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宾善
民国元老于有任(1879-1964),不但是中国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在其早年更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著名报人。他在上海长达7年的报人生涯中,曾主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鼓吹革命,为民喉舌,被时人誉为“竖三民”伟业。
办报缘起
于右任出生在陕西泾阳斗口村的一个穷苦人家。1903年,在他24岁那一年,中了举人。但于右任没有就此循例走上科举应试的道路,面对列强环伺、祖国沉沦,他内心深处渐渐萌生了反清革命的思想。1904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轮船到了上海,经朋友介绍,人马相伯任校长的震旦学院读书。
后在于右任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期间,有一件事促使他走上了办报的道路。于右任在横滨《新民丛报》的第十六号到第十九号上,读到了江苏人钱基博所写的一篇题为《中国舆地大势论》的连载长文,作者提出的“长江流域民族处置大河流域民族”的两种方法,使他感到非常气愤,认为这是一种挑拨南北方人民感情的谬论。于右任是作者钱基博所说的大河流域的北方人,他担心钱论一出,可能在“种族之争以外,又添以省份之争,省份之争之外,又生以南北之争”,从而兄弟阋于墙,徒使渔翁得利。于是,他生平第一次写出了长达5000多字的政论性文章,对作者的观点痛加驳斥。《新民丛报》编辑部的梁启超等人收到于右任的这篇文章后,不但予以刊登,还公开表示道歉,并代表作者钱基博感谢于右任的匡正。
正是这次在报刊上著文的经历,使于右任深感倡导舆论的重要。导致他将办报付诸行动的直接原因是一次失败的投稿经历。有一天,他渎上海某报时发现该报社论竟诬革命为叛逆,公然为清廷张目,他立即著文加以驳斥。但文章投寄给该报后,既不刊出,也不见退,且仍继续大量刊登攻击革命的文章。这使他痛感如果舆论工具不掌握在革命者手里,就可能“任意传递歪曲之主张与不确之报告”。他决定自己办一份报纸宣传革命的主张,并为未来的这份报纸取名为《神州日报》。
牛刀小试
要在上海办一份报纸,谈何容易,第一要有资金,第二要有办报的人,第三要有经验和设备。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决定到日本走一趟,募集办报资金,学习办报经验。
1906年9月,于右任怀着要办一张革命报纸的强烈愿望,从上海乘船来到日本。他在日本期间参观了《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报社,并筹募到3万多元的办报股金。于右任自日本回到上海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神州日报》终于在1907年4月2日创刊,社址设在四马路(今福州路)老巡捕房对面群益社书店楼上,报头由南通实业巨子、清末状元张謇题写。作为革命党人在上海创办的又一份重要的机关报,《神州日报》由于右任任总理,参与笔政的均为饱学多才的反清志士。《神州日报》不奉清廷正朔,以公元和干支纪年,实际上是否定了清朝的统治。发刊词阐扬中国的历史文化,冀以振奋人心,并揭橥新闻界的种种流弊,给人以振聋发聩的猛喝。《神州日报》和教育界关系密切,对学界新闻及各地革命运动消息报道及时,所以发行未及一月,销路急增,发行量很快突破万份,与老牌的《申报》《新闻报》同列于大报之林。
正在《神州日报》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1908年5月8日黎明,《神州日报》受邻居火灾影响被焚,除同人生命无恙外,所有一切悉被烧毁,当日被迫停刊一天,以后报社靠保险公司赔付的1万元保险金维持,报纸由商务印书馆代印。于右任准备再度筹款,重振《神州日报》,不料报社又发生人事纠葛,调解不成,于右任自动求去。6月20日,于右任在《神州日报》刊登启事,宣布退出《神州日报》,以后该报一直维持到1916年,但已另由他人主持。
《民呼日报》
于右任退出《神州日报》后,上海道台蔡乃煌企图笼络他,重金聘请于右任担任他办的《舆论日报》的总主笔。但于右任以政见分歧而不就,另起炉灶筹备新报,这就是“竖三民”之首的《民呼日报》。
为什么新报取名“民呼”?他于1908年8月27日在上海各报刊登的启事中说:
鄙人去岁创办神州报,因火后不支而退,未竞初志,今特发起此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故日民呼,辟淫邪而振民气,亦初创神州之志也……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民呼日报》终于在1909年5月15日正式创刊。报纸还未及出版,读者预订的就有几千份,这在当时已是很大的发行量了,不出3个月,《民呼日報》的销路已雄踞上海各报之首。
于右任认为,报纸天然具有监督政府的责任,“政府有保护人民之责,人民亦有监督政府之权。政府而不能保护其人民,则政府之资格失:人民而不能监督政府者,则人民之权利亡” (《民呼日报宣言书》)《民呼日报》大力揭发各省的腐败吏治,特别对西北地区白然灾害的严重状况和大小官吏匿实不报、横征暴敛的情况,更是进行了集中的报道。陕西总督升允为之恨得咬牙切齿,向公共租界当局指控《民呼日报》经办的甘肃筹赈会有侵吞赈款的嫌疑。一时控告《民呼日报》“诽谤罪”的就多达14起,造成轰动中外的“民呼报案”。租界会审公廨受理以后,经过14次研讯,尽管查明无侵吞赈款之事,于右任还是被关押了25天,并被判“逐出租界”,且具结今后不得“借开报馆,不安本份”,就此取消了《民呼日报》的发行权。从5月15日创刊起,到8月14日宣告停刊为止,《民呼日报》仅出版了92天。
《民吁日报》
《民呼日报》停刊未及一月,上海各大报刊登该报的一则启事:“呜呼,本报白停刊招盘,业经多日,近将机器生财等,过盘与《民吁日报》社承接。所有一切应收应付款项,以后概归《民吁日报》社经理,快事亦痛事也。”读者不难看出,《民呼日报》的姐妹报《民吁日报》即将问世。
由于《民吁日报》与《民呼日报》一脉相承,“以提倡国民精神,痛陈民生利病,保存国粹,讲求实学为宗旨”,正式发行没几天就风行一时。其时,乌云笼罩东亚上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侵朝更为变本加厉。在这种形势下,《民吁日报》除继续关注民生疾苦外,评论重点逐步转移到国际问题上,借以引起国人对亡国灭种危险的重视。《民吁日报》问世不久,相继发表《论中国之危机》《锦齐铁路与远东和平》等社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事实。又撰写《买日货者看看》的报道,揭露日货倾销我国的害处。日本驻上海领事松岗为此恼羞成怒,但苦无机会发作。10月26日,朝鲜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死极力主张并吞朝鲜的日本前驻朝总监,也就是当年胁迫清廷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当时上海报纸多达数十家,均缄默不语,唯恐刺激日本。只有《民吁日报》在报纸的显著版面刊发这条大快人心的消息,还发了社论。《民吁日报》这种立场,广大渎者无不称赞,但松岗却借此发难。他立即向租界当局提出严重抗议,持函向苏松太道蔡乃煌进行交涉,要求道台会同租界当局查禁《民吁日报》。11月9日,会审公廨在日本领事的胁迫和苏松太道蔡乃煌的要求下,开堂审理此案,并于11月19日查封了《民吁日报》。
开办仅仅48天的《民吁日报》就遭到封杀,却没有动摇于右任办报的决心。一年多之后,1910年10月1 1日,于右任等又一次以更充足的经费在上海租界办起了《民立报》。
《民立报》
于右任新创办的报纸取名“民立”,这既与“民呼”“民吁”的主旨一脉相应,又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名称相吻合。报社网罗了著名的革命报人主笔政,人才济济,阵容强大。尤其是宋教仁 1910冬天一回国就担任了《民立报》主笔,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以“渔父”等笔名,发表光焰逼人之文,“凡所议论,一本学理,能于根本上反复详言清政府之腐败,唤起国民担负国事之责任心,尤受国内外知识阶级之欢迎。学校之内,市肆之间,争相传览。”每当清晨,报社门前熙熙攘攘,数以百计的读者及报贩翘首企盼,等候报纸的出版。《民立报》的影响,不仅在上海,还远至内地各省及南洋。《民立报》从清朝走过,伴着来到民国,历经民国初年的风风雨雨,办报核心迭经变易。《民立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在辛亥革命前才能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的言论机关,为革命的到来作舆论准备;辛亥革命胜利后,继续成为革命的喉舌,宣扬民主共和,使民主共和的观念进一步深人人心。《民立报》的这种独特的作用,是以前的《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報》等报所不能比拟的。
民国时期,于右任担任交通部次长,由于部务繁忙,他辞去了《民立报》总主笔的职务,由章士钊代理,但仍主持报馆的业务。1912年4月1日,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于右任也卸去了交通部次长之职,回到《民立报》,专心致志办报。1913年3月10日,宋教仁遇刺。同年7月,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但未及两月,“二次革命”即宣告失败。9月4日,《民立报》被迫停刊,它一共发行了1036号,时间将近3年,是于右任所办的4份报纸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与此同时,袁世凯以北京总检察厅的名义,通缉孙中山及“二次革命”的重要人物。于右任也在被通缉之列,他只得赴日本暂避,结束了长达7年的报人生涯。
遗响长存
于右任所主办的报纸,作为宣传革命的报纸,其发挥的作用尤其重大,是同时期任何其他的报纸无法比拟的。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影响虽然很大,但由于《民报》根本无法进入国内,宣传的影响力就受到了局限。而于右任连续创办的“竖三民”在国内发行,影响了一代有志青年,其效果远胜于《民报》,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很好的舆论基础。
如果说清王朝是被众多的革命报刊轰塌的,那么于右任的“竖三民”就是这个炮群中的一门重炮。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因感于于右任宣传革命之功,赠以一枚炮弹壳,赞誉于右任像一枚勇往直前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