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子涵
内容摘要:巴洛克时期音乐领域的集大成者——著名作曲家亨德尔作为18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在声乐艺术领域的造诣颇深,对于作品风格的把握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是出自亨德尔的歌剧作品《朱利亚斯·凯撒》。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创作背景,接着重点分析了其音乐创作形式以及宣叙调、咏叹调所呈现出的音乐创作特征。
关键词:亨德尔 《我哭泣,为我的命运》 创作分析
巴洛克时期音乐领域的集大成者——著名作曲家亨德尔作为18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他在声乐艺术领域的造诣颇深,对于作品风格的把握也具有代表性。《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是出自亨德尔的优秀歌剧作品《朱利亚斯·凯撒》,又名《凯撒大帝》。此剧是在英国人的好斗趣味下当作竞争用而产生的,于1723年创作,次年首演于伦敦。在亨德尔创作的巅峰期,这部歌剧的公演受到观众的大力推崇和热烈欢迎,不仅旋律悠扬动听动人心弦且情节格外紧张刺激。更重要的是,这部歌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因此也在音乐史上具有特别的地位,是巴洛克歌剧中独具一格的作品。
一.《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创作背景
《朱利亚斯·凯撒》由海姆撰脚本,亨德尔谱曲,共三幕9场29曲,创作于1723年,1724年首演于伦敦。此剧于亨德尔歌剧创作高峰时期,是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整部歌剧是在英国人的好斗趣味下当做竞争用而产生的,乐曲颇富魅力,通篇具有华丽的氛围。故事讲述了公元前,罗马统帅凯撒为追赶他的敌人庞培,因此来到了埃及。庞培的妻子科内莉亚恳求她的丈夫幸免于难。但那时,在普特烈麦欧斯国王的命令下,埃及人们为了讨好凯撒,杀死了庞培并带来了其头颅,这令凯撒深感痛惜。科内莉亚与她的儿子塞斯托·庞培发誓要为庞培展开复仇。然而,普特烈麥欧斯国王的姐姐,也就是埃及艳后科里帕特娜有了其他计划:她想成为埃及的统治者。凯撒在海难中幸免于难,他朝埃及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最终击败了埃及王,解救了埃及艳后科里帕特娜。在这复仇运动的路上,他也爱上了美丽的埃及艳后。
《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是在第3幕第一场科里帕特娜被托勒密士兵包围时演唱的咏叹调。第3幕幕启时,女主角科里帕特娜被武装士兵们所包围,而倔傲不屈地挺立在中央之人即为她的弟弟普特烈麦欧斯。这时姐弟两人已反目成仇,科里帕特娜哭泣着唱出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整部歌剧中,充斥着亨德尔形式多变的音乐风格,以及他对于画面感的描绘力,整个场面的把控力,以及制造戏剧性冲突的能力。这部歌剧作品几乎汇集了乐器前奏、宣叙调、歌曲结构自由、交响般的间奏曲等音乐风格与形式。亨德尔运用转调,华美而又深刻地描绘出主角的内心深层次的感情。其中既有花腔调式用来炫技,有悲愤的演唱,也不乏英雄般的深情歌颂。歌词大意:“在一天之中,我失去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我这惨痛悲凉的命运啊!凯撒是我心中的神明,可他也许牺牲了,科内莉亚和赛斯托也被囚禁了,我想得到他们的救助已经为时已晚。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二.《我哭泣,为我的命运》音乐分析
在歌剧发展的长河中,通过一次一次的实践证明,乐曲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背景需求来匹配上不同类型的唱段,而中世纪之后出现的田园诗体和牧歌诗体为后来歌剧舞台上所必需的两种音乐语言形式提供了启示,而后诞生了宣叙调与咏叹调。我们通常把叙述性的、说话似的唱段类型的音调称为宣叙调,把抒情的歌调称为咏叹调。两者在各方面均具有对比性。咏叹调的特征是一般为主角独唱,有完整配合的伴奏和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结构。宣叙调则大多与演唱语言的音调十分相似,更注重叙述情节,有时几乎无伴奏或只有简单的和弦进行陪衬,结构十分松散。
《朱利亚斯·凯撒》创作于承接古典主义时期的巴洛克音乐时期后期,在本首咏叹调的创作中,亨德尔使用了一个意大利经典的创作模式: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亨德尔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的女高音咏叹调经常采用这种A-B-A的复三部曲式,这首咏叹调也不例外。我们对于调性展开研究可发现:A-B-A式的咏叹调一般有较强的逻辑性。A乐段通常为大调,B乐段通常为A乐段相应的关系小调。A乐段则是对于A部分的再现反复,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不是A乐段的完全反复,在演唱过程中可以由歌者根据自己对歌剧的理解自由发挥,进行个人的处理,如添加颤音、倚音等装饰音。
三.宣叙调的音乐特征
宣叙调是歌剧演唱音调的一种形态、类型。常用于咏叹调前面的简短叙述以及两段咏叹调之间的转换过渡性段落。接上文背景,第3幕幕启时,女主角科里帕特娜被武装士兵们所包围,而倔傲不屈地挺立在中央之人即为她的弟弟普特烈麦欧斯。这时姐弟两人已反目成仇,科里帕特娜哭泣着唱出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值得注意的是,宣叙调乐谱的开头部分所标注的意大利文recitativo,意思是背诵的,朗诵的(段落)。故我们对于其音高节奏的处理应接近于戏剧朗诵的处理方式,要强调说话似的自然音调变化。缓板悲痛的哀叹。
宣叙调从第1小节至第12小节,4/4拍,C大调。使用了柱式和弦作为钢琴伴奏,加入了复杂的跳进音程排列,调性比较模糊,音调不带明显的主题素材但仍稳定在C大调上。宣叙调一般具有自由的伸缩性,注意此处的“自由”只是相对的定义。虽然节奏相对后面的咏叹调来讲较自由,但正确把控整段宣叙调中自由的节奏仍是关键点。对于谱例中写出的休止符等需要正确遵守,切勿过度拖延节拍。在本段宣叙调中,亨德尔通过加入诸多变化音来丰富此段宣叙调的戏剧性处理,旨在本幕开篇点题,展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激烈诉说,引起观众的欣赏兴趣。
四.咏叹调的音乐特征
咏叹调分为A-B-A三部分,第一乐段A部分为E大调,从第十三小节起至第五十九小节。采用了广板(Largo)的速度,力度为p,意为弱(pian)。节奏非常工整。采用了一个弱起开头的写作手法,整体旋律中较有规律地进行上行下行,将旋律波浪式地行进。在例如第十五小节处,也就是A段的第三小节开始多次使用了附点节奏,呼应了歌词中的悲伤语境,体现出情绪上的哀怨。在第二十小节之后出现了许多大跳上行和小跳下行的跳进音程,也出现了四度、五度、八度、九度的音程这些元素体现出了亨德尔的音乐表达功力,并且配合上“我哭泣,为了我残酷悲惨的命运哭泣”这样的歌词,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女主人公那哀怨、悲痛的思想感情。作为咏叹调的主段落,本段通过旋律、速度、强弱力度以及歌词,无时无刻不在传递剧情的中心思想,为塑造科里帕特娜这一人物的形象作出贡献。
第二乐段B乐段转为c小调,从第六十小节起至第八十一小节。速度转变为小快板(Allegro),力度也有所增强。第六十小节处标记了力度为f,意为强(forte),与A部分形成音乐风格与情绪上的强烈对比,歌剧的戏剧性也在此段充分展现。女主人公的演唱由小快板带来步步紧逼的紧张度,赤裸裸地展现出女主角无路可退的处境与悲凉的心境。第六十五小节处的歌词agitero引出由连续不断的39个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华彩部分造成扣人心弦的戏剧紧张度,配合钢琴伴奏的渲染使情绪迈向了全新的高度,歌词“我的幽灵要使暴君永不安宁”恰到好处,剧情就在女主人公科里帕特娜的嘶吼中达到了全曲最高潮。
第三乐段A乐段是对于A部分的再现乐段,构成了咏叹调完整的乐曲结构。本段与A部分速度要求相同,旋律与配词均相同,但是需要演唱者发挥个人对于歌剧角色的理解,来进行情绪上的改变,加入装饰音来使演唱更具有可听性,如在原有旋律基础之上添加装饰音如颤音、倚音,或者对已有旋律进行翻高等“炫技”处理。目的在于更进一步地表现科里帕特娜无奈、悲惨的心境,也把观众从刚刚的戏剧性拉回现实,也侧面说明了B部分剧情中,科里帕特娜的内心怒吼只是徒劳的抗争,她依旧处在囚禁之中,也依旧陷在无尽的悲凉命运之中。从对命运的嘶吼到屈服与接受,观众深刻体会到女主人公的心境并为之感慨万千,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亨德尔的歌剧创作特色。
参考文献
[1]张骥.由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看亨德尔歌剧创作艺术特点[J].大舞台,2011(09).
[2]直运芳.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曲式及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6(11).
[3]张慧莹.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创作特点及演唱技巧[J].戏剧之家,2015(07).
[4]王晓迪.女高音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演唱分析[J].音乐时空,2014(09).
[5]黄超群.亨德尔歌剧咏叹调《我哭泣,为我的命运》的演唱技巧处理[J].通俗歌曲,2016(12).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