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文学期刊 > 民间文学

王羲之古刹遇仙师

王羲之古刹遇仙师

邢增尧

王羲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七岁开始学习书法,废寝忘食,进步神速。一天,已得卫夫人茂漪书法真传的王羲之拜别父母,带着小厮,优哉游哉来到五百岗山麓。

放眼望去,但见山泉泻碧,林涛荡绿,云绕奇峰,鹰旋翠谷,那神奇而迷人的景色使王羲之忘记了一切。直到日照头顶,肚子“咕咕”直叫,才想着寻个去处,弄点吃的充饥。可遥望四野,一派山川,并无酒店、人家。犹豫间,忽见深草丛中钻出一只大白鹅,“吭吭”叫着,摆着方步前行。王羲之心里不由大喜:有鹅就有人家嘛!于是同小厮跟着白鹅一路走去。

拐过山角,大白鹅一晃不见了!一座山门破旧、断墙残垣的古寺悄然出现在眼前。王羲之虽然惊讶,但还是缓步上前,“咚咚咚!”在山门上敲将起来。半晌未见回音,王羲之便推门进去。院内荒草深深,老树上传来乌鸦的叫声,冷清清的大殿满是灰尘,一脚下去,就“扑”地陷下一个脚印。惋惜中,王羲之情不自禁地发出沉沉叹息。

王羲之游目四顾,却见大殿角落躺着一把笤帚,便信手拈来,“刷刷刷……”转眼间,灰蒙蒙的地上就印上了三个箩筐大的“惜”字。

“吁!”王羲之呼出一口长气,放下笤帚。就在这时,“嚓嚓嚓……”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接着,“吱”的一声,随着声响,虚掩的山门大开,一个身高体壮的老和尚肩挑山柴,大步流星跨进院来,要不是颌下银须飘飘,王羲之还以为是个精壮的青年和尚呢!

老和尚步上大殿,将肩微微一耸,一担沉甸甸的山柴便“啪”地一下落在地上。王羲之赶紧上前,躬身施礼道:“小生私入宝刹,还望大师见谅!”

老和尚将王羲之略一打量,说道:“稀客,稀客。寺内就老衲一人,焉能怪小施主。”说罢,仰天长啸。啸毕,老和尚还想招呼王羲之入内稍息,忽然瞥见地上尘埃深处印着三个偌大的“惜”字,禁不住驻足细看,半晌,却是不发一言。

静候一旁的王羲之沉不住气了,他悄声问道:“此字乃小生所书,大师以为如何?”

老和尚只是淡淡一笑。

这下,年轻气盛的王羲之下不得台了。他想:自己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受父母熏陶,自拜卫夫人为师以来,更是废寝忘食,不敢有丝毫懈怠。近年来,所书“之”字,有时连父亲也分辨不出哪是卫夫人墨宝,哪是自己手迹。卫夫人乃当今唯一享有盛誉的女书法大家,你老和尚何德何能,竟敢藐视如斯?王羲之感到老大不快,但一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便硬把不快之情抛过一边,换了一副平和的口气向老和尚道:“小生资质愚钝,拙字实难上大师法眼,如蒙不弃,还望大师畅示一二。”说着,递过笤帚,催老和尚出手。

老和尚闻言,放声大笑,“呵……”笑声恍若洪钟,惊得乌鸦从殿前老树上扑簌簌飞起。笑声一歇,老和尚三下五除二解开柴担,将手臂般粗细的山柴一一拣出,归拢一处;接着又把细若柳枝的藤条挑在一边;再选择粗细居中的柴枝。

王羲之不明所以,在一边怔怔地瞧着老和尚,看他葫芦里倒出什么药来。

老和尚不慌不忙,分别用柴刀将粗细不同形态各异的三堆柴枝斫削整齐、放好。随后叉开双腿,屏氣凝神,静静伫立。慢慢地,那纹丝不动的眼眸竟溢出镜水般的光来。这时候,老和尚徐徐探手,从手臂般粗细的一堆山柴中拈出数根铜筋铁骨般的柴枝,转眼间,就在地上摆出一个比箩筐还大的“惜”字来。随后,转身拿起粗细居中的那一堆柴枝,一眨眼,地上又多了个活脱脱的“惜”字;最后,老和尚移动细若柳枝的藤条……

不多时,三个大小相仿、气势各异的“惜”字活生生地呈现在王羲之面前。

王羲之定睛望着那用树枝一气呵成的三个“惜”,双眼禁不住放大了一倍。只见为首的一个“惜”字,气势雄伟,精灵莫测,虽非翰墨,却深蕴书法的神韵;居中一个“惜”字,“笔触”自由,静与神会,活泼生机飘逸于虚空之间;最末一个“惜”字若非亲眼所见出自老和尚之手,简直不可思议,那造型宛若垂柳临风,更似山泉轻泻,浪漫中见潇洒,豪放中蕴弱媚,而四周匀匀尘灰,居然恰到好处地为这举世无双的“墨宝”增添了一层朦胧美。王羲之仿佛如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要不是小厮拉扯,说不定真会呆上半天。

王羲之回过神来,知道今日遇上世外高人了,当即伏身下拜说道:“小生有眼不识泰山,乞望大师恕罪!”老和尚弯腰扶起王羲之,坦诚说道:“不知道不罪。若论当今之世,汝之书法已堪称一流,未知汝与卫茂漪卫夫人如何称呼?”

王羲之见问,毫不隐瞒,将自己从小随父亲王旷、母亲郗浚学习书法说起,到拜卫夫人为师,直至艺成外出游历名山大川以求精进的过程滴水不漏地禀告老和尚听。说罢又伏身下拜,求和尚不吝赐教。

老和尚知王羲之气度不凡,若再作努力,日后必定冠绝古今,于是有心栽培,伸手拦住叩头不止的王羲之,说道:“善哉善哉!卫夫人功力深厚,手书秀骨清像,独具一格,只是囿于保秀,难以尽情发挥,汝学若能剔此俗套,博采众长,则前程不可限量。”

老和尚携着王羲之的手来到禅房,于藏箧中取出黄绢裹着的小包,递给王羲之说:“此是老衲毕生心血所凝,望汝好生为之!”

王羲之恭恭敬敬地接过,打开一看,只见内有一书,封面写着《书魂》两字,翻开一览,见内中不但评述了李斯、蔡邕、梁鹄、刘德升、钟繇、胡昭、毛弘、张芝等各家书法的风格和成就,还提出了书法意象源于自然,凡作书,应从自然美的感受中领悟要谛与灼见,真是言言如金石,字字赛珠玑。这哪里是一般文人学士的应景之作,分明是一部阐释书法真谛的罕世珍品!王羲之明白其中的分量,虽然爱如至宝,但岂敢随便消受?于是强摄心神,将黄绢摊开、理平,小心翼翼把《书魂》包成原状,双手奉还,并恭谨地说:“大师指点一二,小生已属万幸,怎敢有此奢望?”老和尚见王羲之如此知书达礼,欣喜之情更添三分,便含笑挥手说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你我萍水相遇,也算有缘,休得再作推辞。”

王羲之见老和尚情真意切,内心感动万分,一双秀目溢满了盈盈热泪。正要行弟子之礼,老和尚执意不允,他拉着王羲之的手说:“老衲此身早处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唯望汝朝夕用心揣摩,日后早成大器,则不枉今日一场!”

王羲之依依拜别。捧着《书魂》离开古刹,心里热腾腾地,再无半点肚饥之感。快要转过山脚,他又依依不舍地回头,想再瞧一眼古刹的尊容。谁知不瞧犹可,一瞧却是目瞪口呆。你道为何?那眼前哪有古刹的半点踪影,天苍苍,野茫茫,除了流水便是山林。

主仆二人正惊疑间,忽听得半空中响起嘹亮高亢的鹅鸣声。抬头一望,只见老和尚端坐在一只大白鹅的背上,向王羲之频频挥手,蓝天白云间一页素笺冉冉飘下。王羲之拾起一看,却见上书:峨眉安《书魂》,金庭慰平生。

王羲之沉吟良久,终不解“金庭慰平生”的含义。直至后来官任会稽内史,知辖区有金庭一地,方有所悟。于是在晚年辞官迁居剡县(今浙江嵊州市)金庭山,漫游山水,继续书法艺术生涯,直至逝世,葬金庭瀑布山麓,至今,嵊州金庭仍有金庭观、右军书楼、墨池、鹅池、王右军宅、王右军墓道、知己寺等遗迹。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7979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