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文学期刊 > 文史春秋

中国传统“士”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士”文化精神

黄华春

士,金文土,像斧形,本意为斧子,假借为男子(魏励<字源流字典》)。《说文解字》:“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日:‘推十合一为士。”按此解释,“士”本义为“事”,表示善于做事。另有《孟子·滕文公下》說:“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士,引伸假借为对人的一种美称。《尚书》之《多士》篇,为周公把殷商名门旧臣整体“移民”西迁后对他们做的一次集体谈话。“多士”是周公对这群人的雅称,相当于今之“诸位”。战国时期的士青史留名者众多,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著书立说的学士、为知己者死的勇士等等;权贵也热衷养士(民间人才)以壮自身势力。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心目中的“士”。

士专注行道。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士,应专注于行道,不应因物质方面的匮乏而羞耻,也不应怀念自己所处之位。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心中的道,即儒家最高道德规范一一仁(爱人,互助、互爱、互存)。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仕,事也)。做“士”,需努力不断地学习。

士有不同境界。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孔子认为,有羞耻心,能进能退,出使四方能完成任务不辱君命(使命)、为国效力,此为士的境界;孝悌兼备,乡邻模范,境界其次;不知要做啥,也不知不该做啥,只是说了就做,做了就要做到底一一虽盲目但言信行果,也勉强算士的最低层次。

士作为一个群体和阶层,最先是由被西周宗法制边缘化的贵族和在诸侯战争中失去贵族身份的人组成,进而包括脱离生产劳作的知识分子和民间人才。那时,士是位天子、诸侯、大夫之后的底层贵族阶层。士亦为四民(士、农、工、商)之首。《管子·小匡》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士与官的“结合”,兴盛于秦汉后的选官制度。两汉之察举制和魏晋九品中正制,均重门第(所谓“士族制度”“门阀制度”)。魏晋南北朝时,凡九品以上官吏及得到中正品第者,皆为士,否则为庶。士人中,凭借父祖官爵得以入仕清显并累世居官的家族,是为“士族”。自隋唐兴科举,原先的重门第出身转而重真才实学,“士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宋以后,士、士人之词,不再特指官员,逐渐成为读书人泛称。

士人和官吏,统称士大夫。士大夫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中国古代丰富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很大程度上都是士大夫精神的表达和追求。

钱穆先生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其《国史新论》称:“两千四百年,士之一阶层,进于上,则干济政治。退于下,则主持教育,鼓舞风气。在上为士大夫,在下为士君子,于人伦修养中产出学术,再由学术领导政治。”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国人看(听)到如是话语,每每心起波澜,那是因为生命中流淌着士精神的血液。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79648.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