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鑫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在审丑教育现状与价值进行分析,结合汉字教学在现阶段的教学情况与相关学理知识,探析在汉字教学中的如何实现审丑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汉字本源追溯文化,树立其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审视文化进步的能力,以探索汉字教学的改善。
关键词:汉字教学 审丑 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有四个维度,“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为其一,席勒曾说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甚至是恢复人性完整、改造异化社会、救赎人类灵魂建立理想社会的唯一途径。这充分说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有学者则提出了美育教育中存在“美育内容和形式的滞后性”,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审丑教育的命题。在美育关照下的审丑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学设想,它是基于更为全面、深远的角度提出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育中,审丑教育也是美育教育的一种,是美育教育的补充,进行必要的审丑教育将有利于学生辨别美丑、提高思维的思辨性,发展审美素养。审美与审丑虽表面看上去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重视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完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知、情、意、行多个方面。从语文美育实践活动来看,当前教学中审美教育所占比例更大,而对于审丑教育关注的不够。而汉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本文将以汉字教学为切入点,从中看审丑教育,从而为汉字教学提供更多思考。
一.中小学汉字教学要求与现状
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识字与写字”被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领域,并放在了语文五大教学领域之首,这表明了汉字教学在中小学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在语文的学习中,识字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在生活中,汉字也无处不在,学好汉字,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意义深远,对传承中华文化意义非凡。
在不同教学阶段,汉字教学的任务有所不同。其大致目标是:在小学认识2500个左右常用字和初中认识3500个常用字的基础上,高中生要认识4000多个汉字。就中学阶段而言,从数量上看,识字与写字的数量各只增加了500个,这个数字反映了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任务由小学主要地位到初高中次要地位的转变。语文新课标的总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落实到汉字教学方面,应该“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但在中学汉字教学过程中,汉字学习更多的是被安排到预习阶段或随意性的随文识字,教师更多的是注重对书本上文章内容情感的分析、艺术手法的鉴赏。因此,汉字教学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众多研究者与教师积极探索汉字教学新方法,如字理识字,字源识字等,将汉字教学与文字学相结合,让学生从汉字的源头读懂汉字的精髓,理解汉字的意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汉字中的“丑”的体现与教学价值
杨云萍老师将审丑教育定义为:主要是通过揭示艺术、社会、人类自身中丑的元素,刺激人的心灵,培养包容与批判性的情感倾向的教育。因此,进行审丑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感受丑,感受到厌恶,相反,引导学生进行审丑是能够让中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起批判情感与包容心态。通过在汉字教学中进行审丑,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人文情怀的升华。
汉字字源中的“丑”文化实际上早有所体现。一些汉字在创造之初就反映了当时负面的社会风俗或者不平等的阶级属性,了解这些汉字背后的文化,有利于学生更加辩证的看待汉字发展,明晰文化的进步,关照自己的人生。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蕴藏着故事,通过对其字形本源的探索,也可以看出一些汉字体现着过去时代的一些残忍性,由此看出今天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如“取”这一字,在今天的释义为“拿到手里”、“得到”。但甲骨文的“取”,字形右边是“手”字,左边是斧刃的形状,合起来表示用手去割取一个人的耳朵,这是一个象征着血与野蛮的字,透露战争的残酷。教学中让学生明晰“取”的本源意义,这样一来他们就不难理解贾谊《过秦论》中“南取北越之地”中透露的气势何在,情感倾向何在。再如教材中《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妾不堪驱使”的“妾”,盡管在当时只是刘兰芝的自称,溯其本源,“妾”的甲骨文下面是跪着的女子,头顶带着枷锁,是指受过刑法有罪的女子,因此即使引申为自称,从文中依然流露出当时女子的辛酸与卑微。又如《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的“民”在今天是指一般的百姓,但其本义是指被锥子刺瞎一只眼防止逃跑的奴隶,从中也可以窥见上古时期统治阶层手段的残忍。对于这些字的深入解读,能够刺激学生的认知体验,让他们正视丑恶,更能明了当今文明社会的珍贵。
审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辩证思考,还在于让学生看到当前生活中汉字运用中丑的现象,让学生学会辨析当前汉字运用中丑恶、低俗的现象。汉字中的丑还体现于今天汉字滥用、乱用。当下网络文化风起云涌,有一定的汉字滥用现象,这样一种滥用是对生活,政治,娱乐的一种调侃或揶揄态度,久而久之一些字词本来的意义被抛之脑后。社会上流行的错字,以讹传讹,更不可小视。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白玉豆付(腐)、大豆高梁(粱)等错别字,不胜枚举。这一系列对汉字进行乱用、误用、甚至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乱造字现象充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他们逐渐失去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写错别字现象比比皆是,学习汉字在众多中学生眼中变得无足轻重。对这一现象,教师不应该回避不谈,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正视这一现象,以自己的眼光去审视这一现象的原因、后果,进而引导学生将认识乱用、滥用汉字不是一件小事,更关系到对文化、文学的不尊重。
三.汉字教学中的审丑教育策略
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汇聚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超越不同语音方言的能量。汉字中有不少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字,人们也用汉字书写、传递着无数正能量。学习汉字的过程本身也是引导学生感受美、提升其审美能力的过程。面对以上汉字中的“丑”文化与汉字运用中的“丑”现象。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审丑,辨别美丑。那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审丑教育,有何种策略?笔者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正面学生的质疑、发展其辩证思维。在汉字教学中,大多数研究者与教师已经注意到了过去的汉字教学对其汉字本源字形的忽视,积极将文字学相关知识与汉字教学相融合,以让学生感受文字之美。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中学生比小学生更喜欢与老师唱对台戏,中学生越来越会怀疑自己学习的价值,这是为什么?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发现真实的社会生活与课本中宣扬的“正能量”并不一样。除了让学生感受美,让其正视丑,反思丑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到汉字教学上,学习汉字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美好,同时也需要结合具体的课文中的相关汉字让学生尽可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习俗与社会面貌,他们才会对文明发展、文明史怎样发展、为什么说文明在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如从与“女”“妾”“奴”“娶”一系列与女有关的甲骨字形中可以窥见女子在古时地位的低下,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形象可感的。再如“民”的本义到今天的“民”的意义有何变化与联系,也会带给他们辩证思考的空间。
引导学生在以悲悯的情怀去感悟文本。语文教育要培养有温度的人,尽管汉字中不少的字追本溯源会带给学生震撼,让他们感受到过去社会的冷血、辛劳,他们会思考会批判过去的社会,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后培养学生对生活在过去的人的同情,转而化为对现实人生的关照。如对“南取北越之地”,了解到“取”的本义后,应该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这样简单的一个字,可能会有怎样具体的战争场面,这样的画面对当时的人们、家庭意味着的是怎样的灾难。
引导学生明确规范使用汉字的价值。当前出现的很多汉字乱用、滥用现象,学生更多的是认为新奇、有意思,他们并不明白规范使用汉字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跟风陷入集体无意识,对汉字也进行滥用。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清楚规范使用汉字的价值,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对汉字的规范学习、使用。让学生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字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例如告知他们日本人在华北地区推行愚民教育和奴性文化,其中最彻底的一条莫过于日军在占领区强制推行日语,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华的汉字、语言的生命力。因此,若仅仅将汉字滥用、误用看成小事,对民族长远发展不利。认真学习汉字、规范使用汉字、辩证看待汉字中的美与丑,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曹晖.中国美育现代性问题与反思[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劉彩霞.中小学汉字教学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3]栾贻爱,吕健伟.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识字写字教学路径的转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3).
[4]祝禧.汉字教学的文化价值与实践探索[J].小学语文,2017,(12).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