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中学课程辅导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提高教学有效性初探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提高教学有效性初探

刘欣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中增加了历史这门学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播普及历史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以提供学生认识世界的新角度。在这个过程中,史料的运用可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史料运用 教学有效性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低向高发展和转化,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由无意识的接收变为有意识的探究。初中生将要通过系统的历史课程学习,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新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学会运用史料。因此,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史料的运用。

一、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史料的运用

首先,史料是历史学科的依据。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其次,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傅斯年先生此说虽然被学界很多人认为过于偏激,但从史料基础性作用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此话并不为过。“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运用史料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同时,运用史料必然要面临史料的获取、分析和推论,由此,学生的分析理解力以及历史思维得到了训练。最后,从近年来的历史中考趋势来看,材料分析题的分值比重在逐渐增加,这也要求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史料的运用。重视史料的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史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史料教学的措施

提及史料,很多人以为就是枯燥难懂的古文,实则不然。史料的种类丰富多样,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种。合理地运用史料,非但不会使课堂枯燥乏味,反而会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科学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文献史料,增加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文献史料的运用最为广泛。文献资料里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真实的历史社会。部编历史课本中引用的文献史料主要分布在导言、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五个栏目中。其中,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中多涉及原始史料的研读。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课本中选择的史料难度适宜,使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历史信息的可操作性很强。以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为例。课本中提到,“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这种表述过于抽象,学生可能会问,“情况果真如此吗,具体表现如何呢?”“材料研读”栏目中运用了《汉书.食货志》中的史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样一来,课本的知识表述有了史料依据,得到印证,增加了教学的科学性。同时史料中具体形象的记载,也增加了课本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便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出于本能,学生不禁会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汉初的皇帝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呢?”这样既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人,又可利用“课后活动”栏目中的史料自然地过渡到“文景之治”的知识点。史料中提到,“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初中历史课程重视以史料的逻辑关系来组织编排教材,课堂教学也应该要善用史料来组织教学。

2.运用实物史料,增加历史教学的具体性和生动性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被称为凝固了的历史,是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较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更加形象生动,是学生关于历史描述的形象落地,最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实物史料,学习效果最好。比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要了解英法的罪行,可以到圆明园遗址参观;要了解古代中国的防御工事,可以到长城遗址参观。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比如在介绍吴越争霸时,苏州的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虎丘和古城墙遗址參观。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忠王府参观。通过直观的接触,学生会对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历史学习也由课堂延伸至了课外。

3.运用口述史料,增加历史教学的共情性

美国知名口述史学者唐纳德·里奇认为,“口述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它与大多文献资料流传下来的主流群体视角不同,代表的是个体的声音,能够展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个体的人所拥有的感受,是有情感的历史记忆。在历史教学运用中,口述史料是对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很好的补充。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除了运用课本中介绍的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之外,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时,最好还要寻求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笔者生活在苏州,在教学中引用了苏州常熟吴市汤家桥村人王永元的口述史料如下:

1937年11月13日上午,有三四个日本兵从高浦口登陆后闯到我家……为了防止日本兵侮辱,我娘和姑妈、伯娘都在脸上涂了锅底灰。我好公见日本兵走近,为了保护在包厢内的家人,就赶紧从灶前走到门外,日本兵对我好公叽里咕噜地讲着日语,好公一句也听不懂,就有日本兵叫道:“死啦死啦的!”包厢里的人只听到一声惨叫,以后就没了声音。日本兵杀死我好公后又放火烧房子……我好婆等出去一看,只见好公躺在大门屋下的洋泥沟里,地上、身上都是血,再一看好公肚皮上、胸口上被刺了七刀。

通过口述史料还原历史情境,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日本法西斯的罪行是反人类的,它就曾经发生在每一个普通家庭和民众的身上。历史的血肉感和疼痛感更加真实,学生产生强烈的历史共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反思历史、对待历史,用更正确的态度来面对现实。

三、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确保史料的真实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研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史料众多,浩如烟海。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伪存真,运用真实的史料组织教学。其次,真实史料从来源和价值上看,又可以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直接记述历史事件的史料。二手史料是通过研究一手史料而形成的研究成果。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区分,合理运用。只有史料选取运用得真实可信,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

2.丰富史料的多元性

每一个历史问题都有多个侧面,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方面地分析了解。比如“冷战”的历史影响是课程中的难点问题,但教材中并未提及相关内容。教师可以从世界格局、国际安全、科技发展等多角度选取史料分析。选取的史料越多元,提供给学生的角度越多,信息越全面,学生就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3.处理史料的活用性

历史教学中,选择精要的史料,活用用活,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比如一幅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我们既可以从中掌握汉代丝绸之路的状况,了解中外文明的交流,又可以联系“一带一路”的实施,探究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了解民族关系、国家疆域等知识。如此,只需要将一则地图史料用活,通过一系列的追问探究,便可打开学生思维,构建知识网络。

历史学家茅海建先生曾经说过:“历史学追求的,不是义理。上的正确,而是事实的真相.....要从史料基础出发,建造出一块块结实而有分量的石块。”以史为基石,构建有效的课堂;以史为基石,培养求真的学子;以史为基石,初中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9

【2】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51-53.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校)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3780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