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文学教育

解读《昆明的雨》中的情味

解读《昆明的雨》中的情味

刘筱萱

内容摘要:《昆明的雨》以自然清新又饱含深情的笔调详细描绘了昆明雨季的自然景物与风土人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欣喜与赞叹之情,在这篇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围绕“怀旧与珍视”分析作者笔下的“情味”。本文力图通过文章细节与文本背景的分析,解读文中每一物、每一景、每一事背后所蕴含的情谊,解读“情味”的内涵。

关键词:昆明 情味 自然环境 人文关怀

《昆明的雨》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全文以“昆明的雨”为线索,借景抒情,将汪曾祺先生对昆明人、事、物的回忆隐藏在意象化的雨中,不仅极富美感,也极富情味。作为一篇文化味浓厚的自读课文,《昆明的雨》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品味与理解文章语言的指导,将课堂重点放在课文品析上,让学生在已有散文学习的基础上细品、细读,把握本文的抒情线索,体会汪曾祺先生赋予昆明雨的情味。

一.昆明遐情,何止一个雨季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老先生在晚年回忆昆明生活所作的散文,全文围绕着昆明的雨季的人、景、事、物表达了对昆明雨季的欣赏与赞美,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怀念。于汪曾祺先生而言,昆明是一个特殊的存在。1939年,19岁的汪曾祺从家乡高邮来到西南联大求学,开启了他长达7年的昆明的旅居光阴。汪老曾说:“按居留次序说, 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他也还说过,若不是去了西南联大,恐怕他也并不能成为一名作家。可见,昆明的自然、人文环境深刻的影响着汪老的文字。昆明有着温润、优雅、闲适的风土人情,是一座温和而又宁静,平淡中又带有趣味的城市。而平和却不失幽默也正是汪老文字的真实写照。如在《昆明的雨》中,汪老先生用调侃的语气写到从火车上跳下捡鸡枞菌的情节,昆明的生活节奏是慢的、昆明人是充满生活热情的,而汪老的笔调也是同昆明一样轻松、平静,富有人生意趣的。

纵观汪老的文学创作,围绕昆明而写的作品可与高邮、北京的作品分庭抗礼,无论是描写昆明自然景观的《翠湖心影》、《昆明的花》,还是记录昆明美食的《米线与饵块》、《昆明菜》、《昆明的果品》,亦或是家讲述昆明民俗风情的《昆明年俗》、《泼水节印象》,都证明着昆明生活的时期是汪老文学创作的滥觞。当晚年的汪曾祺回顾往日,那些昆明的凡人小事、花鸟鱼虫便成了他闲适心境、平和心态、澄澈心绪的写照,昆明温和从容的气质温润了他恬静淡然的文风,而昆明温润的自然气候、宁静而又富有人情的人文生活也正是汪老的精神家园。所以说,汪老所想念的远不止昆明的雨季,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昆明,那样一种在现代中审视过往、在平淡中书写永恒的美好心境才是汪老昆明遐情的精髓所在。

二.生活热情,何止一碗烟火

每每向学生们提起汪曾祺先生,学生们总会笑道:“哦,就是那个爱吃的老头啊!”。而说到《昆明的雨》,学生们津津乐道的也是昆明的菌子、酸甜的火炭梅和在小酒馆的那一碟猪头肉。可见在读者的印象里,“吃”是汪老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汪老曾说“在一种挚爱生活的热力里,爱吃,会吃,能吃,吃得舒心惬意,那是生命内有的快乐。”爱吃是爱生活的人共有的标志,但在《昆明的雨》里,那一碗烟火承载的却不仅是对生活的的热爱,更传递了一种乐观心境与人生况味。

《昆明的雨》给人最多的感觉是人民生活的祥和与安适,若不提当时正值抗战,或许我们会以为这是某个和平年代的生活。但事实上当时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并不好,在《昆明的雨》中,我们也能窥得一二:“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的食堂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这一句,一个“连”字实在是相当有意思。战争时期,家家户户都可以吃到牛肝菌,便可见牛肝菌价格之便宜,在此时再加上一句“连西南联大食堂都有”,便让人在汪先生幽默中感受到了对当时西南联大艰苦生活条件的不经意的透露。可是读遍全文,除却这句调侃,我们竟再也窥探不到一点有关当时汪老所经历的动乱和清贫的生活的描述。回首青年时期昆明的生活,汪老笔下更多的是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情节,是倒吊仙人掌的生活趣味,是卖杨梅的小阿妹甜甜的叫卖,是那样一种近乎于夸张的生命力!而这正是这个能在跑警报时吃松子的“老吃货”想传递给我们的乐观态度。

其实一向乐观的汪老并非没有过失落与忧伤,在《昆明的雨》中汪老曾写到与朱德熙一起喝酒的经历,其实当时的他正在遭受失恋的痛苦,这或许也就是他在看到年老失宠的陈圆圆像时有所触动的原因。朱德熙先生的妻子何孔敬曾写到:“英雄也有走麦城的时候,青年时候的汪曾祺,总有种失败的感觉,认为晦氣与己相伴而行。中老年后,他淡薄一切,和早年的记忆或许有关。”在《昆明的雨》中,汪老从未提起他的伤情与失落,而只是淡淡的诉说着那天午后的浊酒、细雨、把头埋进翅膀的鸡,还有在那时略显奢侈的猪头肉。汪老的文字总是淡淡的、暖暖的,就像他曾说:“我的作品的内在的情绪是欢乐的。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责任给予人们一份快乐,尤其是今天。”

三.人间温情,何止一壶浊酒

《昆明的雨》中的人情味也是让人回味的,无论是那个惜花爱花所以给房客送花,使汪老“心软软的”的女房东,还是卖了自己的物理书让汪老借酒浇愁,传递了无限“情味”的好友朱德熙,都让人感到了浓浓的人间暖情。情是暖的,文字也是暖的,而这情,不仅是一盘缅桂花、一壶浊酒传递给汪老的,更是汪老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的。

汪老的散文用得最多的就是“闲话”的方式,他总是像与读者唠家常一般的传递着爱与美。在汪老笔下,大翻译家巫宁坤、大语言学家朱德熙都似乎变成了他和读者们共有的朋友,只用一句亲切的“宁坤”与“德熙”称呼,他就让读者与他的朋友间有了熟稔的默契——这似乎不是读大作家的散文了,好像是和隔壁老汪头闲话家常。汪老的文字总给人一种亲近感,他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平凡的生活与平民的乐趣,他将视线放在生活最微小的细节里,俯下大师的身份,用朴素的语言书写最平常的生活,将他所受到的人文关怀惠及读者的关爱,用一种大众视角给予人启迪和感悟的人文关照。就像他所说的:“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汪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将他诗意而又达观的态度融入文字,用内心的温情给读者朋友似的情感的滋润与关照。

四.民族思情,何止一个昆明

汪老是爱昆明的,那是承载了他少年求学美好记忆的一方土地,是让他继承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安贫乐道、乐观豁达精神的精神家园。如前文所說,汪老在对昆明的书写中融入了大量昆明特有的气质,也书写了大量的昆明的民俗与文化生活。如《昆明的雨》中老百姓倒挂仙人掌祈福辟邪的传统,正是对人民渴望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书写,是中国的民俗传统与精神的体现;心疼缅桂花树却又摘满满一盘时常送给房客的女房东,又正是中国人骨子里热情好客又尊重万物生命的写照;在火车上跳下来捡菌子的乘客,也是民族性格里热爱生活、充满趣味的体现……在《昆明的雨》中,汪老不止一次的提到了思乡,青年学子背井离乡,却将对家乡的热爱转嫁为对当地的风土与人文的考量,转向民族传统美德与人民精神的赞颂,不难想象他对这个民族的热爱、对这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所以在汪老笔下,无论是高邮、昆明或是北京,都流露出了浓浓的对于民族精神的歌颂、民族心态的思考。那样一种对文化的坚守、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流露的气质与追求。而这或许也是汪老的文字始终充满生命力与吸引力的原因。

《昆明的雨》中的情味不仅仅局限于汪老对于昆明的怀念,也不只是汪老对昆明雨季的赞美与喜爱。它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书写,对民族精神的赞颂,是值得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去思考、品味的精神财富。在教学中,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领会文章的人文内涵、进一步加强学生阅读借景抒情散文的能力,体味汪老先生创作散文一贯的特点,感悟一个“情”字,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探讨且不断实践的。

参考文献

[1]冯敏.《昆明的雨》情感内蕴解读[J].语文建设,2018(18):39-42.

[2]郭之瑗.汪曾祺散文创作探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70-73.

[3]王瑾.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汪曾祺作品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8.

[4]王良亨.从《昆明的雨》到汪曾祺的昆明情结[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4):73-74.

[5]夏天.汪曾祺散文创作特色[J].文学教育(上),2019(02):22-24.

[6]向浩,童庆杰.这是生命的原初状态——《昆明的雨》解读的另一种视角[J].语文建设,2019(11):55-59.

[7]徐曼曼.汪曾祺的生命观及其审美化表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大冲学校)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38763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