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术期刊 > 少年科普报

物型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物型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施莹

摘要: 美术教育源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术教学资源,只要多加留意,就能让学生的生活融入美术教学,继而达到以物化人的育人效果。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既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体现育美育教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美就在身边,感受到美术的趣味,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关键词:物型课程;美术素材;育美育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300

一、体味生活 发觉素材

[1]物象有限,意象无穷。教育是基于物质、超越物质的人的精神与灵魂的再造,也就是物型课程的实质所在。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会发现到处是教育,[2]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1、发现生活里的教学资源

例如《画像砖》一课,这节课在小学美术教材里没有,那为什么会想到上这节课呢?其实就源于我参观南京博物院时看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它古拙的雕刻美瞬间吸引了我,我也想将这份美与学生分享。为何不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呢?但我们知道,想把它付诸教学中,其实伴随而来的是无数的问题。要想真正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从生活中挖掘美术工具

美术这门学科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与生活相联系。那如何将生活巧妙的融入美术教学,这是需要教师的寻找与发现。例如在备《画像砖》这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作业的媒介,因为画像砖是在坚硬的砖头上作画雕刻。要知道[3]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作为小学上课内容,学生还不能很好的运用刻刀在坚硬的石头上雕刻。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这种古拙之美,这就需要不断的思考寻找。首先考虑了木板,试完发现所需力度很大,学生雕刻存在安全隐患。然后试了陶泥、萝卜、橡皮等等,效果都不甚理想。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学生在粉笔上雕花纹,一阵窃喜,对呀这么完美的雕刻材料我怎么没想到呢。立刻从网上定制几块石膏板来尝试。试后发现石膏板无论是硬度还是形状上都非常的适合。只要善于发现思考,生活里有一切你想要的答案。

二、联系生活 观赏品读

人们常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在美术教学中要走进生活,美化生活,就是要做到教育理论的教学合一,把学生在生活中质疑的能力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比如,在上《画像砖》这课时,想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画像砖、画像砖的作用以及画像砖可以刻哪些内容。没有让学生直接观看,而是让学生先看问题,自己先想答案,然后再给视频让学生自己从中寻找真正的答案。然后再去提问,会发现学生掌握的非常好。让各组之间相互提问,学生的问题非常有趣,有提问是谁建造了这些墓室画像砖的?有的问这些画像砖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等等。而学生给的答案更是有趣,有的说是工人造的,有的说是墓主人的子孙造的等等。一番讨论过后,老师给出结论:多数为墓主人的后代所建造,这是晚辈对先人尽孝道的一种方式,至今孝道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所以学生在欣赏品读经典的同时,老师要做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其次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立足生活 育美育教

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实践,他曾经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美术如果只空洞的教学生绘画技能,而不教感受美运用美的能力,那这种美术是机械的没有温度的美術教学,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一定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画像砖本身是两千多年前的文化,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太长的时空距离,但是从这种文化的传承演变的角度去欣赏,将深厚的中华文化与今天的文化相联系。让学生在观赏中能找到生活中的依据点,更能深切的感受到从作品在传达的中华传统美德,从而与作品产生共鸣,并将这种美德在生活中不断的传承下去,达到育美育教的目的。

四、回归生活 创造大美

教学资源一直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更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经典,教会学生从经典中汲取养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能感受生活中的美,能创造出更多美化生活的艺术品。

在推行马斌先生的物型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以培养儿童素质能力为目标,开发以物化人的课程力量,勇于创新、努力探索,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物质,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索、自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主动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

参考文献

[1]马斌.物型课程:化万物以育人[J].人民教育,2019,000(009):54-59.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创造的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17.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一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55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741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