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林
内容摘要:桃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多种独特作用。而在日本,据推测弥生时代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同时,来自中国的桃信仰也传入日本,为日本的桃文化形成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以桃花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中日桃花多种多样的意象以及意象的异同,最后简述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桃文化 桃意象 中日对比研究
自《国风·周南·桃夭》开始,桃花陆续出现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作者赋予了桃花不同的意象。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桃文化,也有其别具一格的特点。中日两国的桃文化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为各自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中日桃文化的起源
桃原产自中国,属于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桃的种类:“其实有红桃,绯桃,碧桃,缃桃,柏涛,乌桃,金桃,银桃。”除此之外,对桃这个字也做出了解释:“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木,兆。十亿曰兆,言其多也。”自《诗经·桃夭》开始,桃花通过文学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中,除此之外,桃木自古以来作为辟邪的道具,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最早有关于桃的记载是《夏小正》与《礼记》。《夏小正》中有“正月梅,杏,杝桃则华。杝桃,山桃”的记载,《礼记》则记载了腌制以及保存桃肉的方法:“枣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胆之”,“桃诸梅诸卵盐”等。由此可见,中国的桃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据日本的考古发现,从奈良时代的遗迹已经出土了桃核和弥生土器,可推测出当时已经有桃树的存在。日本关于桃最早的记载是在《古事记》中,其中记载了被称为创世男神的伊邪那歧命用三个桃子驱赶恶鬼的故事。而桃子之所以能驱赶恶鬼,是因为其具有除魔辟邪的功能。日本古典和歌集《万叶集》中,风流倜傥的歌人大伴家持作了一首咏桃歌:
春の苑紅にほふ桃の花下照る道に出で立つをとめ
这首和歌描绘了春日里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伫立在桃花盛开的小路上这一美景。这首和歌令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树下美人图的画面。除此之外,三月三日对于日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被称为女儿节,也叫桃花节。为了祈祷家中女孩能够健康成长,大家会一起喝桃花酒,并认为此举可去除不干净的污秽。
二.中国的桃花意象
(一)爱情意象
在桃花盛开的春天,人们总容易对爱情产生无限向往。正如诗经所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首祝福歌,祝愿刚出嫁的少女能够获得幸福的婚姻生活。才子曹植写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把桃花比作美丽动人的少女,赋予了少女无限活力。“人面桃花”这一成语源自崔护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由此可见,在桃花烂漫开放的季节,人们心中总会不由自主涌现出爱情的憧憬,桃花更是表达向往爱情的一个最好不过的介质。
(二)理想世界意象
陶渊明是开辟桃花象征理想世界的第一人。他在《桃花源记》中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位迷失方向的渔师在一片桃林的尽头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村落里的人们都和平相处,一片祥和。而把温暖和平的世界与充满嘈杂斗争的外界隔离开来的正是那一片桃花纷飞的桃林。这一意象使得人们对桃花更是宠爱有加。
(三)悲情意象
桃花虽然盛开时鲜艳无比,引人注目,但是一旦刮风下雨,便会被无情吹落,任人践踏。对女性来说,看到随风飘落的桃花更是满心悲凉,更容易感叹自己青春不再,少华已逝。自古以来越是容貌出众的女性,越容易被卷入男人的战争,沦为牺牲品。正如杜甫的诗“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所言,往往人如桃花,红颜薄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林黛玉目睹了桃花飘零的场景,联想起了自己悲惨的身世,郁郁不得欢。桃花的出场,更加栩栩如生地衬托出悲惨的人物形象。
三.日本的桃花意象
(一)除魔意象
日本人对大自然有崇高的敬意,认为万物有灵论。无论是花也好。树也好,草也好。都有灵力,都是神。如果把花插在土器中,那么神的灵魂也会进入花朵中。日本古典歌舞剧能乐中有一个以西王母为主题的曲目。西王母自古以来被称为桃花女神,在此曲目中,西王母的出场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她手持桃花出场缓缓走来。桃花之所以属于神仙的灵物,正是由于它能够除魔降妖。敕造和歌集《拾遗和歌集》与《后拾遗和歌集》中,以西王母传说为背景的咏桃歌有三首,三首都咏叹了三千年开花一度的桃花。由此看来吸收三千年天地之精华的桃花擁有除魔的功力也不足为奇。
(二)辟邪意象
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中写道三月三日这天,天色晴朗,阳光甚好,心情愉悦。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冒出新芽的柳树,一切都很有情趣,不必言说。三月三日这天正好也是偶人节中,也称女儿节。这一天,有女孩子的家里会围绕桃花举行各种活动,比如在人偶祭坛上摆放桃花,喝桃花酒辟邪,在泡澡水中放入桃叶等,以此来祛除晦气,祈祷女儿健康茁壮成长。《蜻蜓日记》中写到:藤原道纲母为等待心上人藤原兼家的到来,三月三日特地用桃花装饰了人偶坛,却迟迟不见兼家的身影,于是道纲母内心非常惆怅失落。桃花对日本人来说是必不可缺的。
(三)诅咒意象
在日本爱知县一宫市的真清田神社,每年四月三日会举行桃花祭的活动。在古代,人们会摘下桃枝拿到河边举行祓禊仪式,即有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祈祷五谷丰登之意,而现在则是在向神供奉祭品的三个方向放上桃花。除此之外,香川县多度律镇高见岛则组织人们共赏桃花。当地人在门上插上桃花,出门赏花,捡贝壳,其乐无穷。从庆云三年开始,日本天皇会在除夕夜举行追傩,即驱除恶鬼的仪式。巫师们特意用桃木制作的弓与荆棘制作的箭对付恶鬼。桃是五行之精能驱除百怪的仙木所以能够去除恶鬼。
(四)性象征
桃花的颜色为粉色,又称桃色,被认为是一种与女性相关的颜色,桃色本身也给人一种性感,色情的印象。桃本身是一种开花早,易种植,果实多的植物,易种植体现了桃的顽强生命力,果实多则象征了女性的生育能力。说明桃的生命力与繁殖力都非常强大。在日本的传统中,少女到了十六七岁会梳一种桃割的发型,并且把色情电影称为桃色电影,年轻男女之间的不正经的恋爱称为桃色游戏。这些桃色都暗示着猥亵行为,都与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四.中日桃花意象的对比分析
从相同点来看,除魔辟邪的桃花形象不仅是中国桃花文化的一部分,也深深地渗透进了日本的民俗中。据《神农百草经》记载:桃花杀恶鬼,令人好颜色,桃枭微温杀百鬼精物可以看到日本也同样使用桃花来驱邪避鬼,桃花是女儿节的代表之花。在驱邪除魔这一点上是中日桃花意象的一个共同点。另一个相同点是桃花的春天意象。当读到《诗经》中的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自然会联想到春天到来时少女的怀春之情。日本和歌集《万叶集》也有描写桃树下美女伫立的情景,在桃花的映衬下少女更显得惹人怜爱。可见在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中,用桃花来象征美人的手法是比较常见的。
从不同点上来看,首先,中国桃花意象是多种多样、内涵丰富。而日本受地理环境,风土以及习惯的影响,并没有形成多样的意象,特别是乡愁与理想世界这一意象日本文化中几乎找不到其身影。其次与中国赋予的乡愁,理想世界这些抽象意象相比,日本的桃花意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緊密。由上述分析可知,我们在探究日本桃花意象时更多的是与日本的民俗文化结合,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来分析桃花的形象。
中日桃花意象为何会产生差异呢?首先是与日本吸收文化的方式有关。日本在吸收他国先进文化时,会摈弃与本国文化不相适应的地方,吸收对本国文化有益的地方,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有学者指出日本三月三女儿的各种习俗是中国的影响形成的,是中国的桃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并且关于桃太郎的故事,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传说。据说在远古时代,土家族的祖先婆婆自吃了从河上面飘过来了八个桃子和一朵桃花后就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女儿八个儿子,土家族由此繁衍生息下来。这一故事与桃太郎的来源极为相似,不少学者认为土家族这一传说是桃太郎的起源。但是之后桃太郎形象的变迁却是日本人独创的。日本在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也为它增加了新的内容,从而形成了有日本特色的桃花文化。
其次与日本人重实用心理也可能有一定关系。桃花不仅用于具有观赏价值,在花道中独放光彩,还具有食用价值,来制作桃花酒。重实用心理的日本人开发出了不仅重视桃花的精神价值,在实际生活中也试图把他的价值最大化。总之,日本的桃花文化受到中国桃花文化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受日本本身吸收文化的特点以及日本人重实用心理的影响,由此使得中国与日本的桃花文化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参考文献
[1]刘立善.日本「桃」文化史[J].日语知识,2012(08).
[2]方志娟.浅议日本的桃信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6).
[3]刘晓峰.中国桃信仰民俗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3).
[4]王秀文.论中日“桃”文化的性象征[J].外国问题研究,1997(04).
[5]马丹丹.桃太郎故事的产生与桃驱魔文化[D].北京:外交学院,2014.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