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辉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烈士周秉涛,风华正茂,鹰击长空,一腔热血报效国家。然而因他牺牲在战乱年代,家里人和家乡人都无法知道他牺牲的过程和事迹。为了纪念这位长空英烈,并撰写回忆文章,他的堂侄周轶阜从此踏上了搜集有关史实、探寻其牺牲过程之路。本文依据周轶阜收集的史料写成。
出生书香门第不敢忘国忧
周秉涛,现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镇金家旺村人。1911年11月5日,周秉涛出生于一个家境宽裕,家风醇厚,崇尚礼教道德的书香世家。他的爷爷周德恩是科举贡生,他的父亲周承让(字甫田),禀生,民国胶东道(民国初期的行政区划名)俊士,饱读诗书一生执教,桃李满园。距金家旺村10公里当时有个皋虞书院,这里青山绿水,炊烟袅袅,小桥流水,环境优美,周秉涛的父亲常与当地的饱学之士会集于此谈玄论道。周秉涛自幼耳濡目染,受先辈影响勤奋好学,学业成绩蜚声乡里。据周轶阜回忆:“我读初中时,在自家书房翻阅堂叔当年的课程作业,那些工整的蝇头小楷、洋文、数码、符号……都是我当年模拟的范本。”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青岛早有凯觎之心的日本趁德国陷人欧战而无力东顾之机,对德宣战,派海军封锁胶州湾。9月18日派兵从青岛仰口登陆与驻青德军交战。仰口距周秉涛的家乡仅8公里,当时硝烟可闻。日军战胜德军后,强取豪夺德国在青岛乃至山东的权益。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美英法三国会议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让于日本,使得中国徒有战胜国的虚名。
1927年,周秉涛人县立中学读书,后考入济南第一中学高中部,时年16岁。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二次北伐,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中国军队北伐。借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国民革命军5月1日克复济南后,日军于5月3日派兵侵人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国民革命军驻地,在济南城内肆意焚掠屠杀。中国军民被焚杀死亡达1.7万多人,受伤2000多人,被捕5000多人。
面对“济南惨案”的发生,周秉涛义愤填膺,加上家中长辈时常教育他要报效国家,他发誓要为国雪耻。为此,周秉涛成为抵制日货的急先锋,在济南积极参加抵制日货的活动。一天,周秉涛突然从学校回到家乡,先在鳌山卫说服亲友将所经营商店的日货全部焚毁,然后他不顾家人反对,把全家的洋布衣衫在大街上当众焚烧,并将家中唯一的一辆日产自行车砸烂。
周秉涛返回学校后,知交同学高也达对他说:“你焚毁日货,损失的是中国民众的财力,并无损日本一毫一厘。”此言犹如醍醐灌顶,由此,周秉涛决心以实际行动痛击日本侵略者。
1934年,周秉涛在山东第一中学毕业后,径奔南京投考空军军官学校。被录取后他兴奋异常,立即回到家乡向家人报告了这一喜讯。但家人并不同意他投笔从戎,他反复向父母和妻子阐述自己志愿参加空军的报国之志。据周轶阜回忆:“1947年,堂婶在青岛时曾对我说,你叔慷慨激昂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要担起救国雪耻的光荣使命。世界列强都在发展空军,国父孙中山再三号召航空救国。当今国民政府非常重视培养正规军队,他的不少同窗纷纷从军,名校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亦亲自送儿子人伍空军。由此,对于堂叔投笔从戎,家人也就再无异议了。”
壮士一去不返 妻儿盼归切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又进一步在上海蓄意制造事端,“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日本侵略者接二连三步步紧逼,必欲亡中国而后快。周轶阜回忆:“我记得堂叔正是在这种局势日趋紧张的气氛中,戎装军履回过一次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久,盧沟桥事变爆发。接着山东省主席战区司令韩复渠开门揖盗引狼人室,济南、泰安沦陷,面对日军的日益进逼,以市长沈鸿烈为首的国民党青岛当局,缺乏对抗的实力和勇气。即墨的父老兄弟从此坠人水深火热之中。堂叔从此音讯断绝。日军占领青岛后,我们家乡人在血雨腥风、饥寒交迫中挣扎着,我亲见堂叔的儿子周彝簧牵着堂婶何氏的衣襟问:‘我爹几时回家来?而堂婶止不住的眼泪便是无语的回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我们望眼欲穿盼到抗日战争结束,却不见堂叔归来,得到的消息却是他已为国捐躯,牺牲疆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烈士遗孀何贞娟及其孩子周彝簧和周彝笛,进行抚恤,按月发给恤金和恤米,并安置居住之所,周秉涛的同学挚友高世达也一直对烈士遗属多有照顾。
1947年,周秉涛烈士遗孀何贞娟对堂侄周轶阜说:“待内战平息,全国交通正常后,周彝簧成年之时,定将你叔遗骨迁归出生地人土安息!”战乱年代,何贞娟一个女人带着孩子生活艰辛异常,她先后做过学校教员、纱厂工人、刺绣工、洗衣工等。但她始终教育孩子要继承先父之志,热爱自己的国家,好好学习成长,有机会报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彝簧受父辈爱国精神的影响,毅然放弃在青岛市图书馆安逸的工作,报名投身大西北新疆建设直到退休,但心中一直对没有查询到父亲下落及将其遗骨迁归故土这一心愿耿耿于怀。1947年周轶阜遇到周秉涛的表侄衣钦尧,了解到,1942年初,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我军空军驾机炸得日军血流成河。并有资料载:在长沙会战日军失败撤退途中,我抗日空军从成都起飞轰炸机9架,在没有配备战斗机掩护的情况下,飞到长乐街轰炸,战果十分辉煌。返航途中,遭日军8架战斗机攻击,损失轰炸机2架。我方轰炸机以自身的火力击落敌机1架击伤2架。长沙会战的胜利,不仅坚定了全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美英太平洋战区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空军在美国陈纳德飞虎队的配合下,战威大振,逐次夺回了制空权。”这些抗日空军的英勇事迹令周轶阜热血沸腾,更坚定了他要代替烈士遗属去搜寻周秉涛牺牲过程及事迹的决心。
周轶阜回忆:“1990年6月,我专程赴包头看望堂婶,堂婶对堂叔情深爱笃,在怀念丈夫的愁绪中守寡63年,1997年抱着遗憾辞世。在包头时,周彝簧曾对我说:‘父亲在军队名叫周士俊,葬在重庆凤凰山。1996年,我因公出差重庆,打听到西郊有个凤凰山,亲自过去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什么墓地,也没有什么居民村落,只有一个中等专业学校和两个化工厂。当地人也说,此地从来没有什么公墓。后与周彝簧电话联系又说:‘是成都,不是重庆。至于名字,现已落实是‘周士杰(参见表《黄埔同学录》),因‘杰与‘俊词义相近,不知何时何人搞错了,以致周彝簧也跟着说错了。2007年2月,周彝簧妻子辛茂坤复信说,周彝簧建国后曾写自传提及:‘父亲周秉涛(后改名士俊)在国民党空军任中尉三级驾驶员,于1942年试机失事,坠人四川温江(成都之西约50公里的一个县级地名,抗日战争期间,建有一个小中型轰炸机场)身亡,葬成都北门外凤凰山空军公墓。此信息是1946年《青岛民言报》登载的。人已去,不可复生,包括堂婶在内的全家人为逃避心中失去亲人的伤痛,多年来对堂叔的生平讳莫如深,谁都不愿提及,所以周彝簧对父亲的一切知之甚少,只是通过读《青岛民言报》才略知一二,而就这点记载也存在一二处错误。2007年6月,我派女儿崇华专程去成都祭奠,可是在凤凰山地区没有空军墓地,只有一片普通公墓,据当地人说该公墓是1992年建的。”
了却寻踪心愿 泪洒烈士碑
2008年初夏,周轶阜又回到故乡做了许多采访核实工作。多年来,周轶阜走访并致函诸多位周秉涛的亲人、好友以及一些历史学家、政要等,积累了较多的历史资料。2008年7月24日,中国航空博物馆首席航空史顾问、中国航空史研究会顾问、《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撰著者陈应明,给周轶阜复信说:“当年温江机场是以轰炸机为主的机场,只有3座草顶平房和一块不大的停机坪。出战时的空勤人员必须由成都送来,必要时在草房住上一两天,任务完成后便返回成都……1942年秋你叔周秉涛所驾驶的飞机应是苏联图波列夫SB-3轰炸机,属中国轰炸机第一或第二大队……成都凤凰山空军公墓中,亦有个别美国烈士安葬在那里。多年来曾有些烈属向我打听,据我调查,该公墓已于1950年初期全部毁了,至今当地居民更无印象了。”
然而,早在1993年夏,周轶阜在鳌山卫曾遇见自台湾归里省亲的抗日装甲兵少校李贵修,久别重逢倍感欣喜。李贵修说:“当年在成都曾遇见周秉涛,他驾驶的是性能先进、威力强大的美造B25轰炸机,多次出征。”为了弄清楚堂叔周秉涛当年驾驶的机型究竟是SB-3还是B25?周轶阜多方考证:B25轰炸机,是北美航空公司制造的中型七座轰炸机,飞行机动灵活性强,具有极强的自卫和进攻性能。在太平洋战区,这种飞机于1942年4月从美国“大黄蜂”航母起飞,成功地轰炸日本东京。在中国战区由成都起飞,轰炸过日战区香港电厂和山西运城飞机场,还远征过缅甸。经《中苏美空军抗日空战纪实》中查到,与烈士周秉涛同年同月同日牺牲的空军勇士还有昊松龄、陈士埔、何士讷、刘若茜4人。这与周轶阜于2008年11月17日,查核到的保存在南京航空联谊会台湾《空军忠烈录》中的记录相符。印证了烈士周秉涛抗击日军驾驶的战机应该是B25,并非陈应明所说的图波列夫SB-3。《空军忠烈录》中还记载,我军的长途飞行练习是为轰炸日本本土而进行的训练飞行。
据周轶阜考证,台湾空军总司令部情报署编印《空军忠烈录》第一辑第370页载:“周烈士秉涛,山东即墨县人,生于中华民国四年十一月五日(不知何故,此时间记录有误)。在空军军官学校航炸班第四期毕业。升至空军第二大队第三十中队中尉三级轰炸员。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烈士随分队长吴松龄自四川温江驾机练习长途飞行,因天气骤变,视线不明,又与地面失去联络,机坠人四川简阳县金马乡殉职。生前有战绩四次。遗有父母及妻何氏,与子二女一(此记录亦有误,周秉涛只有一子一女)。”《空军忠烈录》是原国民政府空军总司令部,对抗日空军烈士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情况的记录。在第一辑370页就载有周秉涛烈士的遗照、籍贯、简历、战绩、牺牲时间、牺牲情况等内容。
南京是中华民国政府的首都,所保留的抗日战争史料、遗迹、纪念设施较多,周轶阜一直想前去采集落实抗日空军烈士、堂叔周秉涛的事迹,然而受经济条件所限,行程一拖再拖,直至2008年11月17日,他虽已年届耋耋高龄,却拒绝女儿周崇华的陪同,单身一人奔赴南京。
周轶阜第一站首先来到南京航空联谊会。南京航空联谊会会长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空军副司令员、著名空军战斗英雄韩德彩中将,周轶阜在南京航空联谊会的帮助下,对关于堂叔周秉涛的许多事迹得到了印证。“接待我的是秘书长陈立诚,对人十分热情,详细地解答我提的问题,并主动出示所藏的权威史册台湾空军司令部情报署编辑的《空军忠烈录》,将烈士周秉涛的有关史料复印赠我。还主动表示将为烈士周秉涛遗属向国家民政部申办烈士证书等等。已是84岁的副秘书长刘祥骐精神焕发,他13岁时投身空军,仍不失当年军旅生涯之英姿,步履矫健,主动表示要代我向台湾有关方面查询烈士周秉涛生前4次战绩的详细内容,并亲自陪伴我前去拜渴航空公墓、纪念碑及纪念馆。”
周轶阜曾亲历战争年代血雨腥风的岁月,当他在抗日航空烈士陵墓前凭吊英魂时,抚今追昔,泪水滂沱。他仰望面前那一座座用血和泪凝聚成的丰碑,禁不住感慨:“这是呼唤和激励当代人和后代人,承载抗敌御侮、精忠报国之诚的象征。”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位于紫金山北麓,1932年8月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为安葬在北伐战争以及“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阵亡的空军飞行员始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整修,将抗日战争期间散葬于其他各地的空军烈士也迁葬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保护得很好,“文革”期间受到破坏仅存碑坊一座。1985年,国家拨款45万元重修,1987年竣工。墓地有176座墓冢,安葬着中外知名空军烈士的衣冠。大门挽联遒劲有力:“捍国骋长空,伟绩光照青史册;凯旋埋烈骨,丰碑美媲黄花岗。”人门拾级向上,正面六角亭中立有“航空救国”石碑(这四字是1923年孙中山先生为元帅府航空局“乐士文”号飞机试飞成功题写的)。公墓周边挺拔青翠的松柏环绕,环境清秀优美,建筑庄严凝重,气氛肃穆幽静,令人肃然起敬。
航空烈士公墓内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是由北京航空联谊会发起,经中共中央统战部批准开始筹建,聘请马来西亚籍麦汉锦为总设计师、华人高级建筑师孟繁华为副总设计师负责设计,于1993年5月奠基,1994年7月开工,1995年8月建成,于9月3日举行揭碑典礼,被中外著名人士誉为世界最大的抗日空军烈士纪念碑。主碑如两把利剑高纵15米,象征飞机两翼直上蓝天。金光闪闪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9个大字,由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张爱萍书写。还有诸多海内外名人,如抗日名將张学良、美籍知名华人陈香梅等的题词。主碑两侧扇形排列着高3米、宽5米的附碑(英烈碑)30座,分别用中、英、俄文镌刻着4208名烈士的姓名、职级、殉职事略。其中中国烈士1370名、美国烈士2590名、苏联烈士246名、韩国烈士2名。周秉涛烈士的名字就镌刻在其中。
自1985年以来,有不少省市政协委员、原国民党航空界人士、海内外航空烈士亲属来此吊唁祭奠,发表深情言论和激扬文字,捐赠款物。周轶阜内心倍加宽慰,堂叔周秉涛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不惜牺牲生命抗击外辱,他的事迹和精神受到了世人的肯定和崇敬,他终于可以在地下安息了!至此周轶阜也完成了亲人的嘱托,结束了他60多年探访追寻烈士周秉涛踪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