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文学期刊 > 文史春秋

载洵与清末海军建设

载洵与清末海军建设

李萌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逐渐进入新政改革时期。在改革过程中,海军的重建之路困难重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即位皇帝,其父亲醇亲王载沣就任监国摄政王,载沣为了控制中央军权,任用多名满洲贵族掌控军队,作为载沣亲弟弟的载洵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年),字中泉,号痴云,满洲镶白旗人。宣统元年(1909年),年仅24岁就任筹办海军大臣,开始对海军进行整顿建设。

清末海军又强变弱,屡战屡败

清朝的海军建设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曾建成了北洋、福建、南洋3支近代化海军队伍,当时中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在世界名列前茅,总规模一度达到世界第四位。但在清政府腐朽的专制统治之下,贪污腐败、克扣军费、用人不當、指挥不灵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中国海军在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中法战争中,福建海军遭惨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所面临的危机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也日益严重。海洋主权遭到前所未有的侵犯。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清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也意识到了海军建设的重要性,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钦差大臣刘坤一提出:“整顿船政事宜,遵旨条陈时务,复建海军。”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也提出整顿北洋海军的问题。清政府由此重新确立了恢复海军建设的大政方针,但此后十几年建设过程中。重建工作进程缓慢,收效不大。

宣统元年(1909年),溥仪即位,清廷谕派摄政王、郡王衔贝勒载洵和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从此,载洵作为清王朝满洲贵族的最后一位海军大臣开始掌管海军,着手对海军进行建设。

建设军港,统一全国海军

宣统元年七月十日至八月十一日(1909年8月25日至9月24日)。海军大臣载洵等人奉旨出京驰赴上海、象山、福州、香港、广州、厦门、杭州、江阴、镇江、江宁、田家镇、汉口等地考察海军。载洵考察期间,象山军港的破土开工,它是海军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清政府为重建海军而建设的大型军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载洵后来在访欧归国后上奏:“海军为自强之本计,瑾就原拟办法。权其缓急,目前以设立海军学校及建造军港为要图。拟先举办,以期渐立基础。”由此可见。军港建设是海军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载洵对当时海军状况进行仔细考察之后,提出了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7年规划,从宣统元年起至宣统七年止,第一年:清查兵船、订造军舰、查勘军港、扩充学堂、改革船厂;第二年:配定兵轮、筹办各式军舰、开辟军港、筹办预算、海军征兵;第三至七年:大量添加各种兵舰、水鱼雷舰、编定各洋军舰、成立各洋军港、奏定海军经费全数预算、实行各海域征兵、设置海军专部、设置海军大学等。其余种种未尽事宜。均由海军处筹办大臣随时订妥奏办。然而此计划统计人手用款经费约共需银1800万两,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根本无力支撑如此大笔的财政支出,因此7年海军计划未能完全实施。

载洵通过实地考察。提出将我国南北洋海军队伍分管的旧态进行统一管理。将管理权收归中央,同时将北洋、南洋及闽、粤等省旧有兵船加以调查比较,进行分类,统一编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此举改变了以往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力量分散统辖的局面,使得我国海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有效的战略部署:对军舰的分类整编,也为我国按海军战略而具体划分军舰功能奠定了基础。宣统元年七月五日(1909年8月20日)。载洵等人奏:“拟定海军人员官阶职任。请照陆军奏定三等九级新官名目、品味。自正都统至协军校皆冠以‘海军字样。以示区别而专任使。”七月九日(8月24日),又上奏:“现筹办海军,自应参仿各国成规,拟订海军长官旗式暨各项章服,以期品级分明,略备规制。”这些改革措施的制定实施,为海军部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也使我国海军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载洵还对我国海军的编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一。请求拨地建设海军衙署作为海军的办公地点,以便集中管理:其二。奏请重订各司职掌,经奏准,将海军内部分为军制、军政、军学、军枢、军储、军防、军法、军医,以上八司各分职掌,遇有应办事件,由参赞禀报筹办大臣妥订后承办。再三。载洵在访英过程中了解到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建制,随即向清政府提出在山东烟台组建中国第一支海军警卫队,为以后我国海军陆战队建设奠定了基础。宣统二年(1910年)清廷按照载洵建议,将筹办海军处改为海军部,并任命载洵担任海军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载洵上奏:“按照目前海军部办事情形,并参考外国海军军令部规制详加规划,总期因时变通,以尽推行之利:统筹兼顾,以规进步之程。将铨衡、侦测两科分立军制、军学两司等等。”至此,我国海军部的编制初步完善,经过晚清几十年海军建设,加上清末新政海军建设重点推进。我国海军建设基本达到近代化水平,逐步步入正轨。载洵的改革计划不仅包括海军舰队和海军编制。而且极其注重对学堂和人才的建设与培养。载洵曾上书宣统皇帝建海军学校,据《顺天时报》报道:“海军部洵大臣自奉命以来极关心海军再兴事宜,世人皆知闻该大臣因中国现势以筹设大支舰队为必要,惟目前财政支出人材又缺乏。宜先行筹定基础广设船坞学堂等以为人手办法。”此外载洵在出国考察之际。曾向清政府建议从国内新式学堂中挑选一批优秀学生一同赴欧。并“选派廖景方、曾以鼎等往英国学习海军。又派马德骥、伍大名等赴英学习造船”。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载洵对于海军学校的关注,同时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

出洋考察,购买军舰

为了加快中国海军的建设步伐,1909年10月16日,清政府派遣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和萨镇冰对欧洲各国进行访问,重点是学习国外的海军建设经验,购买军舰。意大利是出访的第一站,载洵和各大臣参观了意大利的各个海港以及船舰制造厂等,并订购了一艘约1000吨左右的驱逐舰,名日“鲸波”。接着,前往奥匈帝国参观,并订购了一艘2000吨级特快驱逐舰,名日“龙湍”。11月,辗转到了德国柏林,除了参观炮厂、船厂以及各个海军机构还参加了大量的外交活动,并订购了3艘驱逐舰,名日“同安”“建康”“豫章”,以及2艘炮舰,名日“江鲲”“江犀”。在离德之后,直接前往英国,行程也大致如前。重点对英国皇家海军大学进行了考察,并在英国阿姆斯特朗厂和威克斯厂各订造了一艘巡洋舰。名日“肇和”“应瑞”。在清政府结束了对欧洲的访问之后,美国和日本也发出邀请。宣统二年七月至十月(1910年8月至11月)。载洵领衔的21人考察团又赴美日考察。在美国订购了一艘约2600吨的巡洋舰。名曰“飞鸿”:在日本订购了两艘航海炮舰,名曰“永丰”

“永翔”,其中“永丰”号即为后来著名的“中山舰”。

载洵两次出洋考察所订购的军舰中,除了在意大利、奥匈帝国以及美国所订购的军舰由于未能付清款项等原因未能来华之外,其余军舰均先后建成来华,对我国海军重建工作有突出的影响。

载洵时期,海军建设进入近代化轨道

在清末新政中,载洵作为掌握海军大权的人物通过对内改革、对外考察两种手段对海军进行建设。其主观目的是为了重建海军,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海军近代化的进程。载洵通过制定计划,规划海军改革的总体走向,使改革能稳步进行,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逐步使我国海军建设与国际接轨,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海军管理中心——海军部,达到改革顶峰。所以,载洵的海军改革是我国海军近代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把我国海军建设纳入近代化轨道。

载洵的海军改革也促进了近代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清政府建设专门的海军学堂。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派遣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子到海外留学,这批留学欧洲的优秀毕业生相继成为我国海军建设和海军管理的中坚力量,为民国时期我国海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载洵的考察购舰对我国近代军舰仿制起了重要作用。清政府海军部以德国的“江鲲”号、“江犀”号川江炮舰为样本,在武汉的扬子机器制造厂仿造了三艘具有同等规模的炮舰。并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依照日本的“永丰”舰制造了两艘相同级别的航海炮舰。在人才相对缺乏,创新能力尚缺的清末民初,购舰仿造不失为海军发展的良策。

但是20世纪之中国,外部帝国主义对华虎视眈眈,肆意划定势力范围,强占军港,使得我国海军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大量的战争赔款造成我国海军建设经费困难:内部已接近末日黄昏的清政府对于海军的管理依然不尽完善。贪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薄弱的工业基础成为海军建设的一大障碍等等,这些问题均阻碍着我国近代海军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正视载洵在海军改革中所作出的努力,其对海军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应该被载入史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8004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