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数学教学通讯

激活学生思维 丰富经验储备

激活学生思维 丰富经验储备

石宏

摘 要:“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互动机会,并唤醒学生认知主动意识,利用认知储备基础,调动学生参与数理研究的积极性,在不断提升认知品质过程实现思维更新,数学素质的塑造。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活思维;唤醒认知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探索和研究问题中激活思维,提升思维的品质,在不断深化的学习中积累感知,储备经验,使之具有基本的技能、方法和数学思想积淀,为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基。

片段一:唤醒认知储备,丰富经验感知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研究和讨论一个新内容,有信心学好它吗?老师希望在这节课上我们不仅看得仔细,听得明白,还有想得迅速,说得清楚。

生:好!

师:请看投影中的口算题。看谁的反应快,算得准。

生:21×3=63;21×30=630。

师:我把它们作为一组,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认真琢磨一下。

生:下面数是上面数的10倍。

师:不错!那下面的题目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征呢?继续研究。

生:34×2=68,34×20=680。

生:41×5=205,41×50=2050。

生:15×2=30,15×10=300。

生:错!15×10=150。

师:这个小问题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得看清楚再算。

师:这两个算式有前面的关系吗?

生:没有。

……

师:刚才我们口算的15×2和15×10没有前面几组的关系。请再研究这两个算式和15×12有关系吗?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中激烈地争论着,并有序地交流着。

师:大家的讨论很精彩!请再看看投影上的显示(出现教学主题图——书架图)。

评析:课始的交流,看似累赘,却意境深远。一方面给学生一种家常式的随意,给学生安全,给学生温暖,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课堂的和谐推进注入了情感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科学地学习、正确地研究提供了指导,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关键是自己,自己有眼、有手、有口,还有更为重要的大脑,要善于合作、精于操作,更要科学思考,有助于养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

采用口算比对的方式,引领全员参与,是一种热身活动,也是面向全体的研究活动。随着口算顺利进行,学生会很自然地受到定势思维的困扰,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预设的陷阱之中。在引发争议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认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智慧的支撑,更需要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和储备必要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使自己更加厚重。

再引导口算题和新知之间的连接,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以往的经验不是万能的,学习不再是脱口而出,应有几分深沉。错误是美丽的,但更需要智慧保障,科学地引领。片段中更妙的是口算之后的“回马枪”,是为学习新知搭设的“脚手架”。

片段二:激活经验储备,加速新知探究

师:仔细解读主题图。请用自己的语言将图中的信息说清楚,并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

生:每层可放书14本,共有12层,150本书能放下吗?

师:“150本能放下吗”意味着什么呢?

生:就是问,12层可以放的书与150本进行比较。

生:如果12层放的书比150本大,就放得下;如果比150本小,就放不下。

师:有道理!那12层一共能放多少本,你有办法算出来吗?

生:要计算12×14。

师:要计算12×14,这是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啊!我们学过它的计算方法吗?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生:争先恐后地说道“我会”“我会”。

师:会了吗!我们能说清楚自己计算的道理吗?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也能算出结果呢?先独立思考一番。

(给学生自由探究和小组研究大约3分钟,学生积极演练。)

师:请在想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的同伴,看能不能让小伙伴们明白你的说法哦!

(学生小组进行交流,不时辩论。)

评析:案例中首先指导学生解读主题图,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图中的信息。这样的训练会引领学生学会看图,学习交流,学习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完整的意思。从而使数学学习更具主动性,也使课堂充满活力。其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仅使学生明白只有图表是不足以学会知识的,而是要在问题的思考、分析、解答中提升学业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其间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培养创新求异的意识,更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厚的经验,学会解析信息,学会提出合理贴切的问题。

学生还没有正正经经地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不同的思考。尽管学生可以采用自己的方法探寻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但仍然会存在似懂非懂的现象,教师并没有将学生拉回原点,而是提出更有启发性的要求:会了吗?我们能说清楚自己计算的道理吗?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也能算出结果呢?先独立思考一番。真正体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理念。让学生尽可能地寻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既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竭力思考,得到锻炼,可以体味探索成功的喜悦,也可以体验到失败的困惑;又促进学生去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自觉。

片段三:用活固有经验,促进认知建构

师:这样的竖式有道理吗?小组中研究一番(图1)。

生:先做4×12,再做10×12,最后把两次计算的积合起来。

师:那在竖式中又在哪儿呢?

生:借助投影展示第一次的乘积是48,第二次的乘积是12。

师:唉!好像和刚才哪个同学的汇报不一样吗!

生:老师!一样的,在竖式中的12是12个十,你看12的后面是空着的。

生:对!因为第二次算的是10×12,当然是12个十。

……

师:这里空着?可以写0吗?

生:可以,写上更清楚点。

生:写上没有书中的简便!

师:这就是说可以不写0,是吗?那我这样写可以吗?

生:不对!不写0,但必须保证它是120。

师:那怎么办呢?

生:表示的是12个十,所以这里的2应该和十位对齐。

师:请用这种思考去完善一下自己的竖式。你们看这道横线,没拿尺子画还是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

师:看了大家的竖式,老师明白了,不写0很简洁,说明这是一种不错的算法。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评析:用活经验,让学生在丰厚的经验基础上正确迁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案例中我们看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活跃身影。整个教学中教师始终处在引领和掌控的位置上,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利用智慧和教学技艺,启迪学生,启发、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方宁静的天空,其间学生的身心是舒畅的,心情是愉悦的。

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不仅厚重,而且更富艺术。我们没有看到刻意追求的丝丝相扣,没有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流利,而是面向全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更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议论、分享。“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是肯定,更是一种启迪,希望有更美好的追求,有更完善的学习历程。简洁的话语,给人温暖,也传达了老师的殷殷期望,更折射出学习是循规蹈矩的。“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由此可见一斑。

在探究性学习课堂中,许多情景都是当堂生成的,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介入”。案例中老师列举竖式例子,可谓是新知学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适时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大家集中评判,使每一个学生彻底地明白计算过程中的算理,促进学生的内省,更加速新知的建构。“放心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是课程改革给教师一个全新的角色定位,因此,教师要切实彰显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合作者的新角色。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案例中我们领略到的重基础,激活经验,充分引领的新的教学气象。我们可以感触到执教者的匠心獨运,知识、能力、思维、经验多维度地激活,让学习变得风趣,变得厚实。同样课上展现出的紧扣教学目标的功夫、驾驭课堂的功夫、倾听的功夫、判断决策的功夫等都值得我们不懈追求。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756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