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文学教育

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张丽华

内容摘要:以广州工商学院为例,指出大学语文教学中如课程定位、教学合作、教学水平的评价、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分析了这些问题之后,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等方面着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 广州工商学院 考评 考核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95年,2004年独立设置为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5月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州工商学院。2018年通过学士学位评估,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118人,其中本科生23350人。设有16个教学单位、25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艺术学5大学科门类,其中国际贸易学、物流管理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会计、市场营销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谐办学、科学发展”的办学方针;坚持“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产学研综合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德学兼备、基础扎实、技能娴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结合区域经济优势以及自身特点,制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本科教学工作提供人力、财力与物力保障,全面、有序地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建设。[1]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广州工商学院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服务于区域经济,二是人才培养依据市场需求而定位,职业针对性强,三是教育教学管理“以学生满意为本”,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教师的管理观念,都将学生的在校体验和对校满意度纳入其中,以生为本,四是引进了企业与学校合作机制,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激励师生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努力创造学习和工作对接的教学环境。

大学语文课程是广州工商学院的一门基础公共通识教育必修课,开设始于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经过6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

广州工商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程分为大学语文I(应用文写作部分)、大学语文II(文学阅读和欣赏),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两个学期,大学语文I的课程定位是:《大学语文Ⅰ》主要学习内容为教材《实用大学语文》中编《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为普通高校学生而设的公共基础课,是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通识基础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方法,促进其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写作基础,使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并满足社会对应用文写作日益迫切的需求。

大学语文II的课程定位是:《大学语文Ⅱ》主要学习内容为教材《实用大学语文》上编《阅读与鉴赏》,是面向全校非中文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一门为培养和检测大学生语言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设置的综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以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高尚情操和民族精神熏陶学生,提高和强化学生对母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夯实语文根基,以适应各类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并为学生将来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以上的课程定位可以看出,课程定位较为笼统,泛化,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作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课程定位没有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功能上来说,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具有增强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审美能力等针对学生现状的特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论文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定位为: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应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2]。语文能力具体体现就是听、说、读、写都达标。

2.教师合作互助机制不健全,教学缺乏有水平的反馈方式

学校人事处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每位老教授指导一至两位年轻教师,并核算相应的工作量。但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教研室很少开展集体活动,教师们基本上都是各上各的课,即使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听课了,也很少开会讨论听课中的问题,基本上就是以完成听课任务了事。教研室也很少就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过研讨会。新进教师和老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互动机制,没有得到相应的教学反馈。对于教学效果,基本上只有学校在网上组织的网络评教。但这种评教的真实性却是值得怀疑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负效果,老师为了获得学生的好评,往往取悦于学生,不在专业上用心,却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上大谈特谈,或者对学生管理过于放纵,以尽可能取得学生的喜欢。本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向上,现实却可能是学生迫使老师向下屈服。长此以往,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和老师都互相敷衍,教学变成一场作秀。

目前评价教师,存在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过度强调教师的职称学历和科研能力,课堂教学几乎得不到什么关注。学校的督导虽然听课,但几乎没有正面的反馈,对教学能力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

3.教学内容安排單一,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

广州工商学院的大学语文教学在全校大一新生开设,新学期安排学习大学语文I(应用文写作课程),第二学期安排学习大学语文II(文学阅读与鉴赏)。根据6年多教学实践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如艺术专业,偏重于说、唱、跳等方面的学生,应用文写作课程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鉴于他们的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应用文写作课程较为专业,对他们形成较大的压力;二是对于如商务英语专业,这样跟文学紧密度较深的学科的学生,大学语文I、II的学习难度不够,可以适当考虑加入写作课,深入地培养其与专业相关的写作思维能力;三是对于工商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等其他专业,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加深难度,为以后的专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对于目前的“一刀切”做法,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

4.教考分离,学生学习成果反馈方式单一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方式一般是分数,分數由三部分组成,平时考勤占比20%,期中考试(考查)占比20%,期末考试(考查)占比60%,这样的方式是全校统一通行的,非常单一,不能很好很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大学语文教学大多处于静态、应试考评。期中期末考试考查的出题只注重书本知识、题型单一、很多场景题的理解、分析,都有参考答案,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由于是大班上课,平时考勤往往限于学生的到课情况,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个体学习情况。学生有层次,但考核方式没有体现层次区分,方式简单粗暴。

二.解决措施

1.依据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制定课程定位

广州工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讨论稿)中指出: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打造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教育为出发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拓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紧扣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探索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也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等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鉴于此,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应围绕立德树人、区域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几个维度来制定。

2.加强师师合作,提高同行教学反馈水平

以教研室为单位,定期不定期举行典型教学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集体备课听课、研讨等活动,加强教研室的工作联系机制,老教授指导青年教师日常化,具体化。要促使年轻教师的教学进步,就必须有同行的专家学者来指导。可以考虑每学期选择一至两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分析研讨,同行专家学者听取各方意见,最后挖掘问题所在,使全体教师都能有所收获,从而避免出现一些教学问题,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国外很多专家都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是由学生评教来体现的,而是只有取得同行的认可,才能称为真正的高水平教师。学生的知识能力、人生阅历、经验积累都不足,不能对教师作出恰当的认识,学生的评教只能作为参考。

通过以评促教,激励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要求。

3.优化教学内容,进行分班分专业差异化教学

广州工商学院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应用文写作和文学阅读与鉴赏两块,对于书法写作、演讲与口才、经典传统文化等内容,涉及较少,不能很好地涵盖所有学生的自身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大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所以可以考虑分班分专业来区别教学,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侧重口语表达这一方面的学习,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如会计、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侧重应用文书的写作,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侧重应用文写作的同时,还可以加入文学写作课的学习。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课实行小班上课制,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文学阅读与鉴赏课程可以大班上课,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要目的。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大学语文课,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进行区别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流行音乐、网络文学、视频、博客等资源整合进语文教学中,提升语文的趣味性、吸引力。简单来说,就是要为学生量身定制大学语文课程的内容。

4.创新考核方式,由应试静态单一考核向应用动态多元化考核转变

目前大部分大学语文教学的学生考核方式都偏向应试考核,应付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是极不符合大学教育的宗旨的。期中期末考核往往采取考试考查的方式,注重的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能力,缺乏实际操作意义。看似合理的统一的考核方式,实际上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分度不足,弱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语文技能趋向一致,显然,长此以往,大学语文教育偏离了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将导致学生将来无法满足工作动态化的要求。

大学语文教学应该丰富考评主体,注重动态考评,考评内容要多样化。如若是学生被评为全校的演讲能手,书法大赛的获得者,小小说比赛的获得者,可以考虑考评直接定位优等。大学语文的考评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由学生选择其一,若是表现突出,都可直接评为优秀。在实行差异化教学的同时,考评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注重动态化过程,收集外界对学生个体的评价,综合判断,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权限给出合理的考评结果。

总之,要树立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意识,作出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丰富考核手段,更客观地量化学生的语文能力。

广州工商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近些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公共必修课,近几年加大了师资力量的投入,引进了不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专家教授,在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秀资源上,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作为一所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笔者认为始终围绕培养人才的战略发展目标来调整大学语文教育很有必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寻求最适合各自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良好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s://www.gzgs.edu.cn/xxgk/xxjj.htm

[2]杨定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D].2006(3):40.

(2018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互联网+”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69403.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