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文学教育

提倡感情朗读 彰显语文本色

提倡感情朗读 彰显语文本色

周立斌

内容摘要: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中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应该是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生活气息,唤起情感体验,追求作品的内涵。可见,朗读在学习语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既能吸纳和发展语言,又能发展思维、激发朗读者情感。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使文章的作者、师、生三者的情感达到和谐共鸣,让课堂充滿朗朗读书声,彰显语文本色,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提倡 感情朗读 语文本色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性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应放在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我以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为重点,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上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奠定感情基调

确立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感情朗读的第一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融入自己的情感,让自己的心灵走进文章中去,这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读书贵入境,入境始与亲。”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中,可以通过精彩的导语,诱发情感;可以通过动情的音乐,熏陶情感;还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激发情感。上课伊始,我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介绍写作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然后顺势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所以,在离别的一刻,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饱含深情地说,——“再见了,亲人”;我们的朝鲜人民也依依不舍地说——“再见了,亲人”。)创设了情境,两次齐诵课题,就奠定了本课的感情基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感情朗读。

二.品词析句,培养朗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关键词句”指的是能揭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句,对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词句。课堂中,应以关键词句作为抓手,带领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感情美,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要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难,而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指导,如:语气、停顿、轻重、缓急等。但是在指导时,不能只靠这些技术行为去支撑朗读,要先从文中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产生情感共鸣,再在教师的示范点拨下,运用在自身感悟到的朗读技法,表达自身感悟到的情感。

读悟结合。朗读指导不能孤立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能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明代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犹为重要。只有理解的深,才能读的好。在第一段中,抓住“三天三夜”、“雪中送炭”、“唯一”,引导学生体会大娘对志愿军深厚的情谊。理解“雪中送炭”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更加体会到了志愿军对大娘的感激之情,从而更好地读出感情。我还抓住了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三件事,指导有感情朗读。例如:在朗读“缝补衣服”时,重读“几夜”,劝慰的语言读出对大娘的依依不舍和感激;“送打糕”这件事,因为情况紧急,朗读时语速稍快一些;“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件事,因失去小孙孙给志愿军和大娘都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所以朗读语速稍慢一些,饱含伤痛、感激之情。

通过对关键词句、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加深了学生对含义深刻词句的理解,又带动了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感悟。从而训练语感,提高学生理解课文,感情朗读的能力。

三.变换形式,提高朗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还应从教学目的出发,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提高朗读效果。

品读与评读相结合。自读品味,听读评议。学生在理清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情,体会到志愿军与大娘之间深厚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意境,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然后个别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同时体会比较,进行评价;接着比赛读,既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感受朗读比赛乐趣,又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感受;最后再齐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

复沓式朗读。每次交流完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情后,我就引导:所以,我们的志愿军在离别的时候才会说——(生:)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通过三次回读重点句,加深了学生对两国深厚情谊的感悟。

其实,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范读,教师的范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灵的启迪、美的熏陶。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达的强烈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广泛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为学生的朗读提供示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急,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则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正确的声音形象。分角色朗读,既可在指导的初始阶段,体会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语气语调,又可展示和检查学生朗读的效果。分角色朗读,可以由一个人或一组同学或男女同学集体朗读某个角色的语言,也可由教师参与充当某个角色,并可互换角色,反复练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师生配合读,老师和学生分别读一部分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配乐朗读,用优美的音乐渲染氛围,也是提高朗读效果的一种方式。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朗读方式。

四.个性评价,激发朗读兴趣

朗读评价是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读得更好,还可以学到别人的优点,修正自己的不足。在评价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评,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再加以总结,是对学生最好的朗读指导,更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第一段中,在朗读“送打糕”这一部分时,学生评价:“你的声音很洪亮,但是没有把当时的紧张的情境读出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不到志愿军对大娘的感激,我觉得‘冒、‘顶、‘冲等动词要突出,还有‘雪中送炭也要重读”……其实,学生独到的评价,促进了对文本深入的理解,也是朗读指导最有效的体现。

在课堂评价时,除了语言评价,还可以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热烈的掌声、大拇指点赞、小小的奖励等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感情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重在平时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进行方法指导,多法并举,提高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儿。

(作者单位: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小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814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