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娟
【内容摘要】《散步》是我国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所创作的一篇短篇散文,它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经典的当代散文。在教学中,它还承担着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作用。本文中希望结合多层次审美探究这篇隽永细腻的美文,深入探究作者莫怀戚所描述刻画的审美意境世界,以期待达到审美教育目的。
【关键词】审美教育 审美意趣 初中语文 当代散文 赏析 共鸣
审美教育是培养中小学生心灵健康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最重要教育内容。在初中,审美教育主要基于学生审美情趣与人格养成两大方面展开,在陶冶学生精神,优化教育内涵的过程中教师希望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重细节把握,随时关注学生人格发展变化,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性品性。在教学中,散文无疑是一剂良药,因为它所为学生带来的美好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趣的同时,它也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它可谓是初中阶段提升学生审美学习能力的最重要手段。莫怀戚的《散步》属于抒情散文,它主要通过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件事上来表现一家人的温馨与幸福,同时也希望基于此让读者体会到三代人之间唯美默契的爱与亲情。在散文中,处处散发着华丽优美辞藻的纯真情感,是培养初中生审美意识与情趣的绝佳美文。
一、《散步》的审美内涵概述
莫怀戚的《散步》是秀美且隽永.的、蕴藏了丰富情感与意识内涵的精美散文,对于读者而言它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一根充满温馨之光的烛、一口悠久醇香的酒。它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好品德,在阅读这篇散文时,读者的心灵也会跟随者作者优美的文字不停涌动,在亲情、生命与人性等多个方面受到至纯至美的熏陶。
在《散步》中,一家三代人散布于初春田野上,他们之间虽然产生了分歧,但这分歧温馨且美妙,体现的是亲情的纯粹,表达的是一种责任和生命的传承。就与其它当代散文一样,《散步》是具有散文特色的,也是具备相当高的审美教育价值的。首先,《散步》是具有诗性美的,当代散文中所具有的诗性特质它也具备,而且通过情感支配与变化也支配了人物、景色与事物的刻画与描写,处处体现出了温馨的情感色彩内涵,正如那句“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所表现的是亲情、责任与生命主题。在春天充满生命与希望气息的田野上,这种亲情转化为一种哲理美,而哲理美所追求的正是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对生命的深度思考。莫怀戚就希望在这种哲理中再次注人亲人之间无限的情感。最后,这些情感也都体现在语言上,再次呈现一种语言美。万变归宗,实际上现代散文的优美之处还应该归结于语言本身,诗意的语言是《散文》全篇的精华之处,它具有音乐性、透明性,为读者所带来的是一种干净的、纯粹的感觉,是一种尽善尽美的体验。所以说,《散步》中的语言永远是流动且具有韵律的。
二、基于文本阅读的《散步》审美教学要,点分析
通读全篇,就会发现《散步》这篇散文中所传递的美是细腻、清新、朴实、深沉、温馨、和谐、含蓄且醇厚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这些要点将《散步》剖析分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散文中的处处美好与精心设计之处,进而达成一种对审美意趣与审美情绪的有效培养。下文就结合这些要点展开教学分析。
1细腻清新的图画之美
《散步》的场景是初春时南方的田野上,这里视野明朗且开阔,有的是“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散文中简简单单几句唯美的景物描写是细腻且清新的,为读者描摹了一幅色彩艳丽、景色开阔但淳朴的早春景象。这种清新明媚之美是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教师要将这些再次传递给学生,首先带领学生走人情境,真正感受《散步》中初春田野上的美好气息。为了合理调配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为学生穿插早春的图画和美妙的音乐带领大家一起朗读,首先让学生能够沉浸于这种清新细腻的情绪表达中,一起人境人情。这部分可以被视为教学重要的导人环节,目的在于为学生带来一种学习中的沉浸感与美好享受。在诵读过程中,教师就要求学生跟随着音乐与优美的图画放缓语气,边思考、边诵读,自然而然感受这种审美的熏陶,形成一股潜移默化的情感力量,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2.朴实深沉的亲情之美
在诵读散文,通过景物描写代入主题后,教師就要升华教学内容,将学生从美好的早春图中代人到图画中一家三代的情感情绪变化中,感受三代人之间朴实深沉的亲情之美。
在文章中就写到了母亲像小时候的“我”一样听话,儿子也习惯听从“我”的话。这一句就表现了三代人之间情感上的连接,母亲明理、儿子孝顺懂事。而写到妻子在外面总是听“我”的时,教师要特别强调“在外面”这一限制语,它用得非常好,因为它的引申义就在于“在家里‘我可能总是听她的。”一语双关中凸显了“我”和妻子之间情感的亲密、默契与和谐,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妻子是贤惠且聪明的。在这一段落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散文,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走进一家人的内心世界,充分感受“我”、母亲和妻子之间不同的情绪变化。在该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深度了解不同人物角色的不同情感,让他们有机会自主探究散文中文字中的美好,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深度感受《散步》散文之美。
3.和谐、含蓄、醇厚的人情之美《散步》文章一开篇就描写了“我们”一家人去散步的决定。母亲不愿意出来,因为她的身体不好,走远了会累。教师要引领学生深人学习研究这一段落,了解母亲和“我”的不同心境。特别是“我”所说的“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这种人情之美,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个小型的辩论场景,简单讨论一下母亲是否应该听“我”的话出来走走。学生的讨论非常激烈,有些学生认为母亲年岁大了,不出来散步也无妨,有些学生则认为散步出来走走,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也未尝不可。而在教师的文章解读中,学生们也感受到了“我”对于母亲的敬爱之情和母亲对儿子的尊重与爱。教师要将这种家庭融洽、祥和的氛围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能够深度感受到这种含蓄、醇厚的人情美。
在文章中,儿子背起了年迈且瘦弱的母亲,妻子则背起了幼小的孩子。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划出这一“背”字,实际上它又是散文中一语双关的代表,它表示“我”和妻子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同舟共济,证架起了老少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桥梁。这种爱更像是一种使命,它让“我”和妻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这种散文中所淡淡散发出的反哺之情和舔犊之2情令人十分动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这种细腻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相互之间的信赖与携手共进的决心,认真品读这一人情之美”。
总结
《散步》这篇散文非常普通,但是其中所传递的审美意趣却十分丰富,教师在审美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种母子情和夫妻情精确表达出来,通过结合文章与各种教学手法来让学生充分体验、认知、理解其中的处处美好,进而有所收获。整篇散文的情绪传递是含蓄且饱满的,它对于中学生的审美意趣培养非常到位,是初中阶段教材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注释】
①张放、具春林.传统文化的诗意书写——细读莫怀戚《散步》【J】.名作欣赏,2012(17):115-116.
②余修福、邓娟.初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以莫怀戚《散步》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5):230-231.
③唐静.运用情境进行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以莫怀戚《散步》为例【J】.新课程导学,2013(34):85.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实验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