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婉婕
摘 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精准扶贫工作不容小觑。在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高校的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将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好,需要全员参与。作为高校中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学生党支部服务理念,提升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里中的积极指引作用,形成学生党支部多层次协同帮扶体系,对贫困生的帮扶从单纯的物质帮助转化为物质加技能帮扶,从而使贫困生、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学习生活等工作不断提升。借助技能党建平台,达到既精准帮困,又精准提升学生党支部服务意识,实现双“精准”发展。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 服务理念 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216-02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调研时,提出“精准扶贫”,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精准”二字显得十分重要。“精准”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需要切实加强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需要与时发展、与事共进。高校党组织是精准扶贫工作有力依托,不仅是学生思想引领、职业规划、道德修养等方面锻炼的场所,也是服务学生的有效载体。高校中,贫困生比例较大,贫困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贫困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全面精准扶贫中的关键。2018年5月22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教党〔2018〕25号)[1]也提出了基层党支部要做到“7个有力”,服务师生有力是其中一个方面,提升党员群体的服务意识,精准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帮助贫困生摆脱家庭贫困,是学生党支部必须担当起的责任。
提升学生党支部在学生中的积极引领作用,形成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多层次协同帮扶体系,对贫困生的帮助从单纯的物质帮助转化为物质加技能帮扶,推动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前进,达到既精准帮助贫困生,又培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服务意识,将二者结合,实现互赢发展,实现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 学生党支部服务理念视域下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实价值
1.1 立德树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需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担,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贫困学生,占所有学生人数的比例较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较强。但因上述两大群体的特殊性,成长、成才问题又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问题,需要正确地把握学生发展规律,遵循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立德与树人有效结合,并贯穿学生的成长始终,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进程。
1.2 授之以渔是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需求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校的精准扶贫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贫困学生能够在经济上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解决学生的经济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解决学生的成长发展问题,而后者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状况的根本,体现更高层面的育人价值。扶贫工作的开展要与贫困生的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培养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高校扶贫工作的靶向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技能扶贫是关键。高校贫困生是一个非常的群体,他們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这份希望的寄托不单单是学有所成,而是将影响几代人的生存命运,让贫困生多学技能,并能传授技能、运用技能,使之有一技之长,这是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贫困生的现实发展和生活需要,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提供给学生“多一项”技能的机会。有效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使高校精准扶贫工作内涵式发展,努力实现“造血式”进程质量。
1.3 心知行统一是学生党支部服务理念的必要保障
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评价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标准,经过推荐、选拔、发展、培养等严格的环节,使得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品行,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在人数的稳步上升中,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综合素质、道德修养均应得到有效的提高。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3],中明确要求基层党支部引领全体党员增强服务意识,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具有榜样、引领、标杆作用,朋辈效应为做好学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正是因为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心知行合一的服务理念既是不忘初心的充分体现,也是实践中为人民服务的真情诠释。学生党支部应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引领、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正能量,做到为人民服务的正向标。
2 从单维到多维培养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精准扶贫时效
2.1 帮物+帮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学有所能
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人数较多,高校对经济困难的学生也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和优惠待遇,采取绿色通道、助学金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生免受经济的困扰,同其他学生一起沐浴教育的阳光。但是单单的经济扶持只能帮助学生完成一段旅途,人生的道路很漫长,如何使经济困难学生能够经过高等教育后,摆脱家庭贫困,甚至是帮助地区摆脱贫困,或许这才是高等教育最终完成的教育使命。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一技之长、一人多能是时代给予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技能扶贫尤为重要。利用课余时间,打破专业的束缚,普及简单的技能,允许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2 扶贫+扶智,扶助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
如何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是对于贫困生帮助的根源和实际意义所在。在日常生活中,不免会出现“极端”的性格状态。一些学生极度自卑,不愿与他人交流,担心同学瞧不起,将自己封闭起来,性格敏感;一些学生极度自负,认为自己是贫困生理应得到经济帮扶,对于帮助不屑一顾。面对这两种学生,一味地说教在现实中略显苍白无力,通过技能培训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信、感恩、自强的健康性格,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社会生存能力是人的基础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应尤为关注。通过技能培训,为学生们提供互学、互助的机会,有着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环境、相似的心理变化,都会使群体中的成员建立信任。在活动中学习技能、感悟道理,锻炼能力。
2.3 精识+精式,互助扶贫工作“精准”开展
国家在扶贫工作中明确强调“精准”。“精准”就是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贫困户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从过去的“大锅饭”式扶贫向“小炉灶”式扶贫转化,实现扶贫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高校认定贫困生中环节,精确识别是提高扶贫准确性的前提,通过谈话、观察、调查,准确识别贫困生,让真正的贫困学生受到扶持和帮助。在确定贫困生后,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地域、家庭环境,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精确扶贫方式。因材施教一直贯穿于教育始终,“大锅饭”式的教育不再适用于现代教育,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高校中的精准扶贫才高效。
2.4 从心知到知行培育学生党支部服务意识,助力精准扶贫收效
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有力的后备力量,与其他基层党组织相比较,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管理、能力培养、道德修养、思想政治引领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初入大学,入党启蒙教育开启了学生进入党组织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对于党的认识不深、对于党的基本理论了解不深,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入党意愿,端正入党动机,摆正入党态度,从发展到管理应一直贯穿始终。但仍会有学生党员在理论素养、工作作風、服务意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欠缺。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培育党支部的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把联系贫困生作为有效依托,提高群众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与普通学生的联系,巩固群众基础[4]。
心知行是支撑服务意识的3个支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不忘初心的引领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好群众路线,依托党建平台,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引领作用。学生党支部通过管理、教育、培养,要求学生党员明确党员初心,摆正心态,学生党员是为学生服务的,没有特殊权利;校内服务和校外实践全面开花,端正心理,不能只关注社会评价,忽略校园服务,从心态到心理培育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树立较高的服务意识,为精准扶贫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Z].2018-05-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Z].2016-12-08.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Z].2014-05-28.
[4] 杨雄,张洋,张成双.“两学一做”背景下提升高校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8(3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