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文学教育

浅谈全球化能力下的学生能力培养

浅谈全球化能力下的学生能力培养

马璐

内容摘要:21世纪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相互联系且迅速变化的世界。全球化能力是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全球化社会的关键能力。本文就全球化能力的内涵及其维度,浅谈如何培养全球化能力。

关键词:全球化能力 多元文化 培养策略

当今世界在合作与冲突中凸显了其互联互通的本质。复杂性与多样化的社会形态给21世纪的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0年,一场百年未见的全球大流行病席卷全球。后疫情时代,如何使学生具备能力面对多元化社会与文化差异、应对全球性的问题与危机、生活在一个互相联系的世界并从中收益,是当代教育所要考虑的迫切问题。

一.什么是全球化能力

全球化能力被视为认知、社会情感与公民学习的多层面目标。建立在不同教育模式理念上的跨文化教育、全球公民教育具备一个共同目标,即促进学生对世界的理解,并赋予他们表达观点、参与社会的能力。可以看出,全球化能力不是一个特定技能,而是一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组的组合。它涉及研究当地、全球与跨文化事宜、理解并欣赏他人的观点与世界观、参与到开放、适宜且有效的文化互动中、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四个方面。[1]

研究当地、全球与文化事宜的能力,即利用已有知识与思维方式,将有关知识与批判性推理相结合,对全球性问题提出观点,发展有关当地、全球、文化问题的立场。了解并欣赏他人的观点与世界观,即从多角度考虑全球性问题以及他人观点与行为,尊重他人的文化价值与信仰,承认并欣赏他人的观点及行为。在求同存异中也以另一种形式提供质疑并且强化自己观点的机会。参与到开放、适宜且有效的文化互动,强调个人跨越文化差异与矛盾,表现出对他人观点的敏感、好奇与愿望,以及尊重双方的文化规范,通过沟通相互理解。为实现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能力是指个体准备好对当地、全球或跨文化问题做出回应,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包容和可持续的和谐世界。

二.为什么要培养全球化能力

立足多元文化社会生活。在世界经济贸易融合和民族文化冲突的带动下,人口流动促进了多元化社会与社区的形成,促使个体重新定义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身份。在新的多元化背景下,个体想要以全球公民的身份和谐地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必须了解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克服并挑战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文化偏见与刻板印象,以与不同文化的个体与观点进行互动沟通。

应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现如今工作场所正在变得多样化和关联化,21世纪的职业成功需要超越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跨学科地知识运作、不同视角的理解、与不同世界观的人交流至关重要。个体不仅需要掌握相应技能,还需要培养合作发展的意识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保持开放与尊重的态度,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驾驭全球化的复杂动态。

促进有效信息交流。当代媒体与互联网络大力发展所带来的海量资讯,给年轻人接受与辩别有效信息增加了困难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利用数字空间,更好的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并负责地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全球化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关心全球问题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和集体福祉采取行动的新一代公民。《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七大重要目标之一:到2030年,所有学习者都应掌握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开展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生活方式教育、人权、性别平等、促进和平与非暴力文化、全球公民意识、认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2]

三.如何培养全球化能力

为了使学生做好在一个日益多样化和相互關联的环境中生活,教育系统需要引入与全球公民相关的学习活动,例如反思与交流具有全球或地方意义的主题,或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展开互动;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模式,重点关注个体面对和处理全球性事务的能力。如何培养全球化能力,还需要从全球化能力的内涵与四大维度,即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引入有关知识

全球性问题是影响所有个人的问题,包括贸易、贫困、人权、地缘政治与环境等,揭示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区之间如何相互联系。对全球和地方问题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和关联性的了解有助于年轻人批判性地参与日常情况,挑战对其他文化的虚假信息和固定观念以及对世界过分简化的看法。培养全球化问题需要解决有争议的实际问题,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空间,以供探索他们通过媒体和自己的经历所遇到的复杂而有争议的全球或跨文化问题。

有效的课程应该涉及四个知识领域:文化与文化间关联;社会经济发展与相互依赖;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全球机构、冲突与人权。文化与文化间关联与语言、艺术、知识、传统与规范的多种表达方式有关。这一领域的知识可以使年轻人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鼓励他们重视保护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重要性。经济社会发展与相互依赖是指研究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重点是社会与经济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地方、国家和全球领域是如何塑造国家的发展以及个人发展机会的。环境的可持续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围绕自然资源需求和政策。全球机构与人权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建立国际机构,体验权力关系高度不平衡的世界中全球治理的竞争性质,并回顾国家和社会群体之间当前和历史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这一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年轻人树立对儿童的宽容和尊重的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和平、正义与非暴力等。

(二)关注多种技能

技能被定义为执行复杂且组织良好的思维模式或行为以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3]生活在相互联系和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需要多种技能,包括推理,跨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换位思考、冲突解决与适应能力。

学生自主识别信息需求,并从不同信息来源处辩别信息有效性与可靠性,以及有目的的选择信息来源都离不开推理能力。在推理能力下,学生使用逻辑思维,运用系统方法检查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资讯,分析联系与差异,并根据内容的内部一致性、证据的支持性来评估任何材料的价值意义与可靠性,并提出质疑与异议。

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能够与被认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和尊重的交流。有效的沟通即要求在表达基本分歧时,也必须能够清晰、自信,礼貌地表达自己。在进行跨文化对话时,检查和澄清对话的含义。通过积极聆听,也可以促进跨文化环境中的有效交流。学生在讨论和辩论全球性问题,表达和证明个人意见或寻求说服他人采取特定的行动方针时,可以有效地培养这种能力。

换位思考是指个人需要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认知和社交技能,即暂时采用不同观点的能力。换位思考不仅涉及想象另一个人的观点,还需要理解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理解他人的观点有助于对群体之间的差异做出更加成熟和宽容的解释。换位思考能力是有效、和谐沟通的基础,应当在教育中予以关注。

积极参与冲突解决与适应需要考虑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解决冲突的办法包括分析关键问题、需求与利益;确认冲突者的来历和观点;确认共识和分歧的领域;重新安排沟通;管理和调节情绪等过程。面对不同冲突,管理与解决的办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可安排冲突情境以供练习。

适应能力是指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当前的文化环境,或适应可能提出新要求或挑战的情境和环境的能力。获得此技能的个人能够处理文化冲击的感觉,例如在不同环境中的模棱两可情况下的挫败感,压力和疏远感。因而,在学生面对学习困境与挫折时,除了正确引导归因,还要关注学生适应能力的形成。

(三)培养开放态度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壮成长的能力既由关键性格或态度构成,又受其推动。与他人一起生活需要对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保持开放的态度,尊重对全球问题的文化差异和全球问题代理(即一个人是对地球和其他人有承诺和义务的世界公民)。可以通过参与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来明确培养这种态度,也可以通过以公平实践和适合所有学生的学校氛围为特征的课程来隐性地培养这种态度。

开放态度它要求有意愿去寻找并接受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交往的机会,发现并了解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如何解释熟悉和不熟悉的现象,并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习惯。跨文化的开放性是通过愿意与具有同等文化差异的人在同一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和互动而表现出来的。尊重基于对某人或某物具有内在价值的判断而给予积极的态度。尊重假定所有人的尊严及其选择自己的信仰,信仰,见解或做法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尊重文化差异并不需要忽略自己与他人之间可能存在的重大而深刻的差异,也不需要同意、采纳或转化为他人的信仰。

全球问题的代理是一种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中,人们重视自己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并对其成员产生一种责任感。一个在全球问题上具有代理意识的人会担心世界其他地区的其他人,以及道德上的责任感,无论距离和文化差异如何,他们都试图改善他人的生活条件。

(四)重视价值观念

重视人的尊严和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人们共同生活,因为两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过滤器,人们可以通过过滤器来处理有关其他文化的信息,并决定如何与他人和世界互动。培养这些价值观的个人变得更加了解自己和周围环境,并且强烈地主动去反对排斥,无知,暴力,压迫和战争。教育对个人的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在学校期间,年轻人养成思想习惯,信念和原则将贯穿他们一生。因而要在教育中鼓励重视尊严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占小红,温培娴.PISA2018全球素养测试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09):97-104.

[2]卢晓中.教育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现代化与大学素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7(6).

[3]黃存良.通识课程视阈下大学审辩性思维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8980.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