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楼
内容摘要:高职本科教学往往偏向于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育。在“专本衔接”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基于高职本科生历史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历史兴趣有限以及学习态度较为被动的现实情况,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纲要”课需在向本科教学编排靠拢的基础上,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设计,实现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融合以及强化课内实践教学等手段,形成适合高职本科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人文素养 高职本科 《近现代史纲要》
在当前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探索专科、本科紧密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引入“专升本联合培养”、“专本衔接”等方式拓宽人才学历提升通道。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即四年制高职本科),是“专本衔接”背景下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设置的一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平衡专本衔接教学标准差异的过程中,现阶段高职本科教学往往选择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教育特色,而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地位。事实上,人文素养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而“纲要”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一.高职本科生“纲要”课教学现状
高职本科和普通本科学生以及高职专科学生发展定位层次、学情基础存在显著差异。就“纲要”课而言,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所教的48名高职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历史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浙江省的高职本科生均为通过单考单招的“三校生”,主要为省内各中职学校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方面明显强于普通高职学生,但在知识积累方面仍弱于普通本科生。就高中阶段历史课程学习程度而言,33.4%的学生表示没有学过,51.1%的学生表示学过但是基本没有印象,仅有15.6%的学生表示学过并大致了解,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及人文知识的储备较为有限。(2)历史学习兴趣有限。该专业高职本科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技术性与操作性强的工作,注重职业教育与实践技能,学习动机往往与就业关联度高,对人文类公共课程兴趣不高,对“纲要”课的学习目的仅仅限于通过考试,只有少部分认为如果将来打算考研深造,历史知识的积累也有一定的必要性。(3)学习态度较为被动。传统的“纲要”课堂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学生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同时,由于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基础有限,工科类高职本科生在交流思辨能力和语言口头能力方面也较为薄弱,无法对教师做出积极的反馈。
“纲要”课不仅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更具有历史深度,融合了情感与智慧的人文课程,在普遍突出“工具性”、“实用性”的高职本科课程当中承担了拓展历史视野,提升人文素养的重任。然而,若高职本科在参照本科院校的教学学时与教学安排的情况下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就容易产生以下几个难题:(1)“纲要”课的教材编排注重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于高职本科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2)高职院校的教学普遍集中在“基础”课、“概论”课,而针对于高职本科生“纲要”课的配套的、成熟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案尚未全建立。(3)受到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影响以及职业教育理念的影響,“纲要”课在高职本科专业中的受重视程度不高,教学标准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
鉴于以上情况,依据本校生源状况和办学条件对高职本科生“纲要”课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二.人文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本科生“纲要”课的实践
目前,“纲要”课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内容设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方面,文化属性和人文属性较为明显。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本科“纲要”课程,能够有效弥补高职本科生人文知识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理性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和大历史格局。
(一)以人文素养提升“纲要”课文化自信,向本科教学编排靠拢
在高职本科教学过程中,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缺乏是“纲要”课的普遍难题。由于高职专科生只学习“基础”课、“概论”课两门课程,笔者所在学院过去遵循专科生学习进度安排高职本科生在大一分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课、“概论”课,在大二分两个学期学习“纲要”课、“原理”课,使得“纲要”课为后者的学习“奠基铺路”的功能弱化。其次,过去“纲要”课只有32学时的课时安排,即使完全讲解理论知识也无法将所有教学内容讲完,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只能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体系容易向专科层次倾斜,无意中降低了对高职本科学生的要求。为改善教学情况,提升“纲要”课的文化自信,自2019年开始学院对标普通本科课程设置调整高职本科培养方案中的公共类课程设置,学习顺序上依照本科生的四门课程学习顺序,安排大一学习“基础”课、“纲要”课,大二学习“原理”课、“概论”课,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具体在“纲要”课授课课时长度上,由原有的32学时扩展为48学时,其中安排3-6课时的实践学习任务。
更充足的课程安排体系与教学规划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对“纲要”课百年的革命斗争历史与革命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以及人生发展都是有益的。
(二)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设计
尽管在教学编排上应当让“纲要”课向本科靠拢,但是相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高职本科生更倾向于简单直观的教学形式以及浅显生动的“教学叙事”,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精心选择、设计加工更注重教学主体与客体间的双向互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依据“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可对现有“纲要”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筛选,并精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典型教学素材。在教学设计中,可通过史论结合、以史论今、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等教学手段,运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体系和样式对高职本科生开展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此外,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典型乡土史”[1]作为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故土情怀与热爱家乡的意识。如通过上海的石库门与外滩风云介绍上海租界史,使学生对民国时期旧上海的繁华与老百姓遭受的苦难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在讲新文化运动时,让学生列举浙江籍的历史风云人物,从而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将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元素结合,实现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融合
在原有课时安排中划拨出少量课时用于与专业相结合的专题讨论环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这就要求公共类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与理想信念相结合,体现对产教融合与工匠精神的关注。笔者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15-20分钟左右的“专业史”专题讨论环节,例如组织学生在课后搜集中外历史上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的经验与案例,并展示与食品安全发展史相关的制度与最新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能够纵向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历史。又如笔者在课堂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分学习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位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杰出人物,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并对该历史人物的奋斗过程进行汇报,分享从该人物身上学到的精神。
通过教学案例中的职业素养元素挖掘,有助于学生将人文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汇贯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于课程体系全过程。
(四)将人文素养意识融入课内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受到人力、经费以及学生安全问题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高职本科“纲要”课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比较困难,笔者依据高职本科教学的“针对性、现实性”原则[3],将实践教学聚焦于课内环节,划出一定学时进行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安排话题组织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在课前五分钟进行历史演讲,并点名让学生复述、点评演讲者的内容,提高互动和参与度。其次,设置若干历史辩论、讨论环节,比如“是否应该重建圆明园”、“如何评价李鸿章”、“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利与弊”等等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与评论。此外,可在课堂播放历史相关的电影、纪录片,并针对影片设置问题,以此强化学生的历史记忆。最后,在考核形式上,笔者依据每位学生的参与度、表達水平进行综合打分评价,将实践成绩的比重提升至总评成绩的30%,将期末考试的成绩降至50%,余下20%作为学生平时作业以及考勤分。从结果来看,实施课内实践、鼓励过程性考核有助于激发学生表达观点、辩证思考问题,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自主性,有效培养学生在现实状态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工科类高职本科生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在于从历史发展中习得经验与教训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结合高职本科“纲要”课教学实践来看,不应当一味注重地“高职教育本科化”,照搬本科教学模式,而应当以提升高职本科生的基础人文素养为核心,在教学设计、案例选取与课内实践三方面注重理论与案例、实践活动的平衡,让学生成为具备“职业+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将“纲要”课单一的基础知识教学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为公共课程“专本衔接”的构建提供借鉴反思,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终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颖.高职院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建议[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16-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406/20140600 660060.shtml
[3]陈锦.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250-253.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浙江为例”(JG19304)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