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文学教育

古典的前瞻教育

古典的前瞻教育

廖育正

内容摘要:在数据主义、生化科技、大脑科学、人工智能的席卷下,教育工作者该给这一代的学子何种教育内容,才能协助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未来世界?赫拉利认为,未来的教育重点不在于传授既有的知识和技能,而应强调“重塑自己”与调整心态的能力;换言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将不是“授业”,而应在于“传道”与“解惑”。对此,赫拉利提出的总体建议是“认识你自己”,这意味着让教育返回哲学的原初,也是最古典的前瞻教育。

关键词:赫拉利 教育 人工智能 大数据 认识你自己

在数据主义、生化科技、大脑科学、人工智能的席卷下,教育工作者該给这一代的学子何种教育内容,才能协助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未来世界?赫拉利认为,未来的教育重点不在于传授既有的知识和技能,而应强调“重塑自己”与调整心态的能力;换言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将不是“授业”,而应在于“传道”与“解惑”。对此,赫拉利提出的总体建议是“认识你自己”,这意味着让教育返回哲学的原初,也是最古典的前瞻教育。

一.未来世界的大趋势

教育不只是百年大计,更是人类文明保存与延续的必要过程,势必需要与时俱进;但如果未来世界终将开启一连串根本模式的剧烈变化,那么我们又该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他们在往后的人生得以因应各式各样的变迁?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①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关于未来教育的大哉问。在我看来,赫拉利的此一提问,其实对当前的教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也等于给启蒙时代以降、渊远流长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带来一番意味深长的提醒。

对学生来说,究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真正有助于面对未来的世界?在回答此一问题前,我们得先大致推测未来世界的可能趋势。在享誉全球的著作《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已将人类整体历史的荣景与当代世界的难题铺陈得十分清晰。大致来说,在这两本着作里,他指出人类之所以能战胜各类物种,成为地球的霸主,可归因于“智人”(Homo sapiens)不仅拥有“合作”的天性,更同时掌握了“技术”与“叙事”。然而当“智人”逐渐远离了大自然的威胁后,就将迈向进步逻辑的下一阶段——“神人”(Homo deus),开始尝试更改物种的基本组成方式,企图推翻世界的元初设计(例如复制生命、“超人类”(transhumanism)等技术方向),也就因而逼出了各种乍看之下匪夷所思的伦理叩问及难题。换句话说,人本主义的前提(以人自身为思考的尺度),在这样的技术发展趋势下,相对来看,似乎显出了一些“古典”的意味。

延续着前两本着作的观点,赫拉利在《今日简史》里进一步凸显并阐明:未来世界很可能是一个充斥着数据主义(dataism)、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赛伯格(cyborg),甚至“超人类”的时代。科学的进展一日千里,对当今的尖端科技而言,我们习以为常的人文主义式前提看上去似乎显得可有可无。人文主义的传统,是认为人的欲望在推动着历史;然而在科技力量全面席卷世界后,人类正由“智人”逐步迈向赫拉利所谓“神人”之路。

未来的人,倘若真的如同赫拉利所推测的:具备高度发达的身体机能、高度智力,与更长的寿命——那么我们很难想象,那时的社会将变成什么模样?如果我们认真思索“未来”此一命题,可知教育学对此趋势其实也必须好好对应。要问教育该如何,必须先问教育是什么;在那之前,更得先理解,我们现在所在谈论的“人”是什么?如果人工智能与基因重组将逐步普及,那么“人”的定义将不再清晰。如果我们还坚持人文主义的传统立场,那该怎么应对赫拉利所描述的诸种趋势?赫拉利所谈论的,其实涉及了有关未来教育的大哉问。教育学该如何面对此种情况?

二.迎向未来的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已习惯了人文主义的思考方式,整套社会制度比如教育、法律、金融系统、体育活动等,都建立在人文主义的前提下。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在“后人类”(post-human)或者“超人类”(transhumanism)的视野里,世界会演进成什么模样?由于不明白,我们往往选择回避它,不去认真思考“关于未来世界改变的可能性”,这就好比未来学学者艾米·韦布(Amy Webb)所形容的“现时悖论”:“由于复杂的技术、安全问题以及政府机构和设备制造者需要更全面地思考技术如何从边缘进入主流不同方面,我们感到十分害怕,这就是现时悖论。”②“现时悖论”和未来学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未来学家的目标就是预测趋势,企图于现在判断出未来的前兆,但是艾米·韦布指出,社会的领导阶层往往无法正视这些信号。③而美国教育专家薇薇恩·斯图尔特(Vivien Stewart)也就“未来教育”的角度表达了相近的看法。④艾米·韦布和薇薇恩·斯图尔特所言值得我们深思。在赫拉利所窥见的时代大趋势下,教育必将面临一个难以回答的窘境:如果我们根本没有办法预测未来世界的样态,那我们又如何知道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呢?尽管有学者指出,透过重新定义“有用性”,人就不会因人工智能的取代而沦为“无用阶级”;⑤但无可否认的是,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未来世界变迁的速度必定远超乎我们所能想象。

过往的时代,技术的进展速度有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世代人们需要的技能,到了下一世代的人们也还会需要。事实上,迄今为止的教育,仍着重在教会孩子一些储备知识和应用技能;但是,在未来的世界里,这些知识和技能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举例而言,未来的人可能完全不需要学习外语,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实时完成任何一种语言的书面翻译及口语翻译,且精准度惊人;未来的人可能也不需要学习进阶的算术甚至微积分,因为数字运算是人工智能的看家本领,何况,由数字构成的体系(例如金融系统)终将迈入人类大脑所完全无法理解的复杂程度。更加艰困的难题是,生物科技与大脑科学正在朝着“改造人类”的方向极速迈进。总有一天,技术会让我们得以挑选优良的基因,得以设计人类的身体、大脑与心智,到了那时,全人教育的目标“德智体群美”,又有几项得以维持不变呢?

赫拉利指出,当前许多的学校教育仍然强调“传授讯息”,这在过往的时代是合理的;但若摆在未来的50年来看就显得不合时宜、不切实际了。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讯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能轻松获取大量信息,因此老师最不需要给予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赫拉利认为,真正重要的教育,是要教导学生如何理解信息、判别信息,以求能将大量的信息统整为一套足够宏观的世界观。如果信息和知识可以被网络搜索引擎取代,实用技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体育活动也将在生化科技下面对基因重组的剧变,那么,如今的教育到底该强调什么呢?对于此问题,赫拉利认为,学校教育不应该太过重视某些技能,而应将重点摆在培养学生自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如何面对陌生处境而保持心智平衡。在我看来,此即意味着:一位教师真正无可取代之处,将不是“授业”,而应在于“传道”与“解惑”。赫拉利对于教育所提出的意见,可以说是一种未来学的教育观点,已超出了目前大多数教育学的探讨范围。这种“未来学观点下的教育思维”不仅不同于渊远流长的人本主义教育学,也几乎在暗示:过往的教育技术终将沦为无用。

三.教育的目标:比算法更“认识你自己”

赫拉利指出,当前最流行的一种观点是:生命无非一连串的算法。如果我们观察到生物的繁衍与进化,其实就是一连串“趋利避害”的“选择”,那么本质上来说,人类的行为模式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生命能被化约为一连串的算法,则意味着智能有可能与意识脱钩。换言之,不具意识但高智能的大数据统计,很可能比你我更“了解”自己。赫拉利继而指出:“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于是‘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⑥这意味着:谁能掌控核心数据技术,谁就能操控这个社会的经济脉动或政治脉动。在未来,人不能简单地“跟着感觉走”,因为你的感觉很可能是被商业数据引领出来的,或者被生化科技制造出来的。因此,教育的一大目标,就是要让人分辨一己的感觉,进而得知感觉从何而来,如此才能真正掌握主体性。

就以上的脉络来看,未来教育的重点,应该摆在“传道”与“解惑”;至于“授业”的重要性很可能逐渐降低。知识的传授,即是“授业”,这在既有的教育思维下固然占有相当的重要性,但在时代的剧烈变革下,教师应该把重点逐渐转移到教导学生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辨认真相,并且掌握自己的主体性,此即“传道”与“解惑”的层次了。倘若人工智能、数据主义、大脑科学、生化科技是无可回避的大趋势,那么,学校究竟该给学生何种教育呢?赫拉利给出的一项建议,是回到哲学的原初精神“認识你自己”,据称是刻在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其一;以如今的眼光看来,这竟一点也不过时,甚至将成为我们关于未来教育,少数确信不移的理念之一。如果感觉往往来自于某些建构,自由选择很可能来自于先在的条件决定,那么,也许只有我们的心智才是真正的主体所在。唯有不断探问自己的心智,不断回归对自身心智的摸索,我们才能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中保有主体性,才能比算法更“认识我们自己”。教师固然不致沦为新时代的“无用阶级”,⑦但教育的道路将通往何方,放眼望去,前路几乎看不清,唯有返回哲学对生命的基本探问,才是全人教育的可能。“认识你自己”——我认为,这是最古典的前瞻教育。

注 释

①[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林俊宏, 译[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2018.

②[美]艾米·韦布. 预见. 戴佳, 高万锐, 译[M]. 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266.

③[美]艾米·韦布. 预见. 戴佳, 高万锐, 译[M]. 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5.

④[美]薇薇恩·斯图尔特.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国际一流教育体系的卓越创新范例[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175.

⑤肖峰. 人工智能与“无用阶级”问题[J]. 创新: 2019(3): 20-31.

⑥[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林俊宏, 译[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2018: 259.

⑦王德林, 李成彬. 教师会沦为“无用阶级”吗——人工智能的视角[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 32(10): 60-66.

参考文献

[1]尤瓦尔·赫拉利.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林俊宏, 译[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2018.

[2]尤瓦尔·赫拉利.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 林俊宏, 译[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3]尤瓦尔·赫拉利. 人類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 林俊宏, 译[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4.

[4]艾米·韦布. 预见. 戴佳, 高万锐, 译[M]. 北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5]薇薇恩·斯图尔特.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国际一流教育体系的卓越创新范例[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

[6]肖峰. 人工智能与“无用阶级”问题[J]. 创新: 2019(3): 20-31.

[7]王德林, 李成彬. 教师会沦为“无用阶级”吗——人工智能的视角[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 32(10): 60-66.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725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