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中学课程辅导

拨开云雾见明月

拨开云雾见明月

庞春娜

【内容摘要】近几年高考试题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历史学科史料来源丰富,想办法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史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掉它,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都努力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简单总结了一下史料实证的方法,以及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对于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即为他们所必须具备的,能够帮助他们刚好的适应这个快节奏发展的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核心素养指的是囊括了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历史理解以及历史解释等在内的综合性专业素养。

从2016年开始,高考试题的考察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上升。史料是历史学科考试中必不可能绕过的内容,史料是历史课程命题和考试的基础,无论是想考察学生哪一方面的历史素养都逃不过对史料的考察。史料主要是人类自身在社会中生存留下的各种痕迹、影响,这些以壁画、文物以及史书等方式流传了下来。史料实证则指的是学生对当前已有史料进行辩证,并结合其他可信的史料,运用合理推断的方法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的能力。由此而论,可以说史料实证是史实、史料、史论三者的统一。

得出历史问题要有依据,重视证据思维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的重要观念之一,只有在取得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才可以作出结论,这即是前文所说的史证。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在日常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培养史料实证意识,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训练提高学生利用和处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在高考中也能够得心应手。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课时教材篇幅均有所限制,我们课堂上呈现的史料并不是特别丰富,对于很多历史现象,学生往往很难做到深入理解。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多接触史学著作,尤其是基于相关问题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阅读相关史料,多个角度了解史家观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得出相关观点的证据。本文作者从自己日常教学中所使用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共勉。

一、历史史料素材选择要慎重

史料种类不同,使用价值和方式也会不同。我们所接触到的史料,来源丰富多彩,有一些史学专家学者观点,有史籍文献,还有一些文学小说等非正统史料。不论哪一种史料,教师在使用过程中都要尽量做到真实、合理、准确的原则。对于这些浩瀚繁多的历史史料怎样辨别,怎样使用史料为我们的历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高考服务,是我们一线高三历史教师们需要慎重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挖掘直观史料,增添学习兴趣,获得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在《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这一课中,我选择了用一个外交官的角度来观察解读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动荡。作为一个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这些外交官员们在其工作、生活中亲眼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的重要历史事件,他们在一些重要场合的公开讲话,具有比较可信的史料价值。

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我把中国一位有名的外交官员的观点亮了出来,他曾说:在他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八年这十年时间,他曾作为外交信使去莫斯科出差过十次。在一九八九年,他曾在莫斯科科遇到过一位英国教授,他就向这位英国教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市场上俄罗斯的产品如此之少?那位教授则回答他: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算是问到了点子上,现在工厂里的工人每天都忙着闹革命,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开会讨论上,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用来生产,他们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也就少了。现在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人已经开始闹了,……苏联用六十年时间建设社会主义,但是到现在却连最基本的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工艺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你觉得苏联人这样下去还能坚持多久?果然,在我讲述完这个故事之后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都被调动了起来,很多人回答撑不了多久,但是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人已经开始闹又是怎么回事呢?由此展开了本节课第一个问题的学习。在本节课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依然采用这个办法,分别用了基辛格、中国前外交官孙渤和他患有的海湾战争综合症等材料,从一个外交官的角度继续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本课结束的时候,我用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的话结束了本节课。“当今世界,正处于国际力量对比和格局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随着时间的发展争辩的越来越多,一些新的问题更是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现。人类的又一次站在了命运发挥在那的十字路口,究竟是要对抗还是合作,是封闭还是开放?对于这些问题,各方势力都在努力的探索答案,但都还未曾给出有实质性的意见,而在这之中各大国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做出怎样的选择,又将成为关乎人类民运将如何发展的关键性内容。”

二、史料实证是得出历史认识的重要手段

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与周围事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怎么样去伪存真、抽丝剥茧、见微知著,是每个历史教师都应该慎重思考甚至终身追求的能力。众所周知,历史具有不可逆性,所有发生过的事情都不能复制和重现,因此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必须建立在准确、丰富的史实基础之上。在关于苏联解体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学术界甚至政界人士都曾经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已经出版发行的专著和论文更是数不胜数,怎么样在这浩繁的史料中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史料,又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苏联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给学生列举了几则史料,分别从苏联国内,俄罗斯,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尽量选择史料的过程中遵循全面准确的原则,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史料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材料:在最新出本的《俄罗斯历史》中,俄罗斯人曾这样评论:戈尔巴乔夫的政策缺乏深思熟虑和连续性,在他的带领下,社会不仅没有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反而在生产力上持续下降,国民的生活水平日益贫乏,并因此对上层政治力量怨声载道。

对于史料的解读,由于每个教师的价值观念,思维,阅历都有不同,对史料的运用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不同。在史料运用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引领的作用,学生自主分析即可得出结论。即使是同一个历史问题,但是由于教师所提供的史料不同,学生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解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客观的根据史料全面地分析问题,多层次、多角度的客观评价历史,把新兴的不同史观和史学研究思维渗透给学生。

三、总结

史料是所有历史结论最坚定的支撑,而结合史料分析问题的前提则是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得到保障。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如何正确的寻找并辨别出高质量的史料,例如文字记载的史料就比口口相传的故事要可靠,一手记录的史料就要比多次转载、渲染的史料可靠,官方的编年史、县志以及朝代史就要比野史、传说要可靠。学生在分析史料的时候也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和时代的大背景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水平,还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落实到考试成绩这个终极目标上。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解读史料和提升历史认识的能力,在学生的考试和以后人生道路上有所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学生历史认识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多维度的拓展。

【參考文献】

[1]杨瑜.重视史料实证教育,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19(6):91.

[2]李玉彬.史料实证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18(56).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3806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