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旅游美食 > 旅游纵览·行业

教师培养分析

教师培养分析

黄芳 蓝文婷

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向应用型大学改革转型的模式下,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职业发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应用型大学发展的背景,探讨如何有效改善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提升青年教师“双师型”人才梯队建设质量。

“双师型”人才与“应用型”大学两者之间就像自然界中“鱼和水”的关系,密不可分。为适应“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也相继把目光就聚焦到对“双师型”教师人才梯队的建设上来。2012年教育部联合6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决定着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力量所在。随着新建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高学历层次的青年教师被纳入到高校师资队伍体系中,高校师资队伍已由最初的人才“扩招”向人才培养和人才稳定的方向转型,青年教师作为“双师型”教师储备型人才和中坚力量,对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大学深度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

“双师型”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各新建本科院校借助人才政策优势力求打造具备自身优势的“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达到合理、有效缓解现有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数量比例矛盾。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解读,较有代表性的如“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双素质”等,教育部文件《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的工作通知》中,指出“每个专业需制定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本文认为“双师型”教师内涵可以体现为三个“融合”:理论和素养的融合;科研和实践的融合;培养与发展的融合。

二、“双师型”人才队伍中的青年教师现状

随着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办学规模的扩大凸显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为缓解扩招与师资之间的矛盾,引进了一批硕博士研究生以调节师资结构,其中有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有具备企业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其平均年龄基本在35岁以下。从“双师型”教师人才改革的角度,当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主要表现为:

(一)素质与职业的脱节

应届硕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属于“高校—高校”的单一模式,正式上岗前缺乏系统的培养和锻炼,仅通过一个假期的岗前基础培训就直接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虽然对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满怀激情,充满活力,但由于缺乏职业认识和职业定位,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过于注重课堂上理论知识的照本宣科,忽视了“育人”的师德诉求,职业意识淡化。

(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校内师资总量一直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在解决师资的问题上,学校一方面过于注重学历,倾向于招聘应届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层次人才以提升师资结构层次比例,但应届生由于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难以有效衔接;另一方面有一定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到高校工作后,由于脱离高校时间较长,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易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断层。

(三)培养与发展的脱节

青年教师在高校虽大有可为,但由于缺乏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准确定位,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培养和良好的职业规划,必然对“双师型”人才体系的发展带来阻碍。新建本科院校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式,如教师听评课、教研室研讨会、优秀教师讲座等,但传统培养方式立足于从教研的角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多数青年教师都是被动参与校内听评课、研讨会、讲座等类型的活动,学校付出大量成本却难见成效,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对青年教师个性特征和发展潜能的准确定位,忽略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专属需求。

三、“双师型”人才改革中的青年教师培养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健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才能真正为“双师型”教师人才体系的建设添砖加瓦。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层次思考如何解决培养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过程中的思路:

(一)教师层面

青年教师要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利用校内外实践场所,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和提升,夯实自身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对青年教师来说,知识层次的提高和技能方面的锻炼尤为重要,一方面,青年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师资资源优势,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授课技巧和经验,与“双师型”教师交流实践创新能力的积累;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要“毛遂自荐”,努力抓住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的机会,积极争取校外培训资源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让自己尽快与“双师型”人才体系要求相匹配。

(二)学校层面

“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发展,实现共赢。因此,“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不仅仅只适用于高校为社会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同时更应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实行有计划分批次的输送青年教师到企业一线定岗实践的培养策略,同时,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产-学-研”考核指标,提升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青年教师早日成长为“双师型”人才提供有利支撑。

(三)社会层面

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一方面,企业应自觉承担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训的责任,深度参与到应用性学科的师资培养体系中,帮助学校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为“双师型”人才体系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保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激发青年教师的岗位归属感和积极的学习创新能力,切实保障青年教师“引进来,留得住”,从而稳定高校“双师型”人才体系建设的成果。

四、结语

青年教师作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强大基础,无论教师、学校还是社会层面,都应秉持多方主动参与,积极协同的理念,发挥“校企、校政、校校”合作的平台优势,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培养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作者单位:贺州学院)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496094.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