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时政综合 > 党史文汇

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根脉

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根脉

刘琳 叶桉 李红浪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决心和意志。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铸就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的八一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科学地道出了“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以坚决听党指挥的政治勇气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艰难困苦中勇往直前,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八一功在第一枪” ,以“听党指挥”为精髓的八一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为促进社会进步而奋斗、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执着信念和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奠定了英雄的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根脉,矗立起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不朽丰碑。

八一精神是人民军队与生俱来的思想产物

2017年 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朱日和检阅部队时指出:“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中国共产党人以南昌起义的枪声,坚决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坚定而独立地扛起了革命大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的八一精神,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巨大政治勇气和行动魄力,更体现出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和精神源泉。

大革命失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在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的血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1927年7月13日,刚刚改组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发表《中共中央对政局宣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永久为工农兵学小资产阶级广大的民众利益而奋斗。”7月中下旬,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临时中央委员会“确定了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并“准备组织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的一部分力量,联合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重回广东,以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7月29日《中共中央致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书》中明确指出:“取消一切军阀性的军队,建成真正的人民的军队,由革命的将校指挥而不用封建性的军阀。实行武装工农。” 中共中央在此期间对武装斗争和创造人民军队有了更为明确和正确的认识和主张,从最初的“不搞军事运动”到“武装暴动”“造成军队”,将土地革命、工农武装斗争与创建人民军队进一步联结起来,最终在南昌起义中实现了历史性的结合。

7月20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在九江召开的3次会议对南昌起义军事行动有了更为明确的判断和计划,“就当时形势,‘南昌暴动已经是我党必然应取的政策……因此决定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在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中共中央最终通过南昌起义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4人组成党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负责领导这次起义。此外,中央还为起义筹措经费,增派干部,并约请国民党左派人士赶赴南昌。在此期间,党将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陆续向南昌集结。最终,1927年8月1日凌晨,起义军2万余人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新纪元。

南昌起义的酝酿、决定、组织、领导,无不在中国共产党的独立领导之下。起义胜利后,周恩来兴奋地说:“革命想靠军阀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支军队归共产党领导了。”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劳苦大众而战的、作风良好纪律严明的新型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了。从此,人民军队历经硝烟,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

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兴起的标志之一。在南昌起义的战火硝烟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人民军队英勇顽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开创了“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新局面。八一精神是人民军队创建伟大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思想文化硕果,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基本实质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人民奋斗的根本宗旨,展现了人民军队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意志品质,铸就了人民军队精神之源和红色血脉之根。

毛泽东在回顾大革命失败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兴起这段历史时说:“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 南昌起义在危难之时坚定竖起了革命大旗,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从而奠定了八一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鲜明而独特的地位。

南昌起义在壮烈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精神品质,铸就八一精神的精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实践着党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与奉献的誓言,使人民军队发出“为最苦人民的奋斗” 的响亮誓言,铸成“为民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南昌起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共产党人以大无畏革命勇气和胆略开拓奋进,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以及人民军队创建上进行了不懈探索,“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创新意识,铸就八一精神的品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冲破框框的勇气和破除条条的胆略。历史和现实表明,八一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培育出特有的忠诚于党、坚定信念、为民奋斗、勇于战斗、改革创新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八一精神犹如一块基石,中国共产党构造的人民军队精神大厦,就建筑在它的基础上。“八一”从此深深镌刻于人民军队历史中,成为人民军队的鲜明标志和精神密码。

八一精神是“听党指挥”的发端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军队私有、穷兵黩武、军阀混战等乱象是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人民幸福的羁绊。南昌起义以“党指挥枪”开拓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实践,標志着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的开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开始着手解决近代以来旧中国各派军队均为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 “六无”之军的军事困局,以期明确革命的军队“听谁指挥”和“为谁打仗”的问题。八一精神中“听党指挥”的精神品质,是“党指挥枪”坚强决心的体现,更是人民军队军魂的根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高举义旗,在“南昌首义”“挥师南征”“千里转战”“赣南三整”等一系列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坚定听党指挥、忠诚履职的信仰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军队前进就有方向、有力量。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

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从攻克南昌城到南征广东,从起义军余部英勇转战进行“赣南三整”到登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无不体现了党对新生的人民军队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和作风上的领导和建设。从南昌起义开始,党就全力在部队中设立和健全各级党的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起义前作为起义领导机关的前敌委员会,在各军建立军党委、各师建立师党委、各团建立党总支或党支部,以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并明确规定“党的作用高于一切”的原则,指出“党的组织是一切组织的根源”。 南昌起义军在党的领导下,在“听党指挥”信念的指引下,领系红带子、臂绑白毛巾、手提马灯和水壶、胸贴红十字以作标志,以“河山统一”为口号夺取南昌城。起义总指挥贺龙当时虽不是共产党员,却“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 ,坚决听党指挥,欣然受命起义军总指挥,南下至瑞金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胜利当日,革命委员会在就职盛典中向社会各界表示:“以后的军事领袖,要服从党的指挥,不要再做新军阀蒋介石、唐生智第二。”起义后立即进行部队整编,在这一过程中,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二十五师各团健全中共党支部,营建立党小组,第二十军开始发展党员,朱克靖、聂荣臻、廖乾吾等党员分别担任第九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军党代表,方维夏、陈恭、徐特立分别担任第二十军第一、二、三师党代表。“各军、师健全政治部,由同级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或另任命政治部主任,建立或充实了宣传队;团设政治指导员,加强对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领导”。 周逸群率领的第二十军第三师,非常重视党务工作,常开党员大会,到达潮汕时党员发展到500多人。

8月3日至5日,南昌起义军2万余人按照中共中央“迅速的先取东江,充实实力,次取广东”的部署,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再举北伐的计划目标,分批踏上南下广东的征途。南下途中,起义军听党指挥、统一意志、纪律严明,沿途还积极开展政治宣传等工作,通过报刊、宣言、布告和组织集会演讲等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和南昌起义的目的。南征过程中,起义军取得“壬田之战”和“会昌战斗”的胜利,重创敌钱大钧、黄绍竑部。在福建省长汀、上杭等地短暂休整后,9月23日至24日,起义部队在广东省委组织的农民暴动配合下,顺利进占潮州、汕头,建立工农政权,开展革命工作,史称“潮汕七日红”。此前为掩护起义军主力进军潮汕而驻守三河坝的起义部队,在朱德、周士第等率领下,在三河坝血战中留下“誓死杀敌”的铿锵誓言,在历尽艰险撤出战斗后却遭受潮汕失守、起义军主力失利消息的重击……然而部队并没有就此溃散,危急时刻,朱德等共产党员站了出来,坚定地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正确决策。

从此,这支南昌起义军余部开始了艰辛的千里转战,部队进入赣南山区,先后进行了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稳定了军心,昂扬了斗志,进一步筑牢了军魂,史称“赣南三整”。天心圩整顿实现了党对部队思想上的领导,使部队有了更为坚定明确的政治信仰和革命意志。起义军余部长途行军,“没有装备、没有食品、没有药品、没有弹药、没有给养”,到达安远县天心圩时,由茂芝出发时的2000多人减少到千人左右,且有顷刻瓦解之势。关键时刻,朱德以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历史自觉主动站出来,他在天心圩召开的军人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 他把中国革命比作俄国革命,指明“黑暗是暂时的”“黑暗同样遮不住光明,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革命就能够成功”。 陈毅后来回忆说,朱德这次讲话实际是讲了两条政治纲领,即“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和革命必须自愿的原则” “我们对部队进行宣传教育,就是依据这个纲领作些发挥工作”。经过天心圩整顿,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离队了,大约走了300多名官兵,但留下来的官兵意志更加坚定了。人数虽然减少,但都是革命的精华,为人民军队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天心圩整顿成为南昌起义军余部思想上的转折点。

大庾整编是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整顿党、团组织,在部队中成立党、团支部,加强党对部队组织上的领导,从而强化政治思想领导。当时这支部队,在上层领导机关和军官中有少数党员,士兵中除了少数连队外,大多数连队还没有党、团员,因此党的工作不能深入到基层和士兵中去。经过这次整顿,重新登记了党、团员,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因为党员数量有限,只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各个连队中去,另选派一些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从而加强党在基层的工作。通过整顿,使党的组织成为部队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把起义军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下。与此同时,整个部队也进行了统一的整编。一支组织精干、指挥灵活的战斗部队破茧而出。经过整编,部队面貌焕然一新,组织状况大为改观。朱德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队伍经过千锤百炼,现在已经成为一支坚不可摧的钢铁部队。”

1927年11月上旬,大庾整编后的南昌起义部队进入崇义上堡。在这里,部队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纪律整顿、军事训练和群众工作,在朱德、陈毅领导下,斗争形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斗争策略与水平又向更高阶段发展了一步,不仅整顿了部队,加强了党的领导,而且创造性地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一方面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发动群众打土豪;另一方面进行游击战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7848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