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 顾婷
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蓬勃发展,而妇女作为民俗客栈服务的重要参与者,民俗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少数民族妇女角色变迁及其发展问题已成为民俗旅游业开发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以民俗客栈高度发达的大理双廊古镇为研究区域,探讨民俗客栈发展对当地白族妇女社会角色变迁的影响,这对摸清少数民族妇女与民俗客栈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少数民族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升少数民族妇女的幸福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云南大理,1984年正式向外国人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理大力实施“以旅活市”战略,从一般“接待型”到“支柱产业型”转变升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高潮。伴随着大理旅游的深度开发,双廊镇的旅游产业也迎来了发展契机。大理双廊镇是一个正在更新演变中的村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光资源,在大量个体投资者涌入的同时,也给民族地区妇女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给当地的少数民族妇女的生活观念、家庭结构和社会地位都带来了改变。少数民族妇女是民俗旅游业,特别是民俗客栈服务的重要参与者,是民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少数民族妇女角色变迁及其发展问题已成为民俗旅游业开发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民俗客栈发展中少数民族妇女角色变迁及发展问题是自然且是必要的,这不仅关系着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更关系着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研究综述
旅游发展对旅游目的地女性的影响在20世纪70年代就受到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史密斯(Smith)在其1977年的著作《东道主和游客:旅游人类学》中,描述了旅游目的地社会中女性的角色。其他较多的研究集中于妇女的就业和妇女传统角色的变化方面。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深入和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我国掀起了女性和性别研究的热潮。国内也有不少关于少数民族旅游地女性的研究,但多为女性旅游参与和女性角色变迁的简单阐述。杨丽琼(2011)探讨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角色变迁;金少萍(2003)探究了少数民族妇女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模式。但是,探讨民俗客栈发展对少数民族妇女角色变迁的影响是一个尚未涉及的新课题。在旅游发展对云南世居少数民族妇女地位的影响是深刻、多样而又复杂的大背景下,我们将更加细化,着眼于民俗客栈发展中,探究少数民族妇女角色变迁的规律。
二、双廊民俗客栈发展现状
双廊民俗客栈是大理旅游文化的延伸,毗邻洱海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沿海而建的双廊客栈既有和海岛酒店媲美的住宿环境,又有纯朴渔村风情的独特感受。双廊镇的客栈数量已达499家、餐饮店72家,还有一些开在旅游旺季的白族民居,民俗客栈高度发达。大理双廊客栈类型繁多,有最美海景视线海景别墅,如杨丽萍的太阳宫、青庐;有交通便利、风格兼具白族与现代的粉四酒店;也有海地生活、半岛63、云渡洱海等网络名气很大的客栈;还有风格清新小资或文艺复古的各色青年旅社,如海地生活、暖暖、春暖花开等。
近年来,随着民俗旅游的升温,民俗客栈的蓬勃发展,吸引着外来投资者和本地居民在双廊修建客栈,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经营模式:当地人自建,当地人自己出资,使用自己的宅基地修建具有白族传统建筑特色的客栈或民居,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以及交通等服务,员工多为本地人;外地人租赁,外来投资者租赁当地农民宅基地,签署合同约定期限;当地人和外地人共同经营,当地人出宅基地,外地人出资建设,共同经营,共享利润。大量客栈的兴建不仅为双廊带来了经济发展,也带来很多问题和纠纷。原本幽静的双廊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噪音和垃圾影响游客的旅游质量;双廊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外来游客的喜好影响,逐渐失去了传统白居风格,弱化了双廊民俗文化。
三、双廊白族妇女社会角色变迁调查与分析
少数民族妇女是民俗旅游业,特别是民俗客栈服务的重要参与者,是民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研究民俗客栈发展中少数民族妇女角色变迁及发展问题是自然且是必要的,这不仅关系着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更关系着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以大理双廊古镇白族妇女为研究对象,从她们的价值观念,社会地位,家庭分工等方面入手,全面系统地分析民俗客栈发展对白族妇女社会角色变迁规律。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共访谈了当地旅游经营者10户,在调查中,针对当地居民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有效率达80%。
(一)家庭观念
在80份有效问卷中在发展旅游前从事渔业的白族妇女有67人,占全部从事工作的83.75%,,年经济收入3000元以下占全部收入的37.5%,3000-5000元占11.25%,5000-10000元占8.75%,10000元-30000元占20%,30000元以上占22.5%年经济纯收入较低。民俗客栈发展后,年经济收入10000以下31人,10000-30000元28人,30000-50000元11人,50000元以上10人。民俗客栈的发展,使妇女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加白族妇女的经济收入甚至超过了其丈夫的收入。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下,使少数民族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相对的独立。改变了传统白族妇女家庭地位低下,在家中没有话语权,只是男人的附庸物的局面。同时家庭中“男外女内”的角色悄然发生互换和转向,在一些家庭由于女性在外工作较忙,男性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开始呈现“女主外,男主内”的趋向。
(二)教育观念
旅游开发前,家庭经济条件差、重男轻女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大多数白族女孩从小就失去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长大结婚后又忙于操持家务,没有机会和时间接受学校教育。所以,对于大多数的白族女性而言,学校教育是比较缺失的。目前双廊镇有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完全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改变了妇女目不识丁的文盲半文盲的局面。从参与旅游业的双廊镇白族妇女访谈得知,她们已有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其中,初中毕业者占70%~80%,高中毕业者占10%~20%,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她们参与开发旅游的能力。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民俗客栈的发展,双廊镇白族妇女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83.33%的受访者近几年来参加过培训或进修。没有参加培训的妇女中的56.25%愿意接受第二次教育。
(三)婚姻观念
过去,由于受时代、传统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婚姻、家庭等诸因素的制约,白族妇女的交往极其狭窄,平时多限于邻里及亲属之间,偶尔到附近乡村赶集或到附近邻村走亲访友。因此,缔结婚姻的圈子也极其狭小,多为父母包办。民俗旅游的发展让白族妇女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接受外来文化,从而得以走出传统生活的狭小天地。她们与外村、外地、甚至外国人打起了交道,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婚姻的自主性。56.25%的白族妇女因自由恋爱而缔结婚姻;30%的白族妇女因朋友介绍缔结婚姻,13.75%的白族妇女由父母包办。
(四)价值观念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白族妇女对民俗客栈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是对于民俗客栈工作带来的工资及福利11%的白族妇女认为非常满意,8%的白族妇女认为比较满意,77%的白族妇女认为一般满意,认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分别为6%。因为大多数的白族妇女参与民俗客栈是以后勤、保洁等服务业为主,并没有上升到管理层的高度。30%的妇女认为客栈工作并没有发挥她们的特长及能力。这样的局面还有待改变,发掘民俗旅游的内涵,促进妇女自我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民俗旅游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妇女改变传统角色、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促进白族妇女朝着新新时代女性转变,对实现男女平等有着重要意义。
四、影响结论及发展建议
民俗客栈发展给云南大理世居白族妇女提供了许多接触外界,发挥自己特长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通过参与民俗客栈的运营和相关工作,少数民族妇女经济收入明显提高,获得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家庭决策权力明显提高。民俗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民俗客栈地发展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很多工作机会,使少数民族妇女增强了就业能力,开阔了视野,体现了价值。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者以其自身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介入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生活中,会对当地居民产生作用,这些作用会改善当地少数民族妇女的卫生条件、增强其生存意识及提高其文化水平,从而改良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少数民族妇女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天生不如男人”、“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好丈夫”等诸如此类的性别规范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少数民族妇女在民俗旅游业中的出色表现改变了人们“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女性的“自我发展意识”得到提升。
大理双廊应该在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基础上多强调游客对当地白族民族文化、生活和历史的感觉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让游客获得完美体验,满足心理感受的高层次旅游形式。大理双廊民俗客栈作为双廊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客观地影响到白族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可以结合智慧旅游的发展,可以多与第三方媒体合作或者自建新媒体进行营销发展,打开知名度,提高自身吸引力。结合大理双廊民俗发展特色,白族妇女自身也该多接受一些教育培训,掌握科学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跟上旅游发展的潮流,在民俗客栈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被管理者向管理者转变,在民俗旅游发展不要被边缘化,成为领导管理民俗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人,对实现男女平等、实现两性和谐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白族妇女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传播者,应该保护民族特色风俗,理性对待外来文化,自觉传播和保护着民族文化,深度发掘白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民宿客栈”,传承白族特色文化。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