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笔会期间,我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这次活动丰富多彩,与会者还观看了龙坪民俗表演。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节目是《拦车马》。一群轿夫在悠扬的唢呐声中,把一顶红轿颠颠晃晃地抬上舞台。道士手舞桃木剑,在轿子前后左右劈砍,口中念念有词,掐破白公鸡冠子,鸡血洒在轿子四角,又将白公鸡扔过轿顶,轿子即被抬下舞台。节目虽短,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拦车马是龙坪一带古老的婚俗,相传起源于楚文王。众所周知,楚文王有三大爱好,一是玩狗子,二是打猎,三是爱美人儿。妫本是息候夫人,蔡国君纠缠妫不休,息候求助于楚文王,楚文王见妫美貌惊人,就灭蔡吞息,掠妫为楚夫人,后人称妫为桃花夫人,可见楚文王是一个十足的好色之君。传说楚文王在巡征途中见到一顶马拉花轿,硬要上前去看看新娘,就把马拉花轿拦下来,一睹新娘的芳容,这便是拦车马的来历。
拦车马的婚礼习俗,主要流行在荆山以南的沮水流域和长江以南的巴地。楚文王继位后首先发动征伐巴的战争,巴人以虎为图腾,认为是虎的后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楚国差一点被巴人灭掉,所以,直到现在,沮水流域一带楚人把老虎叫老巴子,这是镌刻在楚民族的心里阴影。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楚人怀恨巴国在心,报仇战争不断,巴人最终被楚人赶进大山。楚人把居住在山里人,叫“山巴佬”,含有轻蔑的意思。楚、巴在长期的战争中,文化得到了交流,相互渗透,直到今天,巴地的风俗,尤其是服饰,与长江以北的沮水流域保持着高度相似,拦车马便是其中之一。千百年来,拦车马在荆山沮水流域,经过劳动人民不断加工、改造、丰富,逐渐演变成固定的婚俗形式。
新娘出嫁,路途遥远,由于坐轿,一路颠簸,造成新娘呕吐不止。当时人们无法解释晕轿的现象,巫师就站出来。把新娘晕轿解释为新娘逝去的老辈子亡灵,舍不得新娘出嫁,缠绕相送,或跟着打热闹造成的。如同民间常说的发烧头疼,是死去的老辈子的亡灵在亲热,或是在重大节日忽略了给老辈子上坟烧纸,亡灵摸头暗示提醒等造成的。这些亡灵一旦随新娘进入新郎的家里,就会带来灾难,所以必须在场子外,巫师以驱邪的方式进行拦截,给新郎新娘以吉祥。
晕轿呕吐,相当于坐车晕车,过河晕桥。晕桥,当地人视为水鬼勾魂,只要向水里撒些硬币,说些祷告之辞,就可买通水鬼,避免落水丧命。拦车马与向水里撒硬币避灾,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拦车马以隆重的仪式上演,把婚嫁装饰得神秘诡谲。
古人的有些说法和做法,现在看来十分可笑,但在古代,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往往借助巫、道玄妙之说。巫的功能有两种,一是治病,二是驱邪。保康属于楚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巫风盛行,所以,拦车马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一直漫延于今。秦汉以降,巫逐渐失去地位,道教挤相加入,又融入了儒家慎终追远的思想,最终形成了集巫、道、儒为一体的多元文化。拦车马的演变,有着清晰的历史痕迹,我们从道具中可以发现,“桃木剑”这是楚人的痕迹,楚人把桃木视为驱邪之物,《史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篳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驱鬼辟邪,乃是国家大事。在秤杆上包着黑布,当地人叫做黑面包公,秤砣是权的象征,以示断案公正,铁面无私,斩恶务尽。这说明拦车马在宋代以后进行了完善加强。
婚礼是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楚人以繁文缛节,不厌其烦而著名,程序就十分细致,男女双方定亲后,首先是新娘新郎到双方老辈子坟前烧纸禀告,然后男方到女方家改口,接下来新娘扯脸、画眉、梳妆、穿嫁衣,道士敬五方神圣、撒佛水、镇四方,发亲、上轿、起轿、运轿,一路三眼铳压阵,高潮部分就是拦车马。
当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道士就手持桃木剑拦住轿子,新郎迎新娘下轿,双双向逝去的先辈叩头禀告。道士用四言八句简单赞颂新娘,重点要求女方孝敬公婆,恪守妇道,新娘来到新郎家,请新娘逝去的老辈子放心,男方不会怠慢新娘。道士本来和颜悦色,此时立马转为声色俱厉,拿起照妖镜,举起桃木令牌,重砸桌案,掐破白公鸡鸡冠血,洒在轿子四周,随即从轿顶扔过去,口念:“白鸡黑狗,鬼魂绕路走”,“雄鸡一唱,大鬼小鬼避让,不听劝的,休怪桃木令牌,砸你身上!男家车马来相迎,女家车马请回程。”这时,男方把轿子收拾停当,置于一旁。接着新娘下轿,过火盆、拜堂、抢果盘、入洞房、喝交杯茶。一桩婚礼仪式就此结束。
拦车马从表面看带有迷信色彩,究其内容实质,乃是在维护妇女地位,为妇女疾呼不平,鞭笞邪恶,稳定和谐家庭,无疑是优秀灿烂的文化遗产。
龙坪镇党委书记张东林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家,拦车马这个古旧的民俗节目在新时代赋予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深受游客喜欢,成为龙坪镇一张文化名片。张书记还说,龙坪镇地处高山,是一座民间文化的宝库,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在乡村振兴中,亟待挖掘,推陈出新,不久会端出来更多更美的文化美餐。
宋进潮,作家,现居湖北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