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夕瑶
内容摘要:《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作为这部小说的四个主要人物之一,珠儿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批判,对生命与爱情的希冀,以及对浪漫主义的追求。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珠儿的隐喻意义进行深入探析,并对霍桑笔下珠儿这一文学形象背后的隐喻含义归纳为:爱与恶的承载者、理性的揭示者、自然的赋予者,以及道德的捍卫者与自由的追求者。
关键词:珠儿 隐喻 浪漫主义
1.引言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们往往更倾向于关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节。然而,鉴于文学主题往往是由隐喻和意象构成,而非直白文字的平鋪直叙,文学作品的主题通常会呈现出含蓄内化的特点。与此同时,文学作品的情节也并非独立,为了构成完整的情节,作品中的人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将故事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因此,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分析某些人物背后的隐喻意义。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帮助人们在认知层面理解和表达外部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概念的工具[1]。博观中外古今,作家们都习惯于借用隐喻来表达文学作品的深刻的意义和丰富内涵。
在霍桑的这部小说中,珠儿是主要人物之一。一方面,由于她是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和亚瑟·丁梅斯代尔的孩子,也是罗杰·齐灵渥斯复仇的源头,霍桑巧妙地通过珀尔把这三个人联系起来,并由此展开故事叙述。另一方面,珠儿被赋予了霍桑对爱与自由的希冀,充分传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思想。
2.珠儿隐喻含义一:无价的爱与无疑的恶
小说以珠儿的出生开始,作为海丝特白兰和亚瑟·丁梅斯代尔这对秘密夫妇的女儿,她与身俱来的特殊性赋予了她恰恰相反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海丝特·白兰与丈夫分开已久,人们依据珠儿的出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丝特·白兰犯了通奸罪。如果说红字A是海丝特·白兰罪恶感的缩影,那么珠儿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赋予生命的红字[2]。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珠儿的存在是一种不可否认的罪恶感的存在,且这种罪恶感贯穿故事始末,伴随着海丝特·白兰,并直接导致了亚瑟·丁梅斯代尔的悲剧结局。
另一方面,就字面含义而言,珠儿这个名字有它独特的隐喻意义。在英语中,Pearl即珍珠,她的命名意味着两个情人之间无价的爱。即便是需要海丝特·白兰以尊严、亚瑟·丁梅斯代尔以生命为代价,他们也义无反顾地让彼此的爱情结果。换角度来看,随着故事的发展,珠儿的存在给海丝特·白兰在黑暗中带来了无价的幸福,并鼓励她继续勇敢生活[3]。可见,珠儿对海丝特·白兰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正如霍桑在第七章中所述:“她(海丝特·白兰)不惜花费许多时间,用病态的才智创造出这个既像她的慈爱的对象又像她的罪孽和折磨的标志的作品。然而,事实上,恰恰是珠儿集二者于一身。[2]”言下之意,珠儿本身即是“无价的爱”与“无疑的恶”两者的结合。
3.珠儿隐喻含义二:理性
在这部小说中,珠儿展现出的成熟远远超出了她的年龄,她似乎被霍桑赋予了上帝的视角,能够透彻地洞察故事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一步步感知真相。她比成年人更诚实,通过她的言行,读者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其他三个人物的真实感受,发觉事物背后的本质。
珠儿对于父母通奸这一原罪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她经常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牧师总是把手放在心上?提出这个问题侧面体现出她对事件本质的清楚感知。把手放在心上是亚瑟·丁梅斯代尔的象征性姿态,用以掩饰“通奸”给他留下的痛苦。当海丝特·白兰问珠儿她是否知道她母亲为什么总是戴着这个红字A时,她回答说:“牧师把手放在心上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2]”这意味着珠儿不仅知道红字的含义,而且发现了亚瑟·丁梅斯代尔的罪恶,只是他没有让他的罪行曝光罢了。
此外,珠儿善于区分人性的善恶。在小说中,罗杰·齐灵渥斯曾经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但仇恨使他内心同外在一样畸形扭曲。在海丝特·白兰察觉他的复仇计划之前,珠儿已经洞悉罗杰·齐灵渥斯的阴谋,她曾提醒海斯特·白兰道:“走开,妈妈,否则你会被那个黑人抓住的,他已经抓住了牧师。[2]”此外,珠儿对亚瑟·丁梅斯代尔胆怯、自私的性格缺陷也心知肚明。在游行的现场,珠儿对海丝特·白兰说:“在黑暗的夜晚,他把我们叫到他身边,牵着你我的手……但是在这里,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所有的人中间,他不认识我们。[2]”并一语中的地评价道:“他是一个奇怪的可怜人。[2]”由此可见,霍桑借助珠儿言行一步步向读者传达理性。
4.珠儿隐喻含义三:自然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自然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部小说中,珠儿从小就与宗教禁锢的社会隔绝,正是她的背景和经历塑造了她的性格中的野蛮和纯洁。至此,霍桑通过释放珠儿的天性能来传达自身对自然的信仰,把珠儿描绘成清教徒世界中浪漫主义的光芒,珠儿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因此吸引了大多数浪漫主义者。[4]
在这部小说中,霍桑不惜用诸多篇章描写珠儿与大自然的细致互动。无论她身在何处,在总督的花园里,还是在森林里,珠儿总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探析霍桑安排珠儿与自然这一联系的原因,首先应明晰如何界定自然。在一些研究中,学者们把自然与人物内心的原始欲望联系起来,在自然中,人物可以不受外界的束缚,重新找回真实的自己。[5]小说中也有诸多情节安排佐证上述观点,例如亚瑟·丁梅斯代尔和海丝特·白兰习惯在森林里互相敞开心扉,女巫史密斯太太也曾邀请海丝特·白兰到森林里开派对。而对珠儿来说,自然是她属于的地方,因为她是一个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永远追随自己内心的人。正如霍桑在小说中所述:“然而,事实似乎是,森林母亲及其养育的这些野生动物,都认识到人类孩子身上有一种相似的野性。[2]”
5.珠儿隐喻含义四:道德辩护与自由追求
道德是指自我约束,它看似与自由意义相左,然而,在中国文学中有句俗语“遵守道德的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而珠儿就是道德和自由的践行者。
霍桑作为浪漫主义者,通常从道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6]在这部小说的导言部分,霍桑对珠儿作了这样的评论:但愿它能象征故事中盛放的美好的道德之花,或在这个关于人性脆弱与人生悲哀的故事结束时,给黯然神伤的读者带去些许亮色。在这里,作者将珍珠与甜蜜的道德之花联系在一起,虽然她是罪人的孩子,但她始终致力于捍卫道德。在森林里,海丝特·白兰把她的红字扔进了河里,但是她这种违背道德的行为被珠儿阻止了。当珠儿要求母亲戴上红字时,海丝特·白兰的回答是“不过,的的确确,她对这可恨的标记的看法是没错的[2]”,表明她最终赞同了珠儿的看法,并意识到她以前的行为的不合理性。此外,珠儿说服亚瑟·丁梅斯代尔认罪的决心也非常强硬。在故事的最后,当亚瑟·丁梅斯代尔最终承认犯下罪行时,珠儿亲吻了他的嘴唇,她最终接受了父亲,结束了她作为红字和道德捍卫者的使命。总而言之,从珠儿的角度来看,任何人,无论是谁,如果违反规则,都必须承担后果和惩罚而不是逃避道德。
虽然海丝特·白兰和亚瑟·丁梅斯代尔之间的爱情以悲剧告终,但珠儿对道德的信仰与追随让她收获了一个幸福的结局。在继承了罗杰·齐灵渥斯的遗产后,她最终离开了欧洲,与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霍桑似乎赋予了这个女孩一切:财产、爱情和自由。霍桑用这种方式来安排珠儿的生活,表达他的爱情观:爱必须是自由的,无视习俗的束缚,从束缚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自由的王国[7]。
6.结论
基于对人物珠兒的分析,不难发现珠儿身上极富隐喻意义,是作者霍桑内心世界的缩影和寄托。作为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重要节点,珠儿被霍桑塑造为爱与恶的承载者、理性的揭示者、自然的赋予者,以及道德的捍卫者与自由的追求者,承载着霍桑对社会的批判,对生命与爱情的希冀,以及对浪漫主义的追求,而这些恰恰构成了小说的核心主旨。绝望与希望、纯洁与理性、道德与自由,看似无形,却在珠儿这一有形的人物身上得到鲜活的展现与深刻的诠释。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d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3]党颖颖.小议《红字》中人名的象征意义[J].福建厦门:科技文汇,2008(3): 151-152.
[4]Connor, Witcher. The Isolated ‘Wild Child: Hawthornes Personification of Romanticism [J] France: English III B4, 2013.11.
[5]赵腾腾.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红字》解读[D].山东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6]王丽丽,王向辉.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J].山东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79-83.
[7]Yang Zhao. The function of Pearl in The Scarlet Letter [C]. Shandong, Jinan: Proceeding of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2017.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