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数学教学通讯

发掘“乡土资源”,积累“活动经验”

发掘“乡土资源”,积累“活动经验”

王晓燕

摘  要:发掘“乡土资源”,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作为教师,可以开发乡土自然资源,可以运用乡土生活资源,可以盘活乡土应用资源,可以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在乡土资源的濡染、浸润之下,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乡土资源;活动经验

所谓“乡土资源”,是指“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乡土资源”,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许多教师往往重视“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的发掘,而忽视了最具本土特色、最贴合学生生活、最契合学生活动经验、最原汁原味的乡土资源。乡土资源被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所遮蔽,被师生所遗忘,不能不说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缺憾。发掘“乡土资源”,应当成为师生课程开发、教学活动的理性自觉。

■一、开发乡土自然资源,引导趣味性数学活动

乡土资源是丰富的,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而且包括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等。作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开发乡土自然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受到数学符号的抽象、语言的生涩等。那么,如何让数学教学深入浅出?笔者认为,引入乡土资源,对数学知识进行生动的诠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乡土资源,从而架设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互动的桥梁。

比如教学《比例》(苏教版六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测量大树有多高”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大树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但他们却熟视无睹。学生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测量树的高度。在现实问题面前,学生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在研讨中,有学生提出爬到树的顶端测量,有学生提出装定滑轮测量,这些想法都一一遭到了其他学生的否定。如何制定切实的活动方案?有学生联想到相关的已经学习的知识——“比例”,认为可以在阳光下放一根米尺,根据米尺的影子、树的影子推算树的高度。“如果没有太阳怎么办?”该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有学生别出心裁,认为可以借助照相机,将树和直尺或其他可以测量高度的物体拍摄下来,根据直尺或其他可以测量高度的物体以及它们在照片上的比例关系进行推算。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学生便展开积极的实践活动。他们有的竖直尺,有的测量高度,有的读数据,有的进行计算、推理等。乡土资源的开发是有趣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之中感受、体验到乡土资源开发的意义和价值。乡土资源的成本低廉,乡土资源的运用方便,乡土资源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亲和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乡土资源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并从中找寻数学活动元素。开发乡土自然资源,能让数学活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自然资源包括自然风光资源、自然景观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等。这些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学习因子和数学学习素材。作为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去打量,要用“数学的大脑”去判别,要用“数学的方式”去解读。作为教师,要通过对乡土自然资源的充分发掘,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二、运用乡土生活资源,引导具身性数学活动

乡土生活资源是乡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之中,并且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运用乡土生活资源,能引导学生具身性的数学活动。生活不仅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基础,还是学生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起点。如果一位学生不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那他注定是走不远的。

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苏教版六上),许多教师热衷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标准的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从而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多媒体化、网络化的教学,尽管生动、形象,但这种虚拟化的事物是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的,不能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生活感受、体验。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乡土生活资源,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萝卜、马铃薯等,通过学生的切,自然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如切开马铃薯,就能得到一个面,让学生摸一摸,自然能对“面”形成深切的感性认识,即“面是平平的、滑滑的”;换一个方向再切一刀,在两个面的交界处就会产生一条棱,让学生摸一摸,自然能对“棱”形成深切的感性认识,即“棱是两个面相交而成的”;接着再换一个方向切一刀,于是學生发现三条棱相交于一个点;最后得出长方体一共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相较于多媒体的直观展示,也许徒手操作乡土生活资源显得有点“土气”,但是这种“土气”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卷入活动之中。

生活是孕育学生活动素养,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沃土。数学教学,应当反映学生的生活需求,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通过生活资源的引入,让数学教学洋溢着“生活味”“乡土味”。在生活数学、乡土数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盘活乡土应用资源,引导意义性数学活动

乡土资源大多是就地取材的,其便捷性、简约性、实用性已经为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乡土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生活资源,而且包括广泛的应用资源。比如乡野的田亩的测量、乡间的沟渠横截面积的计算、乡土植树造林的面积、乡土施肥的量、喷洒农药的比例等。盘活乡土应用资源,引导学生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是当下数学教学的必然。要让乡土应用资源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有效媒介。

将乡土应用资源引入数学教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网络到网络,如此,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书呆子”,脱离实际、人云亦云,或者沉湎于网络,不着边际。而盘活乡土应用资源,就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洋溢着成长的气息。比如一位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到农村农药的配置,于是他不仅观察了药瓶上的标志,解读配置比例标准,而且尝试着进行实践活动——为爸爸配置农药。通过配置农药,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比例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运用生活资源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之后,还积极撰写了活动心得。该生这样写道:看到农药瓶子上药液与水的配置比例为1∶1000之后,我就注意观察喷雾器的容积,并根据它们的比例关系,将喷雾器的盖子拨开,用计量筒测定药水。爸爸看到这一场景,还夸我是一个能干的“小小农业家”。我非常得意,感觉数学知识真的很有用。

乡土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样,小学数学也蕴含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充分盘活乡土应用资源,让乡土资源与学生的数学活动积极互动,从而让乡土资源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进而真正做到“以用致学”“学以致用”,将乡土资源之“用”与数学之“学”有机融合。

■四、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引导价值性数学活动

文化是乡土资源的软件,也是乡土资源的灵魂,更是乡土资源的根。没有文化,乡土资源就没有独特的个性,也就不能称其为独特的乡土资源。每一个地方的乡土资源,必然能体现这一地方的地方特色。作为教师,要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性数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地方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将乡土文化中的优良品质、优秀作风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运用到学习中来。

比如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苏教版六下),笔者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带到农户人家,去观察收割机的作业宽度,去测算收割机每分钟前进的米数,去计算每小时收割的公顷数等;引导学生学习民间独特的雕塑艺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组合形体等的石膏雕塑的表面积;引导学生向木匠师傅学习,让学生计算将一个正方体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后,圆柱的底面直径、高、底面积、表面积等是多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即扮演“小木匠”,将两根或者多根圆柱体木料拼接在一起,观察表面积的变化;或者将两根或多根圆柱体木料锯开来,观察表面积的变化等。这样的充满乡土生活气息、乡土文化气息的数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乡土文化资源,尤其是社区资源、历史资源、传统风俗资源等引入情境之中。相较于乡土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应用资源,这些文化性的乡土资源更具魅力,也更具生命力。

乡土资源浩瀚如海,其中文化资源是其根基。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深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催生学生的乡土情感,活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让乡土气息氤氲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之中,让乡土文化脉络、文化精神潜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之中,在乡土资源的濡染、浸润之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706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