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文学教育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

罗玉颖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交往与对话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课堂提问在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进行观察,试分析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供事实依据。

关键词: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 提问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人文社科的语言转向,研究者们开始重新重视日常语言。在课堂上,语言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还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而提问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互动过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而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也就是说,教师如果能够对课堂提问运用恰当,那么课堂提问会成为有力的教学工具。本文基于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进行观察,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供事实依据。

二.研究过程分析

利用教学录像和文字转录的方法,对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孔子游春》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对本课进行实录统计后,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从“教师提问类型、师生问答方式、学生回答类型”三个维度编码,研究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其次,对三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得出小学教师的提问特点。

(一)研究结果分析

1.提问的“量”与“质”分析

课堂提问可以分为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但是主要是教师提问,包括教师问什么、怎么问、向谁问、发问次数以及问后反馈等。向谁问和发问次数体现在课堂提问数量上,而问什么、怎么问、问后的反馈和评价则体现了课堂提问的质量。

1.1提问的数量

通过分析课堂提问的范围观察图,来观察该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活跃度。笔者根据课堂录像,挑选出31个教师提问的有效问题,从而得出该教师提问数量。

(1)教师提问频率偏高。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里,教师提问的次数为31次,平均每1.6分鐘一次。可以说,本节课的课堂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但是,教师应该意识到设置问题的数量。若问题过多,会出现“为了问而问”现象,以至于导致学生答题时间缩短,即使是高水平的问题,学生的思考也会因为时间有限而无法正常发挥。

(2)提问的参与率和覆盖率较高。笔者在观察课堂的过程分析,本节课的提问参与率与覆盖率达到到了50%以上,说明本节课的语文教师,能够较好的照顾大部分的学生,最大程度大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有时候,教师会集中向一个学生提问,而有些学生一次也没提问过。也就是说,班级中的某小部分学生回答了教师的大多数问题。

1.2提问的类型

布卢姆关于认知领域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笔者根据布卢姆的认知分类进行改编,对课堂问题类型进行编码,把本节课的提问分为识记型问题、观察型问题、综合型问题以及理解型问题。依据问题的内涵分类,把识记型提问和观察提问归为事实型问题;把理解型提问和综合型理解归为思考型问题。

(1)事实型问题偏多,思考型问题较少。从统计图一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提问的大部分集中于识记型、观察型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易于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答案,而那些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散思维的综合性题目较少。笔者通过进一步分析该视频发现,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教师提问是由浅入深,以事实型问题为主,辅之以思考型问题,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的提问,有利于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学生回答方式较为单一。从统计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回答的方式以个别回答为主,集体回答为辅,缺乏自由回答以及小组讨论后的回答。这就说明,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是要求学生进行集体回答问题,而学生自由发问和回答以及进行小组讨论的回答几乎是没有的。

(二)问题的情境性设计分析

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于求知欲,使得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情景越来越成为教学的必要环节。在本节课当中,王崧舟老师在课堂中创设了两个问题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下面截取一个教学片段,对其进行分析,如下:

师:学习语文仅仅有理解远远不够,学语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感受,那才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闭上眼睛,我们来感受一下,设想一下,突然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了,或者说只剩下了最后一滴水,而那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时候你举目四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和画面?睁开眼睛。谁来说?

生:我看到了万物没有生长,可能有些花都蔫死了,人也有可能支撑不住了。

师:他看到了花都蔫死了,他看到植物都枯死了,看到人也快要渴死了。还有谁来说说看?

生:我看到的画面是,我向远处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沙,没有生命。

此教学片段出现在课堂的前部分。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不拘泥于教材,从生活中挖掘与文本有关的内容,将具体的内容变成抽象,用新的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从而使得学生广泛参与,体会学习语文是一种精神享受。

(三)课堂提问模式分析

从提问的发起者和接受者的角色以及先后次序,可将课堂提问分为三种模式,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下面截取一个教学片段,如下:

师:水什么形状?好,你来说。

生1:水是方的。

师:哪个词告诉你此刻的水是方的?

生1:因为它在方塘里。

师:我们再看一句,谁来读一读?你来。

生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师:此刻的水什么形状?

生2:直的,因为它是瀑布,他从高处飞流而下,他一定是直的,不可能是弯的。

上述的这个教学片段,是这节课的典型问答形式,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回答”,其中涉及到两次,学生共同回答。在本堂语文课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提问模式占绝对主导,而其他两种模式即“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和“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却没有得到丝毫体现。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仍是目前中小学教师采取的主要课堂提问模式。

三.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王崧舟老师在“课堂提问”中,表现出较好的教学智慧。王老师能够调动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且能兼顾问题的类型多样,适合该年级学生的认知顺序,循序渐进地安排问题。我们可以从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提问看出,这是优秀小学语文教师所具备的教学素养。但是,就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在提问这个教学环节普遍都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教师提问的问题过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较多,导致学生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浪费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其次,课堂提问模式过于单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大部分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会导致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与合作,最终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参与度低下。

参考文献

[1]黄忠敬,邵亚芳.问诊课堂提高课堂的参与度[J].基础教育,2014(3):98-107.

[2]宋振韶,张西超,徐世勇.课堂提问的模式、功能及其实施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4,(1):34.

[3]石敬珠.基于教师提问策略探讨视角下的课堂观察[J].上海教育科研,2011(09):67-69.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755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