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杨东晓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法西斯为了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尽快达到迫使国民政府妥协的目的,对战略大后方进行了长达6年多的不分军事设施和民用设施的“无差别轰炸”。据统计,在大后方各省中,四川省(含重庆)遭受轰炸的市县最多,全省143个市县,被日机轰炸并有伤亡的市县达到66个,占当时四川全省市县总数的48%。边陲小城松潘也未能幸免,在1941年6月23日,27架日机轰炸了松潘县城,给松潘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边陲古镇,遭空袭原因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北与南坪县接壤。县境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112.5公里,面积8608.37平方公里。地广人稀,聚集着汉、藏、羌、回等民族。松潘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四周群山环抱。境内最高点雪宝顶,海拔5588米,最低点海拔1082米。距离四川省政府驻地成都市335公里,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驻地马尔康431公里。解放前松潘仅有通往甘肃、青海两省和平武、成都等地的狭窄陡峻的通商古道,没有公路,交通极为不便。交通工具以牛马为主,运输全靠人畜背挑驮运。农业水平低,粮食严重不足,亩产仅50多公斤。县内仅有一些零星分散的制革、骨角器皿、毛织毡毯等小手工业。按理说这样一个处于内地偏远地区。又非日机袭川必经之地的边陲小城并不是日机轰炸的目标,为何却未能幸免呢?
回顾历史,松潘古名松州,是我国古代地处边陲的军事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因此,松潘虽然地处偏僻,但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军事位置重要。松潘毗连青海、甘肃、康藏各省,自明朝洪武年间筑城以来,一直就是川、甘、青、康藏等省边界客商云集之地。由于松潘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既有珍贵的山货药材,又有优质的畜产品,各族客商得以互通有无,因此商贸兴盛,市场繁荣。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松潘已是“人烟稠密、商贾簇集的西陲第一大都会”。聚集了10多户商号、商帮,并形成了有名的“六大茶号”和“四大商号”。由于没有公路,商品往来完全依赖于牲畜驮运和人力背挑、抬运。每日背挑货者川流不息,骡马帮、牦牛队南来北往,素有搬不空、填不满之说。有民谣:“北街的银子,中街的狗,南街的背挑,抬轿震声吼。”因为,北街是“丰盛合”“义和全”“本立生”“聚盛源老字号聚集地:中街地势集中,是闹市区,饮食业多聚集于此,邻近东西两门是屠宰场,随地都能看见松潘骡丝狗;南街客栈多,人力运输行业多在此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941年在松潘的漳腊建了一个供飞机疏散加油的预备机场,所需的汽油却要通过江油、平武路线用人力、畜力搬运到距县城20公里的漳腊。大批汽油堆在江油东门外公园内,运汽油的人夫、骡马络绎不绝,时间长达两个月之久。1941年6月13日,日本派出侦察机由西北向县城及漳腊机场上空进行了全面侦察,松潘接近漳腊机场,又恰逢汽油运往该县,被侦察机发现,因此招致了日机的空袭。
飞来横祸,惨绝人寰
1941年6月23日,中午11点半,雨后初晴,四乡八堡,远近客商云集松潘县城中,正在进行集市贸易。突然,远处传来巨大的轰鸣声。瞬间,只见城东塔子山上空,黑压压的一大群飞机向县城上空飞来。民众都误以为是政府派来的禁烟飞机,多在街头观望,还有不少民众举着手臂在数飞机的架数。直到日机向下俯冲,离地面约100米时,开始投掷炸弹和燃烧弹。落在中街张家餐馆的一颗炸弹爆炸后最先起火,警报响起,民众看到飞机上的太阳旗标志,才知道是敌机来袭。顿时,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跑,日机一面向全城投弹,一面用机枪向地面扫射,霎时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房屋倒塌、大火蔓延,街上哭声、喊声一片,人们乱作一团,不知如何躲避,蜂拥入南门城门洞。谁知,日机俯冲下来,发现城中人涌进洞中,便在南门洞两端各投下1枚炸弹,并用机枪向洞中的人群扫射。爆炸声如惊雷,成堆的人被炸死在城门洞下,几乎无人幸免。据松潘大轰炸的亲历者之一,松潘县进安乡东裕村102岁的邹晓初老人回忆:“当时,我躲在清真寺庙墙下,看见城里一片火海,很多跑在街上的人全身都在燃火,这些人哭天喊地的跑,没跑多远全身的火球就把人烧死了。东城门洞和南城门洞被炸死、被机关枪打死的人很多,到处血流成河,惨得很。”
位于县城东街的县立小学竖有国旗,目标明显,敌机向该校连掷炸弹,弹如雨下。只听得“轰隆隆”之声四起,顿时硝烟蔽空。当时学生们正在上课,当场炸死小学生10多人。班主任贺熙扬见势危急,带领全班30多名学生往外逃,遭到敌机机枪扫射。骆丰如等其他躲在校内的师生100多人伤亡。学生的家长含着悲愤的眼泪在瓦砾、泥土堆中寻找孩子的尸体,哭天抢地,泣不成声。
中街是松潘县城最繁华的地区,当时县政府、县财委会及四川省银行驻松潘办事处等重要机构都设在中街。炸弹和燃烧弹不断地投向中街,燃起熊熊大火,随风呼啸,中街成了一片火海。各金融机关被焚毁,省银行内爆炸剧烈,无法施救,全部毁了。县政府房屋被炸坏,损失器具、公物和献机捐款34,44万元。县财委会中燃烧弹1枚,所有图记及现存省地款、法币被焚毁。
北达东街、南至岷江,硝烟弥漫,残垣断壁,瓦砾狼藉。成堆的尸体在瓦砾堆中燃烧,残肢断腿四处皆是,血腥臭气袭人,惨不忍睹。据当年亲历松潘大轰炸的另一位幸存者,现年90岁的羌族土司安本钦回忆:“县城4,6公里长的古城墙被炸坍数处,县城内外留下许多弹坑,大街小巷遗下许多尸骸,东门城洞和南门城洞瓮城内死伤无数人,北门至中街下水关的民房、铺面全部烧毁;‘本立生‘丰盛合两大商号损失巨大。”
日机的暴行使万商云集,城廓壮美的松潘古城变成了一片废墟,使松潘县城尸体纵横,血染城池,哀鸣遍野,给在此定居的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日机在城内外投弹120多枚,其中有燃烧弹10多枚;并进行低飞扫射,造成人员死亡198人,重伤204人,轻伤293人;炸毁、烧毁房屋245幢。当时松潘县仅有人口两万多人,炸死、炸伤的就有近700人,200多户民众无家可归,受害之惨,真可算空前了。
救济灾民,恢复市容
待敌机离去后,幸免于难的人们才从躲藏的地方出来,在街巷涌来涌去,喊亲觅娘,悲呼号叫。大火继续在燃烧,房屋、财产、生命继续在毁灭。防护团与后备队、青年团、警察等努力灭火,拆开火巷,以阻止火势延烧。人们从东门外、北门外挑水灭火,但是杯水车薪,效率非常低。南街居民积极踊跃地把古松桥桥棚拆下半边,用打湿的麻袋盖着桥头,这才抢救了古松桥。23日下午8点左右,雨越下越大,大火才基本熄灭。次日清晨,全城居民和机关都往城外疏散,松潘县政府迁到东门外拱北清真寺办公。对于无家可归的民众,县政府以清真寺、青云镇中心小学、玉真宫、城隍庙等处为收容所,暂时安置:并组织镇长、保甲长查明受灾情况;劝说本地人将自己的亲属死者迅速安葬,对于无人认领的客商、行旅死者的尸体,县政府按每具尸体补助20元的安埋费,派人掩埋。掩埋尸体,起初还用赈济会所存的棺材(木匣子),后来棺材不够用了,再加上天气炎热,死尸发臭,就在尸体上面撒些石灰,用草席一裹就抬出城埋了。
那时候松潘仅有一所县医院,只有两三位医生,药物不全,设备简陋,药械、药品缺乏,医术欠佳,但伤员众多,得不到抢救的伤者只有眼睁睁死去。县政府将受伤民众集中在公园内、省立小学内救治,并请中央职业学校师生、绵羊改良场医生,及国民兵团医生到场义务医治,但由于中央职业学校所存放的药品多被损毁,于是暂借绵羊改良场的药品救治伤员。恰好当时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德尔克在松潘传教,虽捐出少数药品,并参与医治,无奈受伤人数实在太多,药品还是严重短缺。县长立即电请当时驻扎在松潘的第十六区行政督察专署,赶紧派医疗队携带大量药品来县医治。驻茂县边区医疗队张队长到县后,立即在公园内、省立小学成立诊疗所,受轻伤的民众便自己到诊所医治,受伤重的则由张队长亲自前往诊治,每天医治的伤员近100人。即便这样,受重伤的仍有80多人,受轻伤的还有200多人伤口感染,医生与药品还是短缺。县长又电请四川省卫生实验处加派两名医生,多携带些药品,由飞机迅速运往松潘。几天后,新派的医生和药品陆续到达松潘,人员、设备渐渐充实。省卫生处边区医疗队陈历荣到达后,经救治,轻伤患者几乎痊愈,重伤病人人数逐渐减少,情况趋向良好。
松潘本来农业水平就低,民众普遍比较贫困,再加上此次轰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不少人都已生活无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他们有的在焦臭腥气笼罩下去翻找未烧尽的财物残渣,有的在废墟瓦砾堆中寻找是否还有值钱的东西。直到汗流浃背、精疲力尽,仍毫无收获后,只好痛哭而去。迫不得已,县长致电省政府请求迅速拨款赈济灾民。对于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受灾民众,县赈济会将所存备灾的青稞拿出60石,根据他们的受灾情形分别发放平价借贷,以暂时维持生计。后来,省政府和省赈济会依照死亡每人60元、重伤40元、轻伤15元的标准,给灾民发放救济金,灾民共获得赈灾款24435元。针对那些非赈不生的特困灾民,省政府又另拨了5000元赈灾款进行救济。
县城被炸后,人心惶惶,民众大都早出晚归,关门闭户,市场完全停顿。八九十间铺面被烧毁,工商业损失惨重,幸免者开业难。整个松潘市场,已变成了一个悲惨恐怖的地狱,奄奄一息,万分萧条,与轰炸前的繁荣热闹景象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经县政府派人动员后,开始有市民上街买菜,半个月之后,才有些小商贩搭起棚席做点小生意,以维持生计。其中个别商家,平日较有积蓄的,或是有亲朋好友可以挪借的,得以重振营业。县政府多次鼓励各商家重新开张,并劝说大家于每日上午6点照常开店贸易,9点出外疏散,下午13点以后回家继续开业。各商家受生计所迫,大多都能遵行,这样,市容才渐渐有所恢复。
“松潘大轰炸”已经过去75年了,当年城中心的大片废墟瓦砾早已不复存在,但松潘古城墙上至今仍可以看到日军机枪扫射留下的弹孔,密密麻麻。在南门,可以看到大块的塌陷城墙,600多年历史的老城墙顶住了日军的狂轰滥炸,却无力保护在城门下躲避的人群。虽然当时全城人口不过两万多人,被炸死、炸伤的就有近700人,但是,松潘各族民众并没有在大轰炸中倒下,也没有在大轰炸中畏缩,反而在大轰炸中认清法西斯的残暴,同仇敌忾,踊跃捐款捐物,奔赴前线,与全国爱国军民一起,为抗击侵华日军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