度学习节点,拓展问题维度,培养深度学习思维,倡导生本问题,凸显深度学习主体,新构问题情境,促进深度迁移应用,意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生长。

关键词:问题;驱动;深度学习;数学

亚里士多德指出,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一论述突出了疑问和惊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疑问与惊奇,从而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向数学学习深度推进。目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设计中,还存在问题设计枯燥无趣、泛化、维度单一、学生主体不突出等现象,制约了问题驱动效应的实现。本文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践,提出优化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的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深度學习之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与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普遍地存在于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改变当前单调、枯燥的问题呈现现状,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构建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深入推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笔者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小明和爸爸星期天去超市购买东西(借助多媒体辅助呈现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爸爸在停车之前认真地看了看,然后小心谨慎地将车停好。细心的小明发现这个停车位和一般的停车位不一样,随后他就问爸爸在观看什么?小明爸爸没有回答,反问小明说:“你猜猜看,爸爸在看什么?”

借助这一个问题情境,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小明爸爸在看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出在观察车位的大小,笔者顺势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概念,告诉学生仅仅依靠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进行精准的计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由于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呈现更加直观,并且架构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起了学生深度的学习之趣,自觉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二、引发问题冲突,强化深度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课堂实施的可操作性,往往忽视学生认知冲突在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发展的作用,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深度。“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既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发学生问题冲突,从而在认知冲突中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与理解。” [1]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笔者从学生既有的知识入手设计探究问题:假设刚才车位的两边长分别为3米和5米,车子长4米,宽1.8米,我们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大胆猜测,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计算出车位的面积是多少?并说说车子能不能停进去。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问题冲突,利用学生既有的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积累,引发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思考,使学生的猜想与实践结果形成矛盾,将学生的好奇心一步步推向深处,学生的探究愿望也在逐步升级,为聚焦关键问题进行有效的铺垫。

三、聚焦关键问题,掌控深度学习节点

“深度学习的关键在于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点,聚焦关键问题。[2]”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进一步强化关键问题意识,精心备课,把握本课教学的重点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惑进行充分的预设,从而在问题设计时,扣住关键知识点,引领学生思维经受困顿,在思维胶着中走向豁然开朗,这样形成的知识才是深刻的,才能促进数学知识向数学技能的转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经过学生的猜想与实际测量,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非两边相乘。此时,亟待我们抓住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建立起有机的关系。笔者设计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将刚才车位的平行四边形进行一定比例的缩小,看看能不能转变为正方形、长方形?请同学们画出来,并通过裁剪、粘贴等方式,看看能不能转变成平行四边形,并计算出面积。

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开始动手实践,很快拼接出长方形。由于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获得了深刻的直观感受,并且通过实践解决了思维困惑,也有效地突破了平行四边形中的关键问题,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四、拓展问题维度,培养深度学习思维

问题驱动教学的关键是问题设计,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问题载体效应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有序、有效的推进。目前,不少教师问题设计视角比较狭隘,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拓展问题设计的维度,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思维,能透过表象,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需要运用转化思想,如何转化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为教师创造了引导的机会。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转变的几种方式呈现出来,在学生转化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多样化路径,从而通过多样化转变,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规律。不仅如此,反复的转化也大大地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强化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乘高的认识。

同样,在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学生在寻找底与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某一条边与高,自由地在两条边与高之间选择合适的面积计算方式。不同维度的问题要注意梯度,因为问题是推动课堂有效开展、引领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载体,问题贯穿着整个课堂教学。只有根据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节奏,注重问题设计的梯度,并构建问题链条,使问题架构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才能将数学课堂进一步推向深处。

五、倡导生本问题,凸显深度学习主体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这就需要我们检视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师本化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探究,学生设计问题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因此,数学问题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倡导生本问题理念,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设计,为学生创造提问、质疑的机会,从而凸显深度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有一個学生提出过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够转化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笔者抓住这位学生的质疑,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针对这位学生的质疑提出释疑的方法。

各个小组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不同类型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反复的剪、拼、转化等实践操作,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以大量的数据与操作结果验证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是底乘高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由于突出学生在问题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发问意识得到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与空间概念也经历了深刻的延展,从特殊图形到一般图形,从个别现象到普遍现象。

六、新构问题情境,促进深度迁移应用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向学生传输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技能。目前,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是练习,单一化的练习设计并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需要我们从情境再回到情境,新构问题情境,将问题渗透在全新的情境中,促使学生进行深度迁移与应用,提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检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学习效果,笔者设计了以下两道练习:

(1)一辆载重10吨的卡车,要装载平行四边形的钢板,钢板的底边长1.4米,高0.3米,钢板每平方米的重量为4.2千克,这辆卡车一次能够运几块钢板?

(2)工厂引进了一些平行四边形钢板,钢板的两边长分别为4米和6米,现在工厂要从这块钢板上裁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钢板,钢板浪费的面积是多少?

这两个问题设计,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能力,而且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有关知识有机融合在新的问题情境中,着重在新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架构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总之,问题是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数学课堂要彰显问题驱动作用,需要我们精心研读教材,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点与学生能力生长点,设计出有梯度、有维度的问题,并形成有机的问题链,优化问题呈现方式,突出学生主体,从注重教的设计向注重学的设计转变,并鼓励学生参与问题设计,营造良好的深度学习课堂教与学的环境,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沃土,让问题引领学生不断向数学世界深入,让数学学习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

参考文献:

[1]  宋慧娴,刘荣. 小学数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模式探索[J]. 小学数学教育,2016(05):56-57.

[2]  李慧清. 实现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四个维度[J]. 青海教育,2018(11):89-89

.作者简介:蒋黄鹂(1987-),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613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