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文学期刊 > 文史春秋

强渡大渡河“第十八勇士”孙继先

强渡大渡河“第十八勇士”孙继先

颜梅生

他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处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在抗日战争中,组织、指挥、参加了八路军主力到山东之后的第一次战役性战斗,取得继平型关大捷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和沂蒙军民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他从“门外汉”到氢弹、原子弹试验基地司令员,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他是中共军队中的武林高手,功夫甚至不在许世友之下……

他就是强渡大渡河“第十八勇士”、开国中将孙继先。

长征路上的先锋

孙继先.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曹县梁堤头镇嘴尖刘庄。9岁时曾人邻村拳场拜师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特别对刀、枪、棒和三节棍运用更为娴熟。1931年1月,在曹县城参加了孙连仲任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第二十六路军官兵要求回北方抗日救国,又遭到蒋介石拒绝。不久,二十六路军奉命开往江西“围剿”红军。11月,在参谋长赵博生和旅长季振同、董振堂率领下,所部1.7万多人宣布起义,孙继先随起义部队被编人瑞金独立第四师教导大队,任区队长。1932年2月,孙继先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连长、江西模范师第二团营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营长、陕甘支队一大队连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参谋长、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参谋长,参加过建(宁)黎(川)泰(宁)、金(溪)资(溪)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出发之际,孙继先被调往红一军团第一师一团(先遣团)担任一营营长,而红一团是全军的前卫。21日,孙继先率一营参加新田战斗,突破了敌人设在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道封锁线。接着血战湘江,掩护中央纵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1935年1月2日,孙继先完成突破乌江天险的任务,为红军占领遵义城开辟了通路。接着,又参加了打土城、四渡赤水、夺娄山关等战斗,并掩护主力红军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则是孙继先可圈可点的“力作”。

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是长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两岸高山耸立,河中水深流急。安顺场便位于大渡河大拐弯以西20公里处,河宽约300米,流速每秒4米,水深30米。河底乱石参差,处处旋涡。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带着2万名太平军将士转移到此,正逢冰雪融化、大雨滂沱,虽组织部队多次抢渡,但均遭失败,最终在前有天险、后有清兵的绝境中全军覆没。而蒋介石为“剿灭”红军,提出了“大渡河会歼战”计划,把云贵川三省的部队,加上他的嫡系薛岳兵团,总共上百万的军队,通通协调起来,以便实现聚歼“今日之石达开”的美梦。也就是说,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事关中国革命的胜利。

中央红军先遣司令刘伯承和政治委员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孙继先在半山腰的一个煤棚里,见到了脸色严峻的刘伯承和聂荣臻。聂荣臻首先问道: “孙继先,你知道石达开吗?”孙继先答道: “管他什么十达开、九达开的,咱们是红达开,到哪里哪里就得开!”刘伯承毫不含糊的向孙继先下达了命令:消灭安顺场的守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过河的船:立即过河:过河后迅速抢占滩头阵地,掩护后续部队过河。每完成一项任务,点一把火为信号。孙继先坚定地说:“保证完成任务!”

1935年5月24日晚,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经过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时,安顺场有川军两个连驻守,川军第二十四军第六旅第七团一个营则正在渡口构筑工事,准备凭险防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

红一营突然发起攻击,占领安顺场后找到一只木船,但孙继先却没有点火堆。焦急的刘伯承、聂荣臻派人下山打探方知已经占领渡口。刘伯承、聂荣臻在河边找到孙继先質问道: “为什么不发信号?”孙继先认真地回答: “一是大雨,野地里点不着:二是我们在路上听老百姓讲,敌人正要放火烧了这镇子,我们一来就放火,老百姓咋想?三是顾着打仗、找船,把点火的事给忘了。”刘伯承、聂荣臻被逗得哈哈大笑。

25日,孙继先从红一营第二连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分两批强渡。早上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

孙继先亲率17名勇士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实施反冲击。危急之时,负责火力掩护的红军机炮连,用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刘伯承和聂荣臻要求机枪火力压制的同时,命令吹响冲锋号,故意暴露目标,以分散敌人的火力。18名勇士冲破敌人重重火网,登上对岸。敌人往下扔手榴弹,18名勇士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沿台阶向上猛烈冲杀,击退了川军的反扑。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及时渡河,冲破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大渡河天险。敌军阵地全线动摇,敌人纷纷向下游溃逃,安顺场南北两岸迅速在红军的控制之下。

可是1935年5月红一军团的《战士报》上发表的《十七个强渡的英雄》中,在强渡大渡河的17名勇士名单中并没有孙继先。原来,这篇通讯的作者就是孙继先,他不居功、不计名利,自己作为指导员应把荣誉让给英勇的战士们,因此把自己的功绩隐去了。但历史自有公论,后来的军事博物馆纪念长征80周年展览的“大渡河勇士展板”上,修改了“十七勇士”之说,将孙继先名列其中,证实他既是强渡勇士之一,又是渡河突击队的组织指挥者。时任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也在回忆录《大渡河畔英雄多》中写道:

“十八个勇士每人佩戴一把大刀,每人背一挺花机关枪(冲锋枪)、一支短枪,每人带五六个手榴弹,并且带着工作器具,以二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队长。

大渡河边还是像方才一样,只有河水冲击咆哮,我用望远镜看看对岸,敌人像是很安静。因船小,船工不同意上船的人太多,临时决定分两批渡过。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一班的八个同志跨上了小船。

庄严的时刻到了,熊尚林带领八个同志跳上了渡船。过了河的船很快地又回来了。另外八个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同志的带领下,也登上了渡船。

此刻,我们两批登陆的勇士接上了,十八个勇士一起冲上去,十八颗手榴弹一齐扔出去,十八挺花机关枪一齐打过去,十八把大刀一齐在敌群中飞舞。号称“双枪将”的川军被杀得败不成军,拼命向北边山后面逃。我们渡河的勇士完全控制了大渡河北岸。”

5月26日上午,毛泽东、朱德等中央军委领导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一、三、五、九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29日晨,昼夜兼行120公里山路的红军突然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当时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约80多米的桥板,涂上机油,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桥面。红军组成了22人的夺桥突击队,身挂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10多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索链向东桥头猛扑,紧跟在后的战士,则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红军最终一举消灭桥头守卫,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孙继先在过泸定桥的时候,裹着毛毯,扛着机枪,冲到距泸定桥几米处时,突遭敌机扫射,几发子弹从他肩头飞过,他以为中弹了,但仍冒着炮火向前冲,到桥头一看,只是身上的毛毯被打了几个洞。

8月,孙继先任红三团第三营营长。10月,任陕甘支队连长。11月,相继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作战。后任红一团参谋长,于1936年2月20日东渡黄河,参加东渡黄河第一仗、兑九峪战斗、汾河堡战斗.5月回师陕北。6月,率部西征,参加曲子镇战斗、进军庆阳、与东北军骑兵作战。该年底,孙继先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1期学员。毕业后,到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任师参谋长。

抗日战场的英雄

1938年1月,孙继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队(后改为津浦支队)队长。7月上旬,津浦支队经鲁西北进抵乐陵、宁津地区,并与当地抗日武装一起粉碎了日伪军的进攻。9月,开辟寿光、盐山、南皮等根据地,接着参加常生口、七亘村、黄底崖等战斗。

1939年5月初,日军从泰安、肥城、东平、汶上、宁阳等17个城镇,调集日伪军8000多人,坦克、汽车百余辆,火炮百余门,由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指挥,分9路围攻泰西抗日根据地,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10日,各路日伪军继续实施向心推进,紧缩合围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除山东纵队第六支队顺利突围外,师部、津浦支队和地方党政机关共3000多人,被包围在陆房周围纵横各约10公里的山区,随即发生了著名的陆房突击战。

11日拂晓,日伪军在炮火掩护下全线发起进攻,八路军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打退日伪军数次冲击。午后,日伪军又集中兵力猛攻陆房西面和西南面,八路军打退日伪军9次冲击。在陆房以北、以东,津浦支队和师特务营也打垮日伪军多次冲击:师骑兵连奇袭了陆房东北安临站的日伪军。在西北部,日伪军200多人突破阵地,进抵陆房附近,被津浦支队击退。黄昏,日伪军畏怯夜战,收缩兵力,企图次日再度进攻。当晚22时许,八路军利用夜色掩护,分路进攻,顺利突出日伪军包围圈。日伪军伤亡大佐联队长以下1300多人,八路军伤亡200多人。此战,是八路军主力部队初到山东之后的第一次战役性战斗,是继平型关大捷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孙继先在师机关面临严重危险的关头,指挥津浦支队抢占凤凰山,掩护了师部安全突围。

1939年10月起,孙继先历任山东纵队第二支队支队长、第二旅旅长、山东军区教导第一旅旅长。1943年7月,山东军区撤销教导旅,孙继先调任抗大第一分校副校长。1944年,孙继先任鲁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次年8月兼任山东军区警备第四旅旅长。

1940年3月1日,临沂、沂水、莒县等据点日军300多人和伪军运输队200多人,扫荡沂蒙根据地,由铁峪向孙祖一带进逼,企图袭击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机关及大众日报社。山东纵队二支队司令员孙继先指挥所部、抗大一分校3个大队及山东纵队五支队交通营和山东纵队特务营九连与敌激戰一天,歼敌一部并乘胜追击攻占孙祖,共击毙敌人120名,俘虏敌人一部包括指挥官及炮兵中尉队长,伤敌70名,缴获一批军用物资,取得沂蒙军民抗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1944年9月初, “扫荡”山东省滨海区的日军第五十九师团及伪军一部,经沂水城后,分东西两路北撤博山、临朐。为歼灭西路的日伪军,八路军鲁中军区决定以沂水的葛庄为中心组织伏击战。葛庄位于沂水城西北15公里处的沂(水)博(山)公路上,东临跋山,西接乔山和松山,南濒沂河,北通卞山,中间是1.5公里的一片东西狭长洼地,是通往东里、南麻等地的咽喉。鲁中军区确定由三分区一团、十二团和军区直属团承担伏击任务,并由三分区司令员孙继光、副政委李耀文、参谋处长张耀辉组成指挥部。

2日,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孙继光命令部队从东、北、西三面同时向敌人开火。敌人虽被打得东奔西窜,但很快组织两个中队的日军和伪军,在公路北侧与十二团决战。其中一个中队的日军占领葛庄水母娘娘庙,另一个中队的日军向东猛攻,企图抢占镢头岭。八路军逼近镢头岭下,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消灭日军中队长岗田健以下50多人,乘胜占领镢头岭。日军不甘失败,向镢头岭进行了5次冲锋,均被击败。天黑时,日军夺路逃到葛庄水母娘娘庙。八路军重新部署兵力,逼敌南渡沂河。3日上午,娘娘庙残敌先集中炮火佯攻北线,后分数路向南面的沂河方面突围。八路军将300多名残敌包围在不足0.5公里的狭长河滩上。这次战斗,除日军大队长草野青带领残敌14人逃脱外,日伪军1200多人全部被歼,缴获的一门日造“四一”式山炮,是八路军在鲁中战场上第一次缴获的日军重武器,还有迫击炮2门以及大批枪支、弹药等物资。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这一胜利消息。

导弹基地的功臣

1946年6月后,孙继先历任山东野战军第四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二十二师师长,第八、第三纵队代司令员,解放军第二十二军军长,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副司令员,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鲁南、莱芜、泰(安)蒙(阴)、孟良崮、沙土集、洛阳、宛西、开封、济南、淮海、渡江、舟山群岛等战役。1951年1月,孙继先人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兼任该系副主任,1953年留任高级系主任。1955年9月,孙继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10月下旬,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代司令的孙继先,突然被通知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处接受任务。萧华开门见山地告诉孙继先,为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粉碎美国的核讹诈,我国也必须建立自己的导弹工业。国防部已经成立第五研究院,专门研制导弹。并介绍说,从美国回来的专家钱学森负责组织研究工作。把你从朝鲜叫回来,就是要你负责筹建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中苏两国已经签订技术协定,苏联同意帮助中国制造氢弹、原子弹。苏联将派48个专家,中国也有40多个专家。专家提出基地要有地对地、空对空、舰对舰、地对空、地对舰、舰对岸、空对地等专业性能。孙继先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1958年1月,孙继先和导弹试验基地勘察小组将地点选定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地区(位于甘肃酒泉附近)。3月11日,孙继先率部进驻地处戈壁滩的场址,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 “干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孙继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为此,他找到了周恩来。尽管国家当时的经济状况相当紧张,但周恩来批了5亿元,主要用于基地的基本建设,包括修专线铁路、军用铁路和全部设备的安装费用等。

孙继先接着解决的问题是要人。解放军总干部部对孙继先提名的干部,基本上都是“放行”,连空三军政委栗在山也被孙继先要去担任第一任政委、广州军区参谋处处长李福泽被他要去担任副司令。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则将大学生陆续分配到基地。甚至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训练基地。

1960年初,为执行苏制某型导弹发射任务所必需的特种设备、仪器和勤务保障系统基本齐全,各种测量器材基本安装完毕。就在基地早期基建工程完成后,发生了一起“中将叫板上将”的故事。当时,工程兵司令员、上将陈士榘想到自己的部队连个像样的营房都有没有,便命令撤离基地的工程兵将剩余的建材全部带走。孙继先认为东西是基地的,不是工程兵的,不能拉走,并下令把军用铁路封了,拦住运料的军列。陈士榘把电话打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处,杨成武见陈士榘、孙继先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便让孙继先放行,立即派人调查,再解决争议。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命令陈士榘将“剩料”原数退还基地: “国家供给基地的建材是不允许随便挪用的,本来运进去就不容易,又把它运出来,下一步基地的建设怎么搞?!如果你执意不退还,就是窃国大盗!”

1960年8月,苏联专家驻中国国防部首席顾问巴托夫大将从莫斯科来到北京,接着就乘专机来到基地,突然宣布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并要在数天之内撤走全部专家。这意味着仪器和设备将被搁置,不少设施将被迫停工,主要技术资料和图纸会将被带走……

好在孙继先与苏方靶场副指挥、专家组组长谢列莫夫斯基上校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谢列莫夫斯基富有正义感,当晚便找到孙继先说: “其实,留给你们的材料都不能用,能用的都在我们的笔记本上,而这些笔记本都会带走。你们可以连夜拍下笔记本里的内容。”孙继先在表示感激的同时,也代表中方表示谢谢。

遇到困难不后退,孙继先决心和大家一起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好导弹发射试验。9月10日早上7时42分,伴随着震撼大地的轰鸣,导弹腾空而起,并于7分钟后击中弹着点的目标。也就是说,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第17天,基地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地对地导弹。

11月5日晨,孙继先来到指挥所。随着“30分钟准备!”“10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点火!”的命令,中国自己生产的导弹“东风1号”在腾空飞向大漠深处,并在预定弹着区爆炸。聂荣臻紧紧握着孙继先的手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导弹!谢谢你,感谢基地。你们为祖国争了光,争了气!”

1990年4月13日孫继先于济南逝世,享年79岁。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7980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