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婕
内容摘要:通过民俗仪式程序和文学复沓体之关系阐释,我们得出民俗仪式程序是文学复沓体的基础,文学复沓体的根都扎在民俗仪式当中。结论:文学复沓体与民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民俗仪式程序 结构特征 重复性 相异性
在中国民间存在着众多的风俗,如各种岁时风俗、结婚、丧葬、做寿、上梁、驱邪、送鬼、问鬼、求雨、盘花根、祭祖先、瑶族的跳盘王、壮族的祭三堂等等,我们往往把它们统称为民俗。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民族的不同,各种不同的民俗具体的形式和内容自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构成及其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共同规律。
一.民俗仪式程序的结构特征
1.民俗仪式程序
对民间风俗进行考察,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许多风俗是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来完成的,所以,仪式是建构民间风俗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种仪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常是保留一些较为固定的项目,这些项目又构成具有稳定性的先后次序,形成一定的序列,因而构成较为稳定的程序。在此,我们称其为民俗仪式程序。
在桂北民间过去都有哭嫁的风俗,哭嫁的风俗中就有固定的程序。如全州一带过去女子出嫁,要摆设歌堂哭嫁。头天晚上举行小歌堂,哭自家人;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歌堂,哭唱亲戚、朋友和客人。哭嫁所唱的歌有程序歌和哭亲歌两种。程序歌是由历史上传承下来,具有稳定性,其程序稳定不变;哭亲的歌则是新娘按照当时的情况即兴编唱,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也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个原则则是较为稳定的程序。因此,全州的哭嫁风俗仪式就包含有两个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意义的程序:程序歌程序和哭哭亲歌程序。其具体结构如次:
其一:全州县哭嫁风俗仪式程序歌程序
背肩歌→打伞歌→把灯歌→提手巾歌→拜祖先歌→摆歌堂歌→谢摆歌堂歌→压盘歌……
其二:全州县哭嫁风俗仪式哭亲歌程序
其总的原则——抽象的程序——是:先哭嫡亲→再哭近亲→后哭远亲。
以下是一具体的案例:
唱阿妈→唱阿爸→唱哥哥→唱嫂嫂→唱姐姐→唱妹妹→唱弟弟→唱叔叔→唱舅爷→唱舅娘→唱孃孃→唱寄爷→……①
许多民俗都是由诸如此类的仪式程序所构成的。
2.民俗仪式程序形式的重复性
从结构的角度考察民俗仪式程序,在总体上来看,一个大型的民俗仪式当然有许都不同的仪式项目构成,在这些项目与项目之间,它们的程序结构当然会存在不同现象,但是,在一个项目的内部,却基本上是某一两个程序结构重复。这一两个结构程序的多次重复,集中起来,构成了该项目的整体。这种结构方式在民俗仪式中非常普遍,因而,形成了民俗仪式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在此,我们称其为民俗仪式程序形式的重复性。
在桂北的汉族和瑶族的居住地,曾经盛行上梁仪式。每逢新屋开起,柱头和屋梁准备完备,竖柱安梁的时候,就举行盛大的上梁仪式。届时,全村及附近的村庄的人,都集中到现场,喊彩话,抢抛梁粑粑。场面非常热闹,非常壮观。兴安县瑶族的起屋礼仪歌包括《鲁班咒语》《赞木匠词》《木匠化身口诀》《起屋出煞口诀》《造梁法墨词》《迎梁词》《拴梁歌》《祭梁歌》《陪梁歌》《上梁赞词》《上梁号子》《升梁号子》《上梁撒饼子歌》《踩梁歌》《新屋落成祝酒令》等项目,最为丰富完备。其各个项目中,都有不同程度地程序结构的重复,如:《升梁号子》
……
脚踏云梯上一步,赞主家一品当朝。
脚踏云梯上二步,赞主家紫微高照。
脚踏云梯上三步,贺主家三元及第;
脚踏云梯上四步,贺主家四方得力。
脚踏云梯上五步,贺主家五子登科;
脚踏云梯上六步,贺主家六合同春。
脚踏云梯上七步,贺主家七子富贵;
脚踏云梯上八步,贺主家八抬八座。
脚踏云梯上九步,贺主家九九长寿;
脚踏云梯上十步,贺主家十全大富。
……②
在“升梁”这个程序项目中,随着号子,脚踏云梯一步一步地把梁升上屋顶。这里,每上云梯一步,将屋梁升上一级,其程序结构是重复一样的,而且这样重复了十次。
在桂西地区的平果县的丧葬仪式中有一种女婿祭三堂的仪式,总的程序包括“行虾礼”、“行蔬礼”、“行虾礼”、“行宝礼”、“谢九恩”等项目。每个项目的内部都是用相同的程序结构,来向亡人行礼谢恩。如在“行虾礼”时,由喊礼者唱“行礼哀歌”,一一表明所奉献的海味:海龙(龙)、海王(鱼)、海虾(虾)、爬脚(螃蟹)、金龟(乌龟)等,喊口令,女婿按顺序将其面粉制成的模型逐一敬奉。
行虾礼哀歌
(壮语生字):度龙由达海,歪罗比得欧,欧斗祭三堂,还情许卜姆。(龙)
度布由达屯,用网比欧斗,欧斗祭床灵,美情又美意。(鱼)
度公由内达,狠袜比洪欧,欧斗祭床灵,赔恩情卜姆。(虾)
度布由内水,用网比洪欧,欧斗祭三堂,还恩情许卜。(蟹)
度龟由内南,用妹比问欧,欧斗祭床灵,美情又美意。(龟)
(汉语意译):大龙在海里,行船去捕来,得来祭三堂,来报父母恩。
鱼儿在池塘,用网去网来,得来祭灵床,有情又有义。
虾公在河内,卷裤去摸来,得来祭灵床,来报父母恩。
螃蟹在水里,用網去捕来,得来祭三堂,来报父亲恩。
乌龟在土里,用棍去撬来,得来祭灵床,有情又有义。③
其中,在奉献每一样海味时,仪式的程序结构形式都是完全相同的。在“行虾礼”这个项目中,至少重复五到六次。
这种在一个仪式项目中重复同一程序结构形式的现象,在各种仪式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程序形式的重复性是民俗仪式很重要的特性之一。
3.民俗仪式程序内容的相异性
如果我们在项目程序结构形式重复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内容的角度进行考察,撇开在总体上一个大型的民俗仪式个项目的内容不同而不说,但就同一个项目而言,在一个项目的内部,即使程序结构是重复的,但各次重复时具体的内容却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结构形式,分别构成该仪式项目的各个侧面或各个阶段,但集中起来,构成了该项目的整体内涵。这种结构方式在民俗仪式中也是非常普遍,因而,形成了民俗仪式结构上的又一个重要的特性,在此,我们称其为民俗仪式程序内容的相异性。
我们仍然以上述桂北的“上梁”的“升梁”仪式和桂西的“祭三堂”的“行虾礼”仪式为例来阐释之。
在桂北“上梁”仪式的“升梁”项目中,十次升梁,每上云梯一步,将屋梁升上一级,就程序结构而言,每个程序结构的形式是重复的,但是,在内容上却是变化的。就上升的幅度来说,是从“一步”到“二步”……一直上升到“十步”,另一方面,每上升一步,就对主家有某一个方面的祝福,从“一品当朝”、“紫微高照”、“三元及第”……“十全大富”,反映出主家兴旺的各个侧面。藉此,构成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它们的相异性。
在桂西地区的平果县女婿“祭三堂”的“行虾礼”仪式中,每次奉献一样海味,唱一首行礼哀歌,其程序结构形式都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其中的内容就完全不一样,所供奉的礼物分别是:海龙(龙)、海王(鱼)、海虾(虾)、爬脚(螃蟹)、金龟(乌龟)等,所唱的歌曲也因所献的礼物不一样而演唱不同的对象,表现出献礼的具体的内容,因而,呈现出其相异性。
这样,在一个仪式项目中重复同一程序结构形式的情况下,每次重复时,表现不同内容的结构形式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其程序内容的相异性也是民俗仪式很重要的特性之一。
至此,我们已经很明显地看得出,民俗仪式程序重复中有不重复,不重复中有重复,亦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异与同的对立统一。具体地说就是,民俗仪式程序结构形式上具有重复性,而在程序内容上具有相异性。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即是:用同样类型的容器,装不同类型的物品。
二.民俗仪式程序和文学复沓体之关系阐释
综观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文学复沓体具有复沓单位整体结构的相同性和复沓单位局部构成的相异性,民俗仪式在同一项目内部的程序结构形式上具有重复性,而在其程序内容上具有相异性,它们二者都具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构成异与同的对立统一的特性,藉此,我们不难想到:这种惊人的相似之处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发掘出二者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在对大量的详实的资料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民俗仪式程序和文学复沓体之必然联系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民俗仪式程序是文学复沓体的基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就文学的起源和发展而言,一般是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再后才有文学的结构体式。而民俗仪式远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有了,它一开始并与语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民俗仪式结构体式的形成应早于文学结构体式复沓体的形成,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民俗仪式程序重复性的形式决定一个相同的结构体式
在民俗仪式中,在同一项目内,存在大量的重复性的仪式程序形式,它们与仪式的动作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很稳定的结构形式。这个结构形式一次又一次的被使用,因而成为一个共同的结构体式,其实,从较为抽象的意义上说,它们所用的只是一个相同的结构体式而已。
比如,将上述“升梁”和“行虾礼”重复性的仪式程序形式,进行抽象,进行提炼,就会得出它们的共同结构体式。
桂北兴安县汉瑶族“升梁”仪式结构体式
上云梯一步+升屋梁一级+喊升梁号子一首
桂西平果县壮族“行虾礼”仪式结构体式
持事喊礼+堂客沿“8”路线端礼品上堂+女婿跪拜献礼+持事唱“行礼哀歌”一首
透过这些共同结构体式能看出其背后所支撑的结构相同的民俗程序,它们都是取决于民俗仪式程序重复性的形式的。
2.民俗仪式程序相异性的内容决定同一结构体式局部的不同
在桂北“升梁”仪式中,其共同的结构体,就局部来说,“上云梯”和“升屋梁”的具体内容都由“一”——“二”……“十”,每次所唱的“升梁号子”,也由“一品当朝”、“紫微高照”、“三元及第”……“十全大富”,各不相同。
在桂西地区的平果县“行虾礼”仪式中,其共同的结构体,就局部来说,“喊礼”、“端礼”、“献礼”、“唱哀歌”,依据所供奉的礼物:海龙(龙)、海王(鱼)、海虾(虾)、爬脚(螃蟹)、金龟(乌龟)等,各不相同。
结合它们抽象的结构体式,我们看出只是局部的内容有所改变,正是这些不同的内容使相同的结构体式在局部产生了变化,因而是局部有所不同。
民俗仪式程序重复性的形式决定一个相同的结构体式,民俗仪式程序相异性的内容决定同一结构体式局部的不同,这二者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然而,一个整体相同的结构体式,其局部能够变换,正是文学复沓体的结构特征,民俗仪式程序以其重复性的结构形式和相异性的内容,以其与语言的紧密结合奠定了文学复沓体所产生的基础。
(二)文学复沓体裁是民俗仪式程序的结果
既然,民俗仪式程序以其重复性的结构形式和相异性的内容,以其与语言的紧密结合奠定了文学复沓体所产生的基础,那么,在这种基础上所產生的结果当然就是文学的复沓体了,要是我们用文字将重复性的仪式词语记录下来,那将成为复沓体的文学作品。事实上,民俗仪式中的诸多文本都是复沓体的结构体式。这至少能解释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们仍然以上述桂北的“上梁”的“升梁”仪式和桂西的“祭三堂”的“行虾礼”仪式为例,它们无疑是复沓体的结构体式。)
1.复沓体的整体相同性根植于民俗仪式程序重复性的形式
我们从重复性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桂北的“上梁”的“升梁”仪式和桂西的“祭三堂”的“行虾礼”仪式的文本的结构形式,我们能够发掘它们重复性结构形成的根源。我们先提炼出它们的复沓结构格式。
首先,我们提炼出“升梁号子”的复沓结构格式:
桂北兴安县汉瑶族“升梁”仪式文本之复沓结构格式
腳踏云梯上□步,赞(贺)主家□□□□。
(注:其中,□代表其相异的部分,括号里面的表示有两种情况)
其实,这个“升梁号子”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是在“升梁”仪式结构体式。
上云梯一步+升屋梁一级+喊升梁号子一首的基础上产生的,“升梁”仪式结构体式是它的根,“升梁号子”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脱胎于“升梁”仪式结构的重复性。
其次,我们提炼出“行虾礼仪式哀歌”的复沓结构格式:
桂西平果县壮族“行虾礼哀歌”文本之复沓结构格式
(壮语生字):度□由达(内)□,□□比□欧(斗),欧斗祭□□,□□□□□。
(汉语意译):□□在□□,□□去□来,得来祭□□,来报父母恩(有情又有义)。
(注:其中,□代表其相异的部分,括号里面的表示有两种情况)
同理,这个“行虾礼哀歌”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是在“行虾礼”仪式结构体式持事喊礼+堂客沿“8”形路线端礼品上堂+女婿跪拜献礼+持事唱“行礼哀歌”一首的基础上产生的,“行虾礼”仪式结构体式是它的根,“行虾礼哀歌”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脱胎于“行虾礼”仪式结构的重复性。
2.复沓体的局部差异性根植于民俗仪式程序相异性的内容
我们从相异性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桂北的“上梁”的“升梁”仪式和桂西的“祭三堂”的“行虾礼”仪式的文本的结构形式,我们能够发掘它们相异性结构形成的根源。
在桂北“升梁”仪式“升梁号子”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中,第一句的“□”取代的是“一”、“二”——“十”不(级)“上云梯”和“升屋梁”的级别;第二句的“□□□□”取代的是“一品当朝”、“紫微高照”、“三元及第”——“十全大富”等祝贺主家各个方面的内容。从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升梁”仪式结构体式还是它的根,“升梁号子”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的局部构成的相异性脱胎于“升梁”仪式结构程序内容的相异性。
同理可得,在桂西地区的平果县“行虾礼”仪式中,“行虾礼哀歌”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中的各个“□”分别取代的是:海龙(龙)、海王(鱼)、海虾(虾)、爬脚(螃蟹)、金龟(乌龟),它们生活的地方,捕捉它们的方式,祭奠亡灵的场所,报答父母的恩情等等。从中同样显示出,“行虾礼”仪式结构体式还是它的根,“行虾礼哀歌”文本的复沓结构格式的局部构成的相异性脱胎于“行虾礼”仪式结构程序内容的相异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无论从相同性角度,抑或是从相异性角度讲,文学复沓体的根都扎在民俗仪式当中,文学复沓体是民俗仪式程序结构的记录和体现形式,民俗仪式是文学复沓体的源头。
文学复沓结构作为一种文学结构体式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比《诗经》更远古的时代。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在现今的民间仪式程序中,还大量使用着,还存活着。文学复沓体的源头是民间的仪式程序,从它的结构形式和特征上看,它与民间仪式中某些仪式程序是完全相同的,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文学的复沓体脱胎于民间带有重复性的仪式程序,是民间带重复性质的仪式程序剔除了其它仪式因素(包括音乐)后,而仅存留下来的用语言表达的文本部分。如果在民间仪式程序中,它是演唱的歌曲的话,这个文本就是“歌词”,进而,我们可以推测出:文学复沓体与民歌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注 释
①唐万余《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广西分卷·全州县歌谣集》广西全州县文化馆编印,1986.12,内部资料,第53—74页;苏韶芬 李肇隆 《桂林历史文化丛书·桂林民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第1版,第8—104页。
②农学冠 李肇隆编著《桂北瑶歌的文化阐释》,民族出版社,2008.12,第1版,第292—302页。
③祭三堂仪式的有关资料为笔者2008年在平果县黎明乡实地调查所得。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